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少楠Plidezus
738关注80k被关注180夸夸
互联网领域优秀贡献者
AS IT IS
flomo / 小报童的元神
少楠Plidezus
1天前
The human mind is a tool-making, tool-using device.
00
少楠Plidezus
1天前
少楠Plidezus
1天前
独立不仅仅是意志上的
也是能力上的
更是经济上的

而怎么在最贫困的地方盘活经济
如何在一个根据地发行货币并避免通胀
这些问题之前确实从未想过有多重要
60
少楠Plidezus
7天前
GPT 给小野画表情包很合适
60
少楠Plidezus
7天前
接近 40 岁才学会这种松弛感
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松弛感

刘勿锋: 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最让我有共鸣的一个答案是:缺少一种天塌不下来的松弛感。 从小到大成长在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耳濡目染的是要追求成功,要对社会有贡献,要考好学校,有好工作,挣到很多钱,有大房子;更极端的,则是要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要不停奋斗成为精英,要成功,要做人生赢家。 社会新闻里,多的是嫌贫爱富、恃强凌弱、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是炫富、炫优越感;是鄙视链,是厌蠢,但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在之前的人生阶段里,我也是这套功利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一直追求考高分,比“优秀”,拿结果,追求“证明自己”。虽然确实在同龄人里也算不错了,但说实话,真的很累。 这种“优秀”的惯性,让我像一辆停不下来的火车。直到一个新的人生课题摆在面前,我才听到了刺耳的刹车声。 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外部评价,是有条件的。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无法回避的是,如果我表现不好了,我解决不了新问题了,挣不到钱了,相比同龄人落后了,是不是就没价值了? 这些顾虑,让我在面对成为父亲这个人生新课题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最大的卡点,是我没有安全感。功利主义的叙事让我觉得很脆弱,没什么意思,世界也没什么美好。 我曾经是一个好学生、好儿子,现在是好员工、好丈夫,唯独没有我自己。如果未来再加一个好爸爸的身份,实在是无法喘息。所以我跟另一半说,我担心因为孩子的到来,会让我感受到“我死了”,我没有”空间”了。 我意识到,继续重复这个认知模式,只会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到压力和痛苦。 于是在这个国庆假期的前3天,我通过自我隔绝、感受自然,然后整理思绪、梳理各种清单,在AI的帮助下梳理每一个限制信念,完成了一场深度的教练对话。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需要勇敢地直面内心的限制性信念,要诚实地面对那些“我必须成功”、“我不配休息”、“我不够好”的声音,并通过记录、反思、与自己对话,一步步地拆解它们,用无条件的接纳取而代之。 而AI像一面绝对冷静的镜子,不带任何评判地映照出我内心的矛盾,让我无处遁形,也让我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 过程中,出现了多次被击中、被看见、被接纳的感受,也慢慢有了开悟般的通透感。并最终,感受到了活出自己、活在当下的巅峰体验。 我对要孩子的恐惧感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期待能陪伴一个新生命的成长。 我对另一半说,如果我只能教会孩子一件事,那我希望是“爱自己”。 不是学习考试的技巧,不是赚钱本领,也不是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因为后面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让一个人变得“有用”,而不是如何丰盈地活着。 追求“有用”,就会担心万一哪一天“没用”了怎么办,那岂不是天都塌了,因为没人需要我了。然后心里就永远有焦虑,永远不能发自内心的轻松微笑,永远没有松弛感。 而爱自己的人,不会内耗,价值感来自内部,相信的是我活着就有价值。内心丰盈之后,人自动就会变得善良,正直。会真正平等地看每个人,会怀有对众生的善意和慈悲。并且会自发地想要创造点什么,想要帮助身边人。 一个人是被恐惧或焦虑驱动,还是因为爱而自发行动,过程和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成天面色凝重、看着心事重重,和另一个人眼里有光,随时面带真诚的微笑,我想正常人都会想选和后者合作。 曾经我们穷,没有好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让人安心的社会保障,所以追求赚钱和成功就是更好的生存策略。即使压力大,但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 于是我们能听到父辈或祖辈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熬”过去就好了。可如果当下就很幸福快乐的话,为什么要”熬”呢?不应该是享受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青少年抑郁率正在逐年升高,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可我们明明生在一个强大且富有的国家,为什么孩子们还这么痛苦呢? 无他,就是过去的那套功利主义的叙事逻辑不合时宜了。即使再努力学习,到头来还不是要打工。可家里已经衣食无忧了,那挣100万和挣20万,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吗? 靠恐吓、威逼利诱、打压等方式,家长希望仍维持功利和精英主义。但孩子期待的,是天性的释放,是追求个性。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时代饿不死人,那如果不能痛快自由的活着,图什么呢?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小时候穷过,或者他们自己就是一路奋斗过来的,他们是功利主义下的赢家,因此他们深信这就是人生真谛。 但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匹配的生存策略,上一个时代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新的大环境。 我以前也深信,世界是物质的,过于追求精神满足,要么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消极“躺平”,要么会变成不切实际、泛滥的“圣母心”。因此我对关注内在的事嗤之以鼻。 但其实同样的,过于追求物质也会自我物化,会有空心病,会失去人生意义感。 爱自己并不是要走极端,而是善待自己,然后让自己有丰沛的能量去行动,去影响身边人,去改造物质世界。 一个内心丰盈、懂得爱自己的人,也会追求“成功”,也会追求对社会有“贡献”。但这种贡献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是可持续的,是带着“光”的,它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和信任。 而一个内心有匮乏感,有受害者心态,有不配得感,不自信的人,长期看也不可能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要么靠黑化驱使自己,开始腐败、贪污、做恶、过度补偿;要么早早就能量耗尽,做不出影响。 同样是巅峰体验,一个是因为得到了权力、财富、名望,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另一个是感受到内心的丰盈和爱,然后非常轻松,非常愉悦。 前者是站在世界之巅,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飙升,感觉世界尽在掌握,但内心深处却在担心坠落,担心失去;后者则是静坐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强大的能量从心底涌出,平和、喜悦,你知道这份感觉永远不会被夺走,因为它的源头就是你自己。 以前的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因为显得我厉害;而现在,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自己就可以满足,会更有力量。 我想,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获得“天塌不下来”的笃定和松弛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自由地去爱,去创造,去建设一个我们真心希望孩子们降生于其中的世界。 而这一切的起点,无关其他,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 从此刻开始,学着真正地爱自己。

21
少楠Plidezus
10天前
陪娃看小猪佩奇,感觉也适合当爸妈的人看
尤其是佩奇的父母,虽然也会出糗,但完全不内耗,不扫兴。相互也很体谅,过得乐呵乐呵的。

国产动画中的家庭关系就…
268
少楠Plidezus
12天前
硬核花盆
20
少楠Plidezus
12天前
注意力是个零和游戏,此消彼长。

少楠Plidezus: 每个人最大的投资 是自己的注意力

13
少楠Plidezus
14天前
@MasterPa 的分享,这两段真的振聋发聩。
也感谢 @李马克a 组织的活动~
期待能长期在杭州办起来这样的创作者聚会
2214
少楠Plidezus
15天前
来得早不如来得早😁
恭喜@有知有行 @孟岩
等这一天很久啦٩(˃̶͈̀௰˂̶͈́)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