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都对自己“有好处”:跑步、早起写作、阅读、…… 到底怎么选?怎么排优先级?
杨振宁曾说做学问要有taste。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做学术,但这个逻辑其实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路径的选择:面对无数“正确”的事,有没有能力挑出「此刻最该做的」?这就是一种生活的 taste。
今天 #CEO老板教我的事 是一个好用的四象限:
我们可以把所有任务按两个维度划分—— ✅ 正确 vs 错误 ⏳ 该现在做 vs 该以后做
最容易被忽视、最值得警惕的,是「正确 × 不该现在做」这类任务。
很多听起来“未来很有帮助”的建议和任务,可能的确有益,但并不一定适合现在做。如果我们当下有更紧迫、更明确的目标,就不该被这些任务分散精力。
比如对我们 team 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完成 2026 年的业绩指标。至少 2026 上半年,一切都应该围绕为旺季做准备。如果要做新事情、新方向的尝试,理论上应该放在旺季结束之后再去进行。
if 在这个过程中,接到了一些自上而下的、与完成暑期没有直接关系的任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逻辑进行「抗上」(这也很正常:大领导总会思考未来的方向,所以也总会提一些超前的要求)
生活也是一样,你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找工作、升职、做副业?还是找对象、备婚、备孕、养娃?或者考研、做学术、发论文?
你一定有一个最重要的主线任务,然后其他的一切都要为它服务。从它出发去进行取舍和排优先级。
比如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赚钱。我的业余时间,要么用于充分休息养精蓄锐,要么想选题列提纲,要么听商业播客洗脑子。那什么学乐器、看展览、练书法这种「修身养性」的事情,就通通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