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6 封邮件已发送/知道「想要」什么, 成了比知道「需要」什么更难的事
beads.beehiiv.com金钱的使用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花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另外一种是把钱当做身份地位的衡量标尺,用来和他人比较。
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渴望和追求前者,但现实往往是很多人在追逐后者的过程中度过了一生。
即使我们知道钱应该用在哪里,但这种社会比较总会把你推入到一个消费主义的怪圈中。别人在开什么车,我开什么车才能显得不跌价,别人在用什么、穿什么,我用什么、穿什么才能显得懂行入流…… 哪怕这些东西并不适合你。
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花了钱,你还不快乐。
上面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金钱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oney) 的作者 Morgan Housel 说的,我复述了一下大意。
今年 10 月份,他又要出版一本新书叫做 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花钱的艺术。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如果《金钱的心理学》讲得是关于财富增长的心态,这本书则聚焦于如何使用财富。书里涉及的主题有:注意力、嫉妒、社会抱负、舒适感、幸福、遗憾… 等等。
Housel 说写一本非虚构书,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页数。他引用了 Bloomberg 记者 Joe Weisenthal 的一段话:
「大多数书籍应该只是一篇文章。大多数文章应该只是一篇博客帖子。而大多数博客帖子应该只是一条推文」。
Housel 说很多时候他给朋友推荐一本好书,很多时候自己都没看完,可能才看到第五章,但他依然推荐给朋友。因为他知道作者要说什么了,一旦得到了那个要点,这本书用不用读完就不重要了。
很多非虚构书籍之所以要写那么厚,就是因为一些核心观点需要包裹在故事里反反复复去讲,才能让人接受。但是 Housel 说他想尽量避免这一点,避免重复一些观点。他的书如果你读过的话,也能感受到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你从哪一章开始阅读都行,这本新书 The Art of Spending Money 也是一样...
📮 欢迎加入 2500+ 朋友一起订阅 Beads Newsletter 查看更多:
beads.beehiiv.com@Marcast @李马克a #beads
#newsletter
#podcast
#播客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