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产品定价最反直觉的一点:高定价 = 高留存率
很多人认为,涨价 = 更多流失。但是 Tweet Hunter 一路从每月 9 美金一路涨到 49 美金后,留存率反而变高了!
以下是 7 点建议和一个马上可执行的策略:
1. 更高价格 ≠ 更高流失;很多情况下相反。
- 低价用户往往 2 周就退出;
- 高价用户能 留存数月(示例提到 4 个月)。
- 前提:你的产品确实能带来 **结果/价值。
2. 价格是筛选器(Price creates the filter)。
- 便宜价吸引的是“随便试试”的人;
- 较高价吸引 有明确目标、愿意投入以获得结果的人。
- “有投入 = 有承诺(commitment)”,承诺带来 更好的留存。
3. 心理学层面:
- 低价 → 随机尝试、轻易放弃;
- 高价 → “skin in the game”(真正上桌)、更重视产出与效果;
- 结果:市场变得 **更有意义**(用户更认真,你的支持成本更可控)。
4. 关于“抱怨价格”:
- 如果从来没人抱怨你贵,说明你 定价过低;
- 适度的“太贵了”反馈,其实是 市场信号,没有抱怨 = 钱留在了桌上。
5. 从低价到高价的实践路径(示例):
- 早期上线常见策略:逐步提价(如 $9 → $19 → $29 → $39 → $49/月),并用“现在比未来更便宜”的锚点做转化。
- 每次提价都会让客户结构更健康:更少但更好的顾客,更可预测的收入,更可持续的业务。
6. 关注“最便宜用户”的画像:
- 看他们的 留存/活跃/需要的支持强度;
- 再对比 最昂贵用户的这些指标;
- 你会看到:最贵的客户反而最省心、最稳定 的规律。
7. 定价即定位、即分层、即选择顾客。
- 定价不仅是收钱的数字,也是 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
- 用价格选择你的客户,而不是让随机客户替你做选择。
- 不要把“给便宜用户服务”的成本转化成你的长期负担。
可执行建议:
- 若产品能带来实打实的结果,大胆提价,哪怕只是 先翻一倍做测试。
- 监控:月留存/使用深度/支持工单量/净收入留存(NRR),而不仅是注册量。
- 用阶段性提价 + 明确的价值陈述(结果、节省时间/成本、带来收入)去 升级客户结构。
- 价格是最强的分层工具,也是你构建 可预测收入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