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纳博科夫star
38关注588被关注3夸夸
天真,烂漫,幼稚。
置顶
纳博科夫star
4月前
我该如何提问?大家对哲学最大的好奇是什么?
5119
纳博科夫star
09:14
若一个人完全出自理性自由选择了某信仰,又完全出自理性自由背弃该信仰,那么他的信仰是最虔诚的,因为他的信仰完全出自理性的必然,除非信仰本身出了错误,否则他的信仰是毫不动摇。

若一个人完全出自感性偶然接受该信仰,那么他也会毫无征兆地背弃该信仰。但他的信仰也是最虔诚的,因为他信仰该信仰毫无利己的成分。

理性与信仰不相容,一个需要坚持信仰的信仰,说明它不是必然的理性与理性的必然,而如果不是必然的理性与理性的必然,则完全信仰它是荒谬的,你要在信仰发生错误之前改变信仰,或使信仰能纠正自身的错误。不过,这样理性地去信仰就不是纯信仰了,而只是将信仰当成工具。

而出于感性偶然的信仰,他们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背负着信仰如同背负着命运,例如出于犹太教家庭的孩子背负着信仰犹太教的命运,出于爱国者家庭的孩子背负着爱国的命运。他们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被信仰这位家长操控着,并与之产生着爱恨情仇,直到他们有完全的自由理性后,他们才能做出如下决定:要么继续信仰,要么背弃信仰,也就只有在这一刻,他们的信仰才是出自选择。但是,他只要他“选择”,那么信仰也已经沦为方法论的存在了。

也就是说,不存在绝对的信仰,要么被信仰操控着(圣愚),要么基于工具理性(智者)。
00
纳博科夫star
2天前
访谈是节目,节目就要为观众服务,而观众对于访谈节目的定位是寓教于乐,而不是真正地学到什么东西,所以锋芒过剩,逼访谈者吐真话逼到尴尬的主持人是不讨喜的。因为观众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是控好节奏的,而不是审讯。

这也是现在大家对脱口秀非议很大的原因,大家来听脱口秀就是来听讲笑话的,至于讲的笑话有没有营养,观众不在乎。而最开始的脱口秀还真不是讲笑话,就是单纯的说话节目,只是讲笑话容易出节目效果出圈,才在现在形成脱口秀等于单口相声的印象。而这怪不了观众,要怪就要怪周立波,李诞等人故意将脱口秀往单口相声的形式引导。

访谈也是一样的,从小到大电视里的访谈节目都是主持人恭恭敬敬地帮助各路感动中国式的大师讲政治正确的话。你这时候跳出来说,你们都太狭隘了,访谈不必如此温良拘谨,可以针尖对麦芒,那就是在打破刻板印象了,所以被人喷很正常。

而且有趣的是,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访谈,大家看过的,有印象的全是国内人物如何被外国记者挖苦,然后被国内人物巧秒化解的桥段。就著名的就是邓爷爷被外国记者问:“我们美国人喜欢抬着头走路,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答:“因为你们美国人习惯走下坡路,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所以,一个话多,还喜欢为难嘉宾的主持人,就是高傲,就是反派。这同样也怪不了观众,从小到大访谈节目都是被这样引导的。

托马斯骆: 在我自己做过的有限的几期播客中,只要是有企业家/创业者对谈的我就被喷的厉害:语速太快、有杂音,爱夹杂英文--这些我都忍了,有一个批评我特别不能忍:爱插嘴,经常打断嘉宾,“主持人太爱表达了”,“爱反驳嘉宾”,“听嘉宾说完”..... ​ ​直到我看到罗永浩对谈李想的下面也有很多这样的评论,就放心了。中国的播客听众号称是中国最精英的一群人,但这帮逼玩意儿事实上是不接受对谈的,两个人的话,他们会自己给这俩人画一个江湖地位,主持人往往是弱势的那个,是捧哏,请来的嘉宾是强势一方,是逗哏。你引导对方表达就好了,这是你的播客,你的场子,但你也不要拿自己当主人,多让嘉宾说话。你表达充分一点,多一点,就是不尊重“嘉宾”。 ​ ​说好听了呢,这叫“慕强”;说难听了,就是艺术人生看多了。这帮人眉高眼低这套比谁都在乎,但却自诩最有知识最独立思考的一群人。不知道他们看25年前华莱士对谈那位风度翩翩的长者是什么感受。华莱士不仅打断,插嘴,还挑衅呢。 ​ ​国内为什么访谈类的播客女性播客主更容易出彩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在抽象意义上的弱势和善引导与收敛锋芒,把舞台留给对方。而男性播客上更愿意打破这种界限,显得强势和有攻击性。攻击性是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 我听过一期播客,女性播客主把她对面被访谈的年轻创业者毛捋得那叫一个顺,从声音上都带着逢迎和讨好,对方那叫一个享受。我甚至都能想象到画面。就这,大家也都觉得怪不错的。

00
纳博科夫star
3天前
这是个没梦想的时代,当年听父母的话,掏空六个钱包贷款买房,生娃,考编考公的愚昧之人,他们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最佳相亲对象,他们本人在退休后,就会成为该死的吃尽时代红利之人。
00
纳博科夫star
3天前
何为独立思考?

就是你必须在完全自由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出以下结论: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尊重女性,提倡平等,关爱环境。

否则你就不是独立思考。
00
纳博科夫star
3天前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爱情题材仍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你可以说这是灰天鹅想叼金蟾,灰姑娘爽文。但爱情本身的力量就应该是如此这般能跨越世俗偏见,跨越阶级障碍。

而且,“霸道总裁爱上我”里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放了霸道总裁。毕竟,这种剧里的霸道总裁的设定是一个能力强,魅力高的资本主义战士,且被身边人用口腹蜜剑威逼利诱着,希望他能以“做大做强”当做自己永恒的人生目标,能将“资本增值”当做自己永恒的追求。总之,他早已被要求彻底异化,彻底成为公司的奴隶。

而这时,有一个贫困的女孩用实际行动告诉他,自己可以不是谁的奴隶,更可以不是资本的奴隶,富贵不能淫,更不能损其志,人活着是要活出自己,而不是将资金流水从九位数变成十位数。

而总裁就从刚开始以为是虚伪,到感动,最后了解,并在女孩的精神支持下做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所以,“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种题材很好地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很好地诠释了爱情这一主题。

而我反感的反倒是“大女主”,或阶层相同的人的爱情题材。因为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人相爱是十分正常的事,如果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人的爱情都是跌宕起伏,脆弱不堪的,那爱情还有个狗屁力量,直接追求金钱的力量算了。

而在这种题材里我最讨厌的就是“龙王赘婿”。主角可以不是真赘婿,但一定要是真龙王。哪怕主角不是龙王,也一定得是潜龙勿用的强者,锻炼完后一定得飞龙在天。

这种题材就不是爱情题材(好像男性向的作品的确也没有爱情相关的描写),为什么主角一定要是强者才能爱上女主角?难道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就不能跨越世俗偏见,跨越阶级障碍吗?整部剧不是在讲爱情,而是讲主角向一堆男性证明自己有资格娶女主,甚至还娶贱了。
20
纳博科夫star
4天前
其实女性跟男性差不多,因为所谓激素和生理结构产生的性别差异没那么大。

女性的女性性和男性的男性性确实大部分情况是后天塑造。例如性欲方面,在文化与刻板印象上,男性只分大部分的色鬼与小部分的阳痿这两种角色,而且性活动方面男性不舒服怪男性,女性不舒服也怪男性(比大小和持久是完全建立在利女上的攀比,真伟大);而大多数年轻男性认为女性在破处之前,只有情欲没有性欲,即使认为有性欲(无论破不破处)也只一个月会来两三次,比遗精还少。

然而这种偏见来自古老的生存智慧。

部落男性遗传基因的最佳方式是四处留种,射完就跑,所以“主动”是好的行动策略,而且那时候的男性也无需得到女性的性同意,直接强上就行,毕竟“人”这个概念只是两百多年前的发明。

部落女性则由于怀孕机制,不得不采取少生精养的策略(再能生的女性生十几个就很恐怖了,但男人想留能留一百个子嗣),所以滥交不仅对自己无益,还会极大损失自己的性价值(你今天和我上了,明天就和他上了,我如何确认这是我的种)。不过,母系社会不需要担心这事情,大家都是女王的后代,都是工具人。但过渡到农耕社会,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社会就需要讲这个了,所以有些农耕文明还有割礼这玩意,目的就是为了剥夺女性的性快感,毕竟女性要是有偷偷进行性行为的自由,那伴侣男性就无法确定孩子是否是自己的了。

这对女性的生存来说也有好处,通过抑制性欲的牺牲可以换取伴侣男性的信任,以获得生存机会(不要说女性离开伴侣男性也有机会生存,女性离开伴侣男性最大的危险不来自自然界里的禽兽,而是部落男性,因为男性与禽兽同属自然界,且因为能每天发情的机制导致部落男性其实比禽兽更禽兽)

因此,虽然女性天生有性欲,但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选择让女性“没有性欲”。直到今日,我们依旧接受的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人的教诲,所以我们男性依旧被暗示女性没有性欲,女性也被要求不应该有性欲。

所以中国女性地位全世界最高,因为中国女性仍遵循古老的生存智慧,被认为与被教导性欲要低,不要为了一时快乐随便跟男人上床,要懂得利用性价值博一波大的。
70
纳博科夫star
4天前
一百万朵玫瑰许我嗅其芬芳
可是我

不露齿的笑
勾住了永恒的月亮

穿过花田
是幸福的柔光
指引

信仰是海市蜃楼
可是我

我不再将喜结连理当成幸事
玫瑰恨这永恒的夜晚

有的人生注定是寻常的不幸
有的人把玫瑰当做一朵月亮

一百万朵玫瑰能化作月亮
可是我
00
纳博科夫star
4天前
《钱就是挣给女人花的》

大胆接受偶然性
钱就是挣给女人花的

你买无人机
他买了奔驰
我买了拥抱
我们都很幸福

大胆接受偶然性
有钱人不精打细算

有钱人还精打细算
有钱人岂不是白有钱了

有钱人不是资本增值机器
有钱人不会通过静静旁观
资本如流水般慢慢集聚
从而获得永恒之祥宁
10
纳博科夫star
4天前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美团要把骑士服做得那么俗,还打上大大的logo和广告,生怕别人不知道美团外卖小哥不是送外卖的。这在政治不正确的领域已经造成人格侮辱了。

兔撕鸡大老爷: 淘宝闪购骑手服确实挺有意思,Cosplay赛车服,送外卖送出了潮感,问了好朋友,他说公益装399元/套,还要完成一单配送,能计入“公益三小时”,居然已经有2000多位阿里人报名… 他感叹减肥邪修是真的挺多

00
纳博科夫star
4天前
常见名撞了很正常,我觉得十字路口拿来注册昵称,在不允许重名的热门网游里都是提示已被注册的存在。

梁文道的博客《八分半》就真的太文青了,蹭了部著名的半自传文艺电影《八部半》,这才叫好蹭。

我想说,罗永浩起“十字路口”就像给手机品牌起名“锤子”一样,有种“红双喜”的感觉,你说有意思吗?细细琢磨确实有意思,你说俗吗?还真俗。

至于被蹭的那位,我知道即刻有位姓杨的大V,但不知道他有个播客叫“十字路口”。

我觉得罗永浩的态度就像海底捞的总裁打算专营一个咖啡品牌叫“海岸咖啡”,然后有一家小有名气的咖啡店老板向总裁表示我们已经叫“海岸咖啡”了,且经营已久反响良好,希望不撞名,但总裁表示知道了(我管你这那的)。

HandsoMeng: 额。商标不是谁注册的就归谁么。 虽说情感层面可以理解,用了一年多确实很可惜。 但就像罗永浩跟李想对谈的时候说的那样,你们三个人加起来占股 15%,“要求”我们占股 70% 的大股东卸任,这不是法盲吗? 罗永浩之所以会拒绝,感觉也是因为发现了没注册,自己先完成了注册,才会拒绝吧 - - 而且 5w 粉丝也好,10w 粉丝也好,对罗永浩来说,其实都是“小朋友”,我刚看了一眼,他的第一条视频已经 140w 播放了,B 站粉丝 19w 了 …… 这还只是一个平台,总得算下来,发个两三期,搞个几百万粉丝轻轻松松,很可怕。 况且,好像大家都不是绝对标准的「十字路口」,都是前后带点儿字儿的,这个歧义就更大了。 真是难办。 问了问 GPT ,给的反馈是: 如果我是这个主理人的顾问,我会建议:立即更名,并借势炒作。比如发一篇推文:“当你在十字路口时,你要么停下抱怨,要么换一条更宽的路。我们选择后者。” —— 这比继续死扛更有格局。 —— 也不是没道理,不然长期用下去,万一罗永浩真注册下来了,反手一纸诉状,就更尴尬了=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