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顺带再仔细写写国内两座唐构佛光寺和南禅寺的故事吧。
location: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交通:五台山开车
国内目前只剩4座唐构了,都在山西,两座位于忻州市,就是本次探访的两座。一座位于山西芮城的广仁王庙,还有一座一下子背不出来了,后面两座基本从外观看不到木构的样子,都被水泥糊了个严严实实,只看外观推荐只去看前两所。
如何判断一座建筑的年代?不看他的窗户样式、地基这些,就是看最主要的横梁时间和斗拱形制,远看屋顶、近看斗拱,斗拱只是起装饰佐樱还是真的在支撑,这样第一眼能先帮助断代。
梁思成先生评唐辽时代的建筑风格,两字而已【豪劲】,具体而言“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拱雄大”,屋顶坡式缓,屋檐尽力向外延展,斗拱:柱高1:2,概因唐代是土坯墙,墙面禁不起雨水冲刷,所以出檐要越远越好。到宋明时期,墙已经是砖墙了,防水能力好,也就不需要那么外翘的外檐了。明代及之后,木材短缺,大型木构建筑就更少了。
讲回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唐。9世纪初,最早是一座三层七间弥勒大阁,高95尺,内有佛像天王菩萨72尊。公元845年建成30多年后就在灭佛活动中被毁。灭佛12年后,新的推崇佛教的皇帝上台又重建,只有一层的佛殿,就是现在保存的佛光寺了。
惊喜于这个因为地处五台山台环外围的寺庙,在千年的动荡战火中,在一次次灭佛和除旧中,得以侥幸保存了下来,建筑除了在元代移了一次门外,基本没动。还是唐时古朴雄浑的样子。
元代把大门从佛龛前往外挪了十来公分,因为唐人是环绕佛龛式礼佛,只是绕圈,所以佛和参拜人的间隔不大。元代人开始五体投地式跪拜礼佛,就需要拓展佛和礼佛人的距离,庙门因此外移。
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这“四绝”东大殿集于一身。其实现存的唐代塑像在清代被修葺过,雕塑的轮廓还在,但上面过于浓烈的靛青色、红色,服饰上的龙纹式都是后代画蛇添足之作。一眼看着让人不舒服的,过于大红大紫审美的,不用怀疑,清人的审美取向加工作品。
日本的唐构像奈良的东大寺,虽然是唐代建筑结构,但每百年都要落架大修一次,落架大修是把木材重新拆散,把坏了的木料替换掉,再重新拼装。里面的木头其实都在千年里被替换了N次。但我们的唐构,主要的梁脊都没有动过,是真的伫立千年。
日本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们这套维修和搭建手艺传承千年,现在大修用的工具还是千年前留下来的工具和技法,有详细传承。我们的工匠,注重经验和感觉,这些建筑没有详细的建造记载、史料传承,这套技术也早已中断。
冥冥之中,这片土地的先祖们保佑了这座寺庙历经战火与劫难,得以完整幸存。1937年6月底,梁思成、林徽因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坐着驴车在五台山深处找到了它。
帮助断代的经幢显示,公元877年,一位叫妙音、一位叫素音的尼姑合力捐建了门口的经幢。1060年后的1937年,一位叫徽因的女建筑师测绘了它,并力证身后的大殿确乃唐构,打破了日本人“中国境内无唐构,看唐代建筑要去日本”的狂妄言论,找到了中华文明在中国境内传承不绝的一缕心脉。当他们欣喜的将发现唐构的消息传给北平时,那一天正是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历史的巧合,不经意却暗含深意,一个千年前借道朝鲜来学我文明的国家,只因自己现代化步伐快了些,就企图吞并我河山、消灭我文化?这座唐构重现世间,对当时的抗战,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84年后的七月,我来到了这里,迈入东大殿殿门,阳光照射进去的尘埃和木制气味,有点时空的恍惚,不知穿回的是百年前亦或千年前?!
感谢老天爷,这千年的时光,行差踏错一步这么绝美的建筑就会消失于世间,但它就是要坚挺着看世事变迁,就是要亲身力证中华文明之火不熄,就是要让后世之人亲眼看到且传颂,我们先人的伟大与光荣。
建议傍晚时分来寺里,和门口的两株千年古树一块,陪佛光寺一起迎接落日,感受千年与一瞬那交汇的刹那。
图1-5为佛光寺拍摄,6、7为网图,8-9为南禅寺。
#国内游宝藏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