#请回答2023 2023年,我读了81本书。
这不是被计划出来的,若是年初列个Flag, 我想我是没有这个胆量,列出这个目标的。
前几日,参加一个定制“人生百本书单”活动
现场,有伙伴问: " 我现在列出的书单都是基于现在自己的认知,如果我想把自己的认知,提升到下一阶段,如何找到自己的书单?”
当时在现场一震,自觉是个好问题,可惜当时,我正在和流感天人交战,大脑不在状态,趁写这篇文章的机会,我想好好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的认知难以提升,很大程度在于人有自身的盲区,盲区让我们习惯在自己的熟悉区找答案,找解法。
而那个下一层的认知,可能压根不在熟悉区,它可能在“未知区”,但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垃圾区”(曾经被我们的认知判定为无用或者不可信的内容)
要超越现在的认知,要学会去找那些看完后头皮微微发麻,觉得难以置信,又久久忘不了的内容。这是脑神经在重塑的表现,挑战了现在的舒适区,但又触动了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有不同的声音,会有一个声音在说, “这些内容不可信,是在洗脑” (旧的脑神经在捍卫自己地位的表现)
这是这个过程中的挑战时刻,如果能坚定相信自己读到这些内容时,那份震动的感觉,而不是相信“骗人的”大脑。
几次之后,新的脑神经回路会开始慢慢在身上发生作用。
2023年,我不止一次地读到这些让我头皮发麻的书,我也把它整理出来。
去年我的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主题是“改变”,无心插柳之间,居然从物理,数学,大脑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各个维度读到了如何理解“改变”,如何让改变真正发生。
我会写一写这些让我头皮发麻的书之间相互的关联,如何混合着看,有机会也会单开一篇,写一写我看完这些书后,是怎么指导我自己,发生巨大改变的。
1.《最小阻力之路》
去年很大的一个思考是在于:如何提升成长的 “效率”,很容易找到的一个答案是“改变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又是底层的思维方式,如何改变,才能提升效率?
这本书给到了一个不同的答案,提出了一种更为底层、更富有动力的心智成长方式——通过选择和创造来改变人生的结构张力。
这本书也开光了我对物理的兴趣,相信我,只需要初中物理学的知识,就能看懂书里讲解的关于为何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反抗-顺应),是导致我们越来越感到无力的深层原因
当然我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事在做之前,我都会在开始想一想,我是否已经为自己创造了一条最小阻力之路。
2.《Atomic Habit》《掌控习惯》
我知道讲习惯养成的书很多,我没看过几本。
去年读到《Atomic Habit》, 我真是震惊,我可以如此好运地读到了这本,特别是在我读过了《最小阻力之路》以及国外很多关于人的心智改变的底层理论后(包括Robert Dilts的逻辑层次),我深深地赞叹作者把这些内容都巧妙地融入了这本书里。
如果看完《最小阻力之路》,还对于如何为自己创造最小阻力之路感到困惑的话,这本书的每一章,从整个结构来看,几乎是手把手在为你做示范。
写这篇文章时,我重新在豆瓣上看书友对这本书的评论,特别喜欢有一个人写到“这本书看起来是写习惯的,其实是讲命运的”。
说得太精准了!
我们每一个习惯的背后,都对应着我们内在很多的信念,也对应着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们不是改不掉一个习惯,而是很难改掉如何看待自己的习惯。
而命运就是由这无数个习惯构成。
3.《精神健康讲记》
看李辛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那种通达内外,全局而观地看到一个人和一件事,而不是局限地,狭隘地去定义一个问题,让我看到了一个跨界智识所生发的智慧。
去年看了他的好几本书,让我彻底对中医产生了颠覆性的认识,也开始了通过中医,治疗未病的历程。
当我重新把身体当成一个系统来看待,在中医的调理下,竟意外治愈了一些一直困扰着我多年的身体上的顽疾。
我尤其喜欢他关于“信息里蕴涵了可以修改的时空机缘“”这一点:
“所有的一切信息都在虚空中,我们只是从里边获得一些感应,它影响着我们,决定了我们看似固化的命运,其中也蕴涵了可以修改的时空机缘。
这些大的影响,决定了我们的某些长期志向或者理想、爱好和追求,也决定了时时刻刻的感受、情感、情绪、思想,以及思想的内容、方式和由此而来的行动和结果。”
如果结合之前推荐的《最小阻力之路》+《掌控习惯》,其实就能看到一些更清晰的信息:
当我们能更有意识到感知到一些会固化我们命运的“信息”(它可能是我们某个固着的“相信”,某个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某些刻板印象),通过为自己创造“改变”的最小阻力之路,我们都可以为自己修改我们的时空机缘,让我们从一直困扰自己的感受,情绪,思想里解放出来。
最后,我还要安利一本书:《非暴力沟通》
2023年我向身边不止一个人推荐过这本书,我也笑称,如果我哪天出来直播带货,我就只代言《非暴力沟通》,足以说明我对这本书的喜欢。
《掌控习惯》里提到过,改变一个习惯最快&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定。
我从2022年底,开始参加了一个长达接近一年的《非暴力沟通》读书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次不断实践去使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这最终带给我的改变,使得我突破性地改善了我在很多关系里的体验。
这种体验包括:我敢勇敢说出自己的不适,同时不伤害关系里的对方。
这个体验也包括改善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第一次体验到,和父母真诚长聊的亲密感。
太多的第一次体验,让我彻底改变了我的信念:人类最底层都是希望被温柔对待和沟通,而我们都曾经天真以为,只有靠“怒吼”和喋喋不休地唠叨,才能让我们的真实想法被对方听见。
也是基由这个对“沟通” 信念的转变,我也开始意识到语言的“沟通”是一门值得被学习的大学问。
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愿意在介绍自己时,给自己加上“非暴力沟通者”这个身份标签,我知道我在改变的不是一种说话的方式,而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环境:
一个通过我的语言表达,可以让每一个靠近我的人,愿意平和地和我交流,我也可以自如表达自己感受/观察,建立健康关系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