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杂谈:即刻是自留地,发点和朋友圈不一样的感悟
我是22年8月1日入职上家公司的;这之前的五年,在德国读研和工作;再之前的五年,在俄罗斯读本科;且都是linguistics相关,曾一度以为当老师将是我的职业归宿
上家公司做CV和图像处理,虽然和今天的生成式AI在各方面大相径庭,但我好歹也算是“AI从业者”了;那年8月份Midjourney,Novel AI已初显端倪,紧接着的SD开源算法,直到11月底ChatGPT发布,让全球焦点都聚集到生成式AI上
在此期间,本就流量巨大的网站借着市场规模扩大更是水涨船高,一度都接近Leonardo AI了;对很多从业者来说只是看到AI相关网站流量暴涨,于我则是亲身参与整个过程
我入职的时候是运营,先做了一部分内容营销的工作;Mentor是SEOer,所以很早就接触了这个领域(虽然3个月后她就走了,之后纯靠自学);又因为Startup的工作属性和公司对岗位的高自由度,在之后也陆续做过红人营销,社媒(Twitter,Ins,FB,Linkedin),社群(Discord,Reddit),EDM/Newsletter,外链,Affiliate/Referral,Customer Support,甚至还有线下活动和PR种种;可以说除了SEM,我都hands on了一遍
23年年底除了职业内的工作,开始有意识地social,接触更多AI和增长从业者;也开始做自己的IP,像即刻(因为做了一个月的小红书没有任何起色);又因为内容和朋友推荐结识到更多从业者
24年在朋友邀请下参加过几次线上线下的增长分享活动(I人落泪);也在飞书笔记开始系统性地记录方法论,实操经验和know-how;到了下半年陆续有些朋友付费找我做咨询,且效果不错,让我觉得这件事也大有可为,于是在10月前正式离职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不喜欢坐班);创业这件事特别感谢
@High寧 @JKtheSeeker @生姜iris @Judy高高 亏了一直以来不错的口碑和AI/SaaS Globalization的蓝海市场,目前业务量和营收增长很快,前段时间发的招聘帖也是基于此;顺便也给明年定了两个小目标:
1. 增长业务:规模化+标准化,从交付服务变成交付结果
2. 产品业务:靠bootstrapping自己做一款(AI)产品
下面是对全球化/(出海)和增长的杂谈(不赞同请轻喷):
1. AI应用同质化高,尤其是模态类产品(文/图/视频/3D等生成和编辑)和某些行业垂直应用(陪伴/招聘/营销/生产力工具),一度有四五家产品非常类似的团队同时找我,目标都是同一块流量市场;且一有热点就蜂拥而入,像是AI Hardware,Agents,AI Coding等
2. 反过来说,不着眼于这些热门场景的产品正在悄悄闷声发大财,生成式AI拥有把所有工具和服务重塑一遍的力量,选品很重要
3. 当然上面的幸福/烦恼对90%的公司都不重要,在那之前他们就出局了,压根没有上牌桌和对手同台竞技的机会;在出海方面,很多公司的增长能力甚至不如独立开发者
4. 这是结果不是原因,由很多因素导致;比如国内增长很多都依靠创始人技术背景,PR和投放;再比如其他增长渠道上,国内由于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导致流量入口被抖音,小红书,B站这些App占据,而在全球尺度网页端和搜索引擎才是主流
5. 更重要的一点,对增长岗位的忽视,打开Boss看看不同岗位的薪资会更直观,算法>工程>产品>销售>运营;既然没有匹配的重视度,那自然别指望有什么亮眼的增长;如果坚信技术和产品力能无视“酒香也怕巷子深”,用户和市场自然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6. 增长是最简单的事 - 把你的产品放到用户面前,遇到瓶颈就迭代产品或pivot,让它匹配更大的市场和用户群体;对齐供给和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做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再去找可能的用户
很喜欢雷军的一段话,稍改一下:让AI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于每一个人;不要让AI变成从业者的乌托邦
大家2025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