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Xinran.Z
290关注259被关注1夸夸
主理ResearchAI+研究者社区
在做NextGen职业社交
研究HCI&产品&设计
爱人文社科的理工🐱
户外和写作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置顶
Xinran.Z
1月前
Hi~你好!我是 Xinran,欢迎来到我的个人说明书~ 这里是 Tongji 和 Cornell校友一枚,目前常驻上海。本人属性:“热爱折腾” ٩(ˊᗜˋ )œ 。对未知的天生好奇和对新挑战的跃跃欲试,就是我生活的驱动力。

秉承着这股劲,architectue毕业之后我先去了全球顶级建筑公司的旧金山办公室“搬砖”。身处硅谷,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新浪潮,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设计与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于是,在当地同学和校友的启发下,我开始转向Product Design和HCI领域,期待有朝一日能用技术改变设计、甚至是创造的范式。

回到上海办公室后,继续负责了几个有分量和社会意义的城市设计项目(张江科学之门 & 城隍庙老城厢城市更新的主创设计就是我٩(•̤̀ᵕ•̤́๑)ᵒᵏᵎᵎᵎᵎ)。后来一次与director的对谈中,他所坚信的“以后人工智能就算来了,也不会改变建筑设计的方法,大家还是会用老办法来做设计”促使了我最终的转型。乘着国内B端产品“火热的”东风,我顺势“跑路”去当了B端产品设计师👩‍🎨

时间快进到22年底,那时 ChatGPT还没有出圈,B端AI产品怎么玩就更加扑朔迷离,但这种“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情景早就吸引了我的关注。随后一个机会出现-—-和硅谷的朋友远程组队,帮一个当地某大厂出来的 AI新秀团队,从0到1搭建产品逻辑和交互框架。就这样我一头扎进了AI产品设计和交互的世界。👀 BTW,这个团队后来还登上了Wing的Enterprise Tech 30 List,也算是一份迟来的惊喜。

此后,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AI产品的打造,我开启了AI产品经理+设计+前端开发(偶尔客串)的“全栈”打怪升级模式,带了个独立小分队,主攻帮研究机构和初创团队从0到1落地有价值的AI/SaaS产品。

🥳🥳🥳从 24 年底开始,“爱折腾”的故事有了新篇章:我开始了创业项目!从运营独立Studio 到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创业小学生正边打怪边升级 ing。 正在做的事:

1. 用心建设研究者社区。
作为半个HCI研究者(研究辅助实践居多),我发起了非营利研究者社区Research AI+,这里已经汇集了一群来自 Global 的AI 4 Science/Engineering 的青年研究者们。我们日常会分享 AI for Research 的秘籍,也在尝试帮助 Researcher 们打破地域和学科壁垒、希望能够碰撞出Industry 和 Academia 的合作火花。最近我们正和长三角的其他机构/社区密集联动搞分享和交流活动(比如沙龙或者读论文这种 Researcher 专属活动),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戳我~

2. 孵化 Researcher for Researcher的产品。
社区里还有一票超有创造力的独立开发者小伙伴,热衷于开发AI for Researcher 的产品(感谢 Vibe Coding 赋能超级个体(๑˃̵ᴗ˂̵)让设计师和算法后端同学也有机会launch 产品)已经成功孵化过一款chrome x Notion/Flomo 的网页笔记插件;一款开源的 PC 端 AI 翻译工具。

正在孵化的产品一览:

🪞帮助Researcher全方位展示自己和team的多元成果(论文、项目、代码、音视频、教学、活动...通通全部在!)的平台。希望能借此方便大家呈现自己、促进交流合作,也希望能让产业界和外界有个窗口发现大家的闪光点。 PS:作为新时代的研究者,除了成果外,我们还想展示自己的研究生活和 personality, 塑造独一无二的“Research Narrative”。

🤖用AI帮 Researcher 定制化地追踪自己关心的研究者写的论文/Blog/帖子。抛弃 google scholar 的老式newsletter,忽略 rss 订阅上每天一千条的更新未读吧,我们懂你的 Research Taste,用 2025 年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帮你筛选好了今日必读 list!

总之,新时代的研究者们就要有新的展现方式和新的工作流!如果感兴趣成为我们的天使用户,记得戳戳我~

🔑🔑🔑除了跟小伙伴建设社区、开发产品,个人日常也一直“在折腾”,保持“在路上”的感觉:

📚撰写Heuristics for AI Product Design(AI 产品的启发式设计方法)专栏:
即刻中文版地址: m.okjike.com

📬跟前鹅厂算法@Liz_Li 一起做了一个 free 的Substack newsletter,包含Heuristics for AI Product Design 专栏全部内容,还包含 Liz 主笔的一些硬核的技术文章。
open.substack.com

📻正在筹划制作一款面向Researcher 的播客,欢迎各位即友来分享研究方向和研究趣事~

👩‍💻正在构建 Figma+V0+Cursor 的设计前端一条龙 workflow(根据Figma 的更新,也许以后就是 Figma Make+Cursor+Vercel/Replit)

📌沉淀基于 Nextjs+tailwindcss+shadcn 的 SaaS 产品组件库,让之前的咨询服务能持续发挥价值,帮助中小团队快速 launch 产品。

🧬研究 workflow 与 agent 的产品结合点,目前在玩 n8n

💡💡💡专业之外的隐藏身份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设计师,不会是一个好的产品人,因此我:

🌿是一位户外爱好者但人菜瘾大,速徒、桨板、溯溪、露营还请叫着我~
☕️吃货本货,爱吃也爱做,热爱全球美食和咖啡探店,对自己的手冲咖啡水平有些小自信😎;
🌆建筑的老本行变成了纯爱好,日常溜达 City Walk/Bike/Hike 探索城市秘境;
🪄业余热爱创作文字,已写过武侠/科幻小说超过 25w字;
🐱兼职铲屎官,家有恶猫又皮又黏人;
🫴打了很多年咏春拳总算要学到木人桩了!

多元的身份让我的生活永远不止一个“锚点”,也是我多年专业上持续“折腾”探索的心灵保障和精神源泉😜😜欢迎各位同好们(⁎⁍̴̛ᴗ⁍̴̛⁎)各种约约约!

附图是大学时候去丽水写生的画作,许愿有一天能恢复画画的功力 finger cross~
182
Xinran.Z
4天前
今天跟@彭山羊-TakeAction版 面到基啦!还有做机器人交互的@Delia_P19P 🥳🥳真的好开心☺️年轻的研究者们超有活力,而且有改变世界的勇气和信念(⁎⁍̴̛ᴗ⁍̴̛⁎) So proud of u all!等我去创智找你们玩耍!也必须感谢帮忙 bridge 的@欢喜. 😆😆热心又resourceful!
52
Xinran.Z
5天前
好东西,谢谢分享!(òωó)👍

Roxane: 一些个人认为适合非技术背景同学入门RL的材料不完全整理: 1️⃣青铜级 (都是播客) 《一堂「强化学习」大师课》——42章经 《与马毅聊智能史:“DNA 是最早的大模型”,智能的本质是减熵》——晚点聊LateTalk 《我是这样用 RL + LLM 做 Agent 的|对谈 Pokee AI 创始人朱哲清 Bill》——42章经 《走向强化学习:Agent 还是应用公司的机会吗?对话 Pokee.ai 创始人》——硅基觉醒 《Agent 开发的上半场:环境、Tools 和 Context 如何决定 Agent》——42章经 《强化学习的前世今生》——科技慢半拍 (以下是一些发布时间较早,但是我认为仍有价值所以保留推荐的⬇️) 《AGI 范式大转移:和广密预言草莓、OpenAI o1 和 self-play RL》——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逐句讲解 DeepSeek-R1、Kimi K1.5、OpenAI o1 技术报告 ——“最优美的算法最干净”》——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对话 Google Deepmind 研究员:OpenAI o1 及LLM+RL 新范式》——OnBoard! 2️⃣白银 Andrej Karpathy《Deep Dive into LLMs like ChatGPT》(视频)(不是专门讲RL的,但是建议先看,系统了解) Sam Lehman《The World's RL Gym》 Sutton与Deepmind《Welcome to the Era of Experience》 《Richard Sutton on Pursuing AGI Through Reinforcement Learning》(视频) 3️⃣黄金 OpenAI o1 技术报告《Learning to reason with LLMs》 Deepseek官方论文《DeepSeek-R1: Incentivizing Reasoning Capability in LLMs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ebastian Raschka《The State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LLM Reasoning》 4️⃣翡翠 《Transformer原作、斯坦福、清华交大三篇论文共识:基座模型边界锁死RL能力上限》(一篇公众号的概述,建议阅读原文) 《OpenAI's o3: Over-optimization is back and weirder than ever》 5️⃣钻石 Sutton and Barto《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坦白说还没学到这个层次,欢迎大佬们补充...) 其实还有很多优质的资料,但我还没读的就不冒昧推荐了,欢迎在评论区安利🥹 🎊扩展阅读 《A biref history of intelligence》

00
Xinran.Z
7天前
确实是笔记之王,真的太牛了,感谢课代表✧٩(ˊωˋ*)و✧

少楠Plidezus: 笔记之王,献上膝盖

20
Xinran.Z
8天前
正在build 类似的产品,但不太一样的是,不是一篇而是一组聚合信息的聚合信息(套娃来了_(:з」∠)_),单篇推荐有点太难。而且就像继刚老师说的,这过程里确实存在诸多的限制和问题所在…算是个小小尝试吧。如果首页有即友有类似需求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会放在需求收集箱里评估和尝试开发💪

李继刚: 我希望有一个产品,可以每天早上给我推送「一篇」,昨天新发布的全网「最佳」文章。 至今没有遇到满意的这样产品,一是〝最佳〞定义因人而异,二是只推〝一篇〞这种极端克制无法盈利存活。 AI 时代,感觉有希望看到它的出现。

00
Xinran.Z
12天前
是的,人文在不断提醒甚至是监督。技术,不只是效率和产出,也关乎选择、边界与责任。 人文全球化示弱势必带来众多问题,我们都需要 keep an eye on this,不论学科门类。因为这关乎整个人类的未来。

Liz_Li: 最近看了《黑镜》第七季的第一集《Common People》,虽然早有听说这集情绪压抑,但还是决定一看究竟。看完后,确实心情很复杂。 这集延续了《黑镜》一贯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敏锐洞察,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对现实的贴近感更强。AI、脑机接口、云意识订阅等设定虽然看似未来,但实际已经和我们当下正在发生的趋势有很多相似点。 看完之后,我去看了很多讨论,担心错过什么细节。发现最多人争议的是:一个月 300 美元的意识“订阅费”到底算不算贵?有人觉得对于现在的美国大部分民众来说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这个设定其实是对未来贫富差距极度不平衡的一种影射,是普通人在技术与资本交织下被吞噬的预演。 你看男主拼命地加班,在 “Dum Dummies” 上进行近乎羞辱式的直播,拼尽全力只能换来几十刀、几百刀,这不是努力不够,而是身处财富极度不均时代下的无力挣扎。普通人的生存变得艰难,努力变得廉价,甚至连“活着”这件事本身,都成了需要被“订阅”的特权。 而且这集让我联想到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趋势:当AI快速发展、自动化重塑劳动结构时,我们也看到全球范围内人文学科的边缘化愈加明显。文科招生人数下降、社会对其价值认同减弱,背后其实反映出我们对“如何更好的使用和平衡技术与人文”这件事的关注正在削弱。 但事实上,人文学科——尤其是伦理、社会学、哲学——本质上是在提供一套“提问能力”和“规范框架”。它们提醒我们技术不只是效率和产出,也关乎选择、边界与责任。如果技术的扩张缺少这些视角的参与,我们可能会加速走向一个只有工具理性、缺乏公共价值的系统。 AI 本身是中性的加速器,它可以增强创造力、提升效率,也可能放大结构性不平等或短期利益导向。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对“人”的关注与思辨。 我并非人文学科出身,也不自认为能深入探讨伦理问题。但作为一名科技从业者,我想这种跨学科的反思还是是非常必要的——哪怕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或者keep an eye on this.

01
Xinran.Z
16天前
自从做社区之后,发现不同圈子对活动和社交的需求很不一样。比如开发者喜欢一起交流开源项目,创业者喜欢开放麦和 mingle…

而研究者们,喜欢各种论文、研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读论文、线下分享论文、AI 辅助研究分享会等等等等…

所以,搞一个 AI大类的论文开放麦活动,会有研究者们感兴趣吗?(。・ω・。)?正好最近 ICLR CHI 刚结束,可以来一起读读或者作者们来分享一下(◍•ᴗ•◍)📖
11
Xinran.Z
19天前
追更HCI 人机交互顶会论文2025CHI 第二弹来了
AI-Instruments: Embodying Prompts as Instruments to Abstract & Reflect Graphical Interface Commands as General-Purpose Tools
依旧是微软主导的一个研究,还是今年的 Honorable Mention研究之一。

本文有趣之处在于探索了一种新交互“范式”的可能:从将用户交互视为“在聊天框里进行提示词工程”,转向设计能够体现用户意图的、强大的、直观的工具。通过提供基于直接操控、具象化、映现和锚定的有原则的设计方法,它为构建更符合人类自然探索、完善和引导创意 AI 过程的界面提供了途径。这种方法有望使生成式 AI 工具显著提高效率、减少挫败感,并最终赋予用户更强的能力,真正利用现代 AI 的独特能力,超越简单对话的局限。

具体解读小伙伴可以看图片,感兴趣的话还是推荐原文阅读(最后一张图片是原文截图)。本文尤其推荐,因为原文包含了 video 和众多图示,能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欢迎各位一起讨论!
03
Xinran.Z
20天前
超级推荐首页伙伴们这一期播客,在做 multi agent 产品,听完获益良多👍

wenfeng: 有个听友做的总结,真的是总结的太棒了!respect!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