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Palomarie
0关注1被关注0夸夸
萬籟此俱寂,惟余鐘磬音。
INTJ
Palomarie
1月前
2025了,无论是不是剧本,看到这样的感慨还是很感动。看起来真是又很宝贵的年代。如今人心浮躁,凡事讲究盗取他人原创无限复制的成功学比比皆是,十分惊悚,以及,社会乖戾。

山抹微雲: 感觉喊老婆

00
Palomarie
1月前
INTJ内心富足,自给自足,其次,哎哟就想说……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眼光刻意变粗糙和霸道呢?(掩面笑)

刻意希望他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本身是否合理呢,是否如此双标背后(比如INTJ希望EN人变IN要求你?),才会有内耗啊。如果依据很重要,从MBTI理论本质出发,INTJ的特质不需要改变什么。IN变EN的话(类推),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

【所谓INFJ是完美主义】实际上,INTJ有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的习惯,不是缺陷。需明白,核心愿景上保持高标准,在执行层面培养弹性,这才是减少内耗的关键。(Ni-Ti循环)

【INTJ需要变得「霸道」】INFJ的Fe功能(外向情感)是自己的超级天赋,「有温度的果断」而非ENTJ的指挥风格,何况,为什么要随波逐流?

【细节纠结】哈哈拜托,INTJ深度处理模式恰恰是核心竞争力,事实数据需要时间验证,想象投射太容易,随便说说就好。所以,对于INTJ来说,阶段性验证也是谨慎对待。

【人际敏感】敏感本身是天赋,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能量分配方面,INFJ能做到既全面感知又精准回应。话说回来,为什么要讨好每个人?INFJ的协作优势在于人际洞察力,预见性管理风险。做事层面,一个团队虚多元组合以取战果啊。

机智的阿饭: INFJ真的很需要变得「粗糙」和「霸道」一点,会减少非常多内耗,会多完成非常多的事情。 INFJ非常善于学习,他们也总能飞快的学到本质并且做到至少80分,甚至还能保证做到的事情有出彩的地方。 但是!他们会在非常多细节上纠结然后卡住,然后毫无行动。 然后他们还很容易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一个事情一旦涉及到其它人,就会替每个人考虑是否周到,总在想是否照顾到Ta的感受,然后把自己为难死! 我一度觉得INFJ只能做自己一个人的项目,但凡加一个人都会有巨多的内耗,原本非常有热情的事情都会变得非常抗拒甚至厌恶。 看了中二怪这篇分享,再加上最近在项目中不断磨砺(由不得我完美主义,必须做个无情地推动机),在粗糙这件事情上算是走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霸道还在学习(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有问题对方自然会提出来,等对方提出来我再调整,而不是还没发生就提前考虑各种不存在的情况)。 这次在项目中也是被这两个短板折磨的死去活来,索性这次自我非常稳固,抗住了,感受到自己飞速变强中~

00
Palomarie
1月前
………其实很简单,你没有弄清公正存在与行动定义的投射而已。 //@纳博科夫: 你已经执着于有没有“公正”了,所以“公正”概念对你来说是存在的,只是实体是否存在你存疑。所以我俩辩论下去,就是以“公正是否存在”为题,讨论“什么是公正”。

如果没有“公正”概念,你就不该跟我讨论“公正”是什么。例如我俩不会以科学的角度讨论现实中喷火龙应该是什么样的存在,只会以科学的角度讨论为何现实中喷火龙不存在。

闪电不会公正地劈到每个人身上,因为公正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属于伦理范畴。伦理范畴中,劳动力自由买卖关系,就要比人身依附关系更文明些,因此更公正些。当你说当权者无需考虑奴隶的算数正义时,有没有发现,当权者的权力不是绝对的,他为了维持权力,他得在无需考虑奴隶的算数正义的权力下,认真考虑奴隶的算数正义。在公正面前,连主人的绝对权力都是名存实亡的。

因此,我们还得衍生讨论下主人是否拥有“绝对权力”,你会发现,主人拥有“绝对权力”,但如果他彻底践行“绝对权力”,例如杀死奴隶,要么奴隶全死,要么奴隶反杀,就会很快没有“绝对权力”。

然后我们又可以因此衍生讨论一下,像诸如主人“绝对权力”这种只能以某种形式在某地时间中存在的有限者,像冰雕一样回温就融化的有限者,它们是存在者,还是不存在者。很快我们就能进入哲学的问题意识了。

纳博科夫: 虚无没什么重要性,重要的是不公正。 难道事实不是无需那么忙吗?我就没见过有人因为清闲而陷入抑郁的。信仰者否认懒惰的合理性,他们空闲也时时勤拂拭,信仰者正是因为无法接受世界的不公正才成为信仰者——为什么有些人受苦有些人不用?他们非得找出因果关系,于是有些解释说服他们后,他们就成了那些解释的信仰者。 但是,把现实说是“荒诞”也不对,很多不公正都能解决,无非简单困难;说直面现实也不对,没有目标,就没有“现实”。 晚期的哲学家不急求解决之道,让自己的学说成为新律法,成为民众的新宗教。他们在结尾处放弃了给出答案,也许这是他们的软弱:不敢将反抗进行到底;也许他们认同尼采的想法:哲学应该像工具,得具体问题具体应用;也许他们在软弱和没办法中依旧选择不说谎——将主体性交还给了读者与后来人: 现代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不是灵魂能安栖的地方;现代哲学是手电筒,照亮一片地方,不意味着站在光亮处就安全了。

00
Palomarie
1月前
顺便说一句,既然你以纳博科夫命名,纳博科夫会这么说呢?比如客观地说:报酬从来不是劳动的对应物,而是施予者权力感的装饰品。雇主选择给谁付钱根本不需要符合奴隶们发明的算术正义。 //@纳博科夫: 三个劳工干同样的活,绝对不公正的分法是只给一人发钱。问题不在是否有“公正”,问题在,“不公正”存在着。

纳博科夫: 虚无没什么重要性,重要的是不公正。 难道事实不是无需那么忙吗?我就没见过有人因为清闲而陷入抑郁的。信仰者否认懒惰的合理性,他们空闲也时时勤拂拭,信仰者正是因为无法接受世界的不公正才成为信仰者——为什么有些人受苦有些人不用?他们非得找出因果关系,于是有些解释说服他们后,他们就成了那些解释的信仰者。 但是,把现实说是“荒诞”也不对,很多不公正都能解决,无非简单困难;说直面现实也不对,没有目标,就没有“现实”。 晚期的哲学家不急求解决之道,让自己的学说成为新律法,成为民众的新宗教。他们在结尾处放弃了给出答案,也许这是他们的软弱:不敢将反抗进行到底;也许他们认同尼采的想法:哲学应该像工具,得具体问题具体应用;也许他们在软弱和没办法中依旧选择不说谎——将主体性交还给了读者与后来人: 现代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不是灵魂能安栖的地方;现代哲学是手电筒,照亮一片地方,不意味着站在光亮处就安全了。

00
Palomarie
1月前
这种道德化叙事看似正义观实则为弱者对强者的怨恨投射也就是同工同酬与权力等级之间都有各自的自身意志。那么,用你的话说好了,请问闪电也要公平地劈往每一个吗? //@纳博科夫: 三个劳工干同样的活,绝对不公正的分法是只给一人发钱。问题不在是否有“公正”,问题在,“不公正”存在着。

纳博科夫: 虚无没什么重要性,重要的是不公正。 难道事实不是无需那么忙吗?我就没见过有人因为清闲而陷入抑郁的。信仰者否认懒惰的合理性,他们空闲也时时勤拂拭,信仰者正是因为无法接受世界的不公正才成为信仰者——为什么有些人受苦有些人不用?他们非得找出因果关系,于是有些解释说服他们后,他们就成了那些解释的信仰者。 但是,把现实说是“荒诞”也不对,很多不公正都能解决,无非简单困难;说直面现实也不对,没有目标,就没有“现实”。 晚期的哲学家不急求解决之道,让自己的学说成为新律法,成为民众的新宗教。他们在结尾处放弃了给出答案,也许这是他们的软弱:不敢将反抗进行到底;也许他们认同尼采的想法:哲学应该像工具,得具体问题具体应用;也许他们在软弱和没办法中依旧选择不说谎——将主体性交还给了读者与后来人: 现代哲学不是形而上学,不是灵魂能安栖的地方;现代哲学是手电筒,照亮一片地方,不意味着站在光亮处就安全了。

00
Palomarie
2月前
#纸质书为什么无可替代
值得被听见的声音一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一样,在塞壬的歌声中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才能避免沉没。
00
Palomarie
2月前
在深夜关闭了最后一本参考书,接下几日里,已无法再对任何书评作出回应。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网络科技越发达,陈词滥调之喧嚣与价值相悖。有时候,停止了评论,反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实的阅读,沉默,是疲惫者的诚实。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