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少楠Plidezus
755
关注
81k
被关注
180
夸夸
互联网领域优秀贡献者
AS IT IS
在做 flomo / 小报童 / 幕布
少楠Plidezus
08:37
杭州的第九个秋天
在福星观遇到红叶
在圣果寺遇到佛像
所以一直很喜欢这个词
不期而遇
118
10
1
少楠Plidezus
07:10
信笺,美妙的词汇
莱森LysonOber: @flomo浮墨笔记 AI 洞察报告升级,终于可以设置「自己的洞察角度」了。很久以前我热衷于用 flomo 记录干燥的思考,但最近 1 年我只是喜欢记录日常琐碎,以及和朋友有意无意的对话。 现在我设置了一个自己的 flomo AI 洞察官,它会倾听和觉察笔记中我未曾发现的美好时刻。
18
1
0
少楠Plidezus
2天前
5 年,5 个大版本,一直在试图回答
持续不断记录之后,如何让「意义自然浮现」。
这次 5.0 版本,便是我们尝试对这个问题的,一次回答:
如何把「切换视角」的能力,变成一种更加易用的工具,让我们能从过往的记录中,看到不同的解释。
flomo 5.0 :换个视角,意义自然浮现
77
14
8
少楠Plidezus
2天前
看
@fonter
整理的 Danwang 人物志
里面提到技术可以拆成工具、蓝图、过程知识
回头看看创业的 5 年来
好像主要积累的,就是大量过程知识
这些知识看再多书,听再多分享
也很难获取到
只有不断的实践,再实践
另一面,无论再怎么分享,总结,
也很难快速传递给其他人
只有泡在一个语境中,才能慢慢传递
33
11
5
少楠Plidezus
3天前
需要戒断下 AI 辅助写作
缺少了字斟句酌的乐趣不说
也会少了留白和真实的锋利
只剩下圆润的油腻
211
20
11
少楠Plidezus
4天前
感谢贡献独特的视角❤️
一泽Eze: 被邀请去知乎分享年度 AI 产品。 就想到如果让我从「和AI协作的体感」来选,在 AI 笔记赛道,今年flomo的AI洞察功能是我最喜欢的例子。 笔记产品的核心价值到底是记录,还是启发? 我一直觉得笔记的记录只是开始,如果不发挥价值,没有人能坚持下去 过去flomo做得好的是把记录做到极简高频,但记录多了自己会不想看,毕竟翻自己以前的碎片化想法,是件挺消耗的事。 而今年他们更新的AI洞察功能,有意思的点在于:通过 AI 的多笔记关联推理,提供了一个「让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对视」的场域。 支持了切换不同洞察风格,包括个人周报、灵魂拷问、笔记盲区探索等,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提示,获取更个性化的 AI 启发。(当然我也提供了最初的几个 Prompt) 非常推荐 flomo 里的灵魂拷问风格。它把我之前的零散想法,重新串联了起来,push 直视自己思维中的盲点与弱点,这种从「被动回顾」到「主动启发」的体感差异很明显。 flomo 是一个典型的回答了「AI应该提供什么价值」的产品: AI 不是替代人思考,而是在你已经遗忘的细节里,埋下能让你重新思考的线索。 对于积累了大量碎片化笔记但很少回顾的用户来说,这种「定期被自己的旧想法启发」的体验,比单纯做AI搜索或总结要实用。 毕竟,人最难的从来不是记录想法,而是让过去的想法持续地作用到未来的思考里。 Btw,flomo AI 洞察功能的迭代过程中,我也作为核心 AI 顾问,和少楠碰撞了很多次想法、context 工程,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个功能٩(๑^o^๑)۶ @少楠Plidezus
11
3
0
少楠Plidezus
4天前
点头
张无常Hayes_Zhang: 有时候你会被时髦、花里胡哨的东西吸引,忽略真正的热爱。 等你反应过来,十年过去了。 你会拍大腿:我TM 都干嘛去了? 有的东西能等,比如小众文艺电影、比如配角(最新的比如《一战再战》里的 SENSEI)。 有的东西等不了,比如壮士暮年的 NBA 巨星(保罗要退役了)、万金油 3D。 更多的东西在中间:读什么书?刷什么视频?因为什么而工作?等等等等 品味,TASTE,不只是具体风格认知,更是元认知,关于你是谁,你要去哪里。
8
0
0
少楠Plidezus
5天前
替潮汐开心😆
langqixu: 我们刚刚入围了 App Store Awards 2025 年度应用! 🌊🌍🍃🏄
27
1
0
少楠Plidezus
6天前
阿婆的背影
不知为何充满了生命力
85
4
0
少楠Plidezus
6天前
在 flomo 里面的 AI 洞察试了下,很扎心很真实
HEXIN: 送给长期使用ChatGPT的人一个Prompts: 请根据你对我的记忆,有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意识不到的,但是如果明白了就能改变我的生活的残酷真相?请坦诚告诉我,以完全客观性的战略深度审视我的情况。
25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