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是 Xinran,欢迎来到我的个人说明书~ 这里是 Tongji 和 Cornell校友一枚,目前常驻上海。本人属性:“热爱折腾” ٩(ˊᗜˋ )œ 。对未知的天生好奇和对新挑战的跃跃欲试,就是我生活的驱动力。
秉承着这股劲,architectue毕业之后我先去了全球顶级建筑公司的旧金山办公室“搬砖”。身处硅谷,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新浪潮,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设计与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于是,在当地同学和校友的启发下,我开始转向Product Design和HCI领域,期待有朝一日能用技术改变设计、甚至是创造的范式。
回到上海办公室后,继续负责了几个有分量和社会意义的城市设计项目(张江科学之门 & 城隍庙老城厢城市更新的主创设计就是我٩(•̤̀ᵕ•̤́๑)ᵒᵏᵎᵎᵎᵎ)。后来一次与director的对谈中,他所坚信的“以后人工智能就算来了,也不会改变建筑设计的方法,大家还是会用老办法来做设计”促使了我最终的转型。乘着国内B端产品“火热的”东风,我顺势“跑路”去当了B端产品设计师👩🎨
时间快进到22年底,那时 ChatGPT还没有出圈,B端AI产品怎么玩就更加扑朔迷离,但这种“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情景早就吸引了我的关注。随后一个机会出现-—-和硅谷的朋友远程组队,帮一个当地某大厂出来的 AI新秀团队,从0到1搭建产品逻辑和交互框架。就这样我一头扎进了AI产品设计和交互的世界。👀 BTW,这个团队后来还登上了Wing的Enterprise Tech 30 List,也算是一份迟来的惊喜。
此后,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AI产品的打造,我开启了AI产品经理+设计+前端开发(偶尔客串)的“全栈”打怪升级模式,带了个独立小分队,主攻帮研究机构和初创团队从0到1落地有价值的AI/SaaS产品。
🥳🥳🥳从 24 年底开始,“爱折腾”的故事有了新篇章:我开始了创业项目!从运营独立Studio 到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创业小学生正边打怪边升级 ing。 正在做的事:
1. 用心建设研究者社区。
作为半个HCI研究者(研究辅助实践居多),我发起了非营利研究者社区Research AI+,这里已经汇集了一群来自 Global 的AI 4 Science/Engineering 的青年研究者们。我们日常会分享 AI for Research 的秘籍,也在尝试帮助 Researcher 们打破地域和学科壁垒、希望能够碰撞出Industry 和 Academia 的合作火花。最近我们正和长三角的其他机构/社区密集联动搞分享和交流活动(比如沙龙或者读论文这种 Researcher 专属活动),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戳我~
2. 孵化 Researcher for Researcher的产品。
社区里还有一票超有创造力的独立开发者小伙伴,热衷于开发AI for Researcher 的产品(感谢 Vibe Coding 赋能超级个体(๑˃̵ᴗ˂̵)让设计师和算法后端同学也有机会launch 产品)已经成功孵化过一款chrome x Notion/Flomo 的网页笔记插件;一款开源的 PC 端 AI 翻译工具。
正在孵化的产品一览:
🪞帮助Researcher全方位展示自己和team的多元成果(论文、项目、代码、音视频、教学、活动...通通全部在!)的平台。希望能借此方便大家呈现自己、促进交流合作,也希望能让产业界和外界有个窗口发现大家的闪光点。 PS:作为新时代的研究者,除了成果外,我们还想展示自己的研究生活和 personality, 塑造独一无二的“Research Narrative”。
🤖用AI帮 Researcher 定制化地追踪自己关心的研究者写的论文/Blog/帖子。抛弃 google scholar 的老式newsletter,忽略 rss 订阅上每天一千条的更新未读吧,我们懂你的 Research Taste,用 2025 年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帮你筛选好了今日必读 list!
总之,新时代的研究者们就要有新的展现方式和新的工作流!如果感兴趣成为我们的天使用户,记得戳戳我~
🔑🔑🔑除了跟小伙伴建设社区、开发产品,个人日常也一直“在折腾”,保持“在路上”的感觉:
📚撰写Heuristics for AI Product Design(AI 产品的启发式设计方法)专栏:
即刻中文版地址:
m.okjike.com 📬跟前鹅厂算法
@Liz_Li 一起做了一个 free 的Substack newsletter,包含Heuristics for AI Product Design 专栏全部内容,还包含 Liz 主笔的一些硬核的技术文章。
open.substack.com📻正在筹划制作一款面向Researcher 的播客,欢迎各位即友来分享研究方向和研究趣事~
👩💻正在构建 Figma+V0+Cursor 的设计前端一条龙 workflow(根据Figma 的更新,也许以后就是 Figma Make+Cursor+Vercel/Replit)
📌沉淀基于 Nextjs+tailwindcss+shadcn 的 SaaS 产品组件库,让之前的咨询服务能持续发挥价值,帮助中小团队快速 launch 产品。
🧬研究 workflow 与 agent 的产品结合点,目前在玩 n8n
💡💡💡专业之外的隐藏身份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设计师,不会是一个好的产品人,因此我:
🌿是一位户外爱好者但人菜瘾大,速徒、桨板、溯溪、露营还请叫着我~
☕️吃货本货,爱吃也爱做,热爱全球美食和咖啡探店,对自己的手冲咖啡水平有些小自信😎;
🌆建筑的老本行变成了纯爱好,日常溜达 City Walk/Bike/Hike 探索城市秘境;
🪄业余热爱创作文字,已写过武侠/科幻小说超过 25w字;
🐱兼职铲屎官,家有恶猫又皮又黏人;
🫴打了很多年咏春拳总算要学到木人桩了!
多元的身份让我的生活永远不止一个“锚点”,也是我多年专业上持续“折腾”探索的心灵保障和精神源泉😜😜欢迎各位同好们(⁎⁍̴̛ᴗ⁍̴̛⁎)各种约约约!
附图是大学时候去丽水写生的画作,许愿有一天能恢复画画的功力 finger 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