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秋风_irwin
275关注5k被关注0夸夸
大厂裸辞,AI创业中
产品: GoEnhanceAI、木及简历
VX: hyf1995116
置顶
秋风_irwin
1年前
创业1年,发生了很多变化,准备重新写一版个人说明:

独立开发者,EX美团,从事 AR/VR方向。

MewXAI —— 比较早的一批AI绘画工具,近百万用户,高光时期1个月增长20w用户,曾0营销费用风靡小红书,单个Tag最高4000w的曝光,各种模型曾在小红书上流行,流光女孩,极简头像,旧漫头像等等。

GoEnhanceAI —— 一款一站式AI视频平台, 收到了A16Z的邀请, 出海10天获得了$1.2k收入。

awesome-ai-painting(github.com) —— 最早的 Stable Diffusion免费教程,关键词曾霸榜 Google 第一半年时间,帮助了上万名AI绘画爱好者了解和使用 Stable Diffusion。

indiehackers-steps(github.com) —— 免费的出海教程,帮助上千名出海人完成公司 + EIN + stripe + 水星银行 一条龙。

木及简历 —— 曾利用业余2年时间打造了一款10w用户的简历工具,帮助了10w+用户完成了极简之旅。
1141
秋风_irwin
3天前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喜欢用第三种方式,因为现代化的前端框架中例如react 或者vue 大家开始学的时候,都是从绑定onclick 事件开始,甚至框架官方教程的一些示例就是click的计数器,例如小程序里的一些写法也是这样的,绑定touch / click 事件,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事件驱动,那如果说事件里要跳页怎么办? 当然是利用 location 来跳转啦。况且 seo 对于国内几乎无用,你搞a 标签还会有默认的一些副作用,刷新页面等等,体验不好,被前端所唾弃。 所以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Kostja: 久病成良医我也快成前端了属于是 一年以前问@秋风_irwin 为什么链接跳转的方式中SEO友好最推荐<a>标签,巴拉巴拉说了很多感觉似是而非,不过好歹记住了实现页面跳转的三个方式: 1.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Example</a> 2. window.open("url", "_blank") 3. window.location.href = "new_url" 总感觉部分客户网站页面的Crawling非常费劲,新页面总是很久才被爬虫发现;因为没代码背景,所以始终搞不清问题在哪儿,毕竟从用户行为上,点击链接也能顺利跳转 前两天看AITDK的Links总算发现了,页面内能跳转的链接数和显示的链接数对不上,后者小很多,一问技术栈是location.href 好嘛,原来如此,都对上了;翻了谷歌的技术文档(见链接)确实不推荐JS based动态注入的跳转,因为可能无法抓取,就等于这条链接在谷歌眼里是不存在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临末秋风还说了句,第三种是前端最喜欢写的 嗯,确实如此(看了一眼其他客户很多也用的这个) 除了传递页面权重外其他<a>标签的优点: 1. 能加很多Attribute-Value:target(blank);rel(nofollow,noopener,noreferrer)等 2. 能跳转到页面特定部分,通过加# 定位符的方式

31
秋风_irwin
1月前
做产品,时间太重要了,以前我做木及简历,收入也差不多1k一个月(虽然是业余收入)。但是现在大家做AI的一个月就抵当时我1年的收入。就像是那句话,在风口🐷都能飞起来。 还是要做顺应时代的产品。

用猫洗脸: 独立开发 5 年,收入不够交房租 我是 Emote AI 笔记和纯时钟的开发者,总共拿过三次 App Store编辑推荐累计下载2万,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单月最高收入 8k,平时月均不到1k,一年下来可能不够交房租。 先介绍一下我的作品 纯时钟 我第一款App,是一款时钟小组件应用,那年恰好是 iOS14 小组件上线谜底时钟大火,我认为时钟小组件的核心是时钟设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钟创意就能获得一定的用户,事实上确实推出之后加上几次限免收获了大量用户,但是随着小组件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专业设计师加入,小组件产品已经变成了设计师的专属战场,像纯时钟小组件这种算不上精美的设计,已经毫无竞争力。截至目前纯时钟总收入也不过几千块。 Emote AI 笔记 最初是一款主打聊天式记录的轻量化笔记,外加能通过 NLP 识别笔记分类和心情作为卖点。后面因为 AI 的兴起,我发现笔记加 AI 可以产生很多可能性,比如在 AI 提升记录效率和更加智能的体验方面,加入了非常多的 AI 能力,包括一些智能体,AI 意图识别(自动创建计划、计时、记账信息),AI 智能搜索(把用户笔记信息向量化与 AI 交互实现自然语言搜索互动)等。从去年夏天开始全职打磨 Emote,花了三个月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升级迭代,加入日程管理模块,帮助用户把笔记和 AI 创建的各类信息归纳到日历中进行统一管理。尽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产品进行打磨,但是从收入上来看几乎没有任何起色,月均算下来还不够我交房租。 打磨产品之外尝试了小红书营销,怎么配图蹭热点讲用户故事,然而效果也不理想,也尝试过投流和平台合作搞活动发码,活动期间有点效果结束后对产品长期流量没啥效果,总之努力做了很多东西,发现达不到预期 这几年独立开发的一点感受 1.放弃开发一款 app 就能躺着赚钱实现被动收入的妄想,除非你很幸运创造了一个赛道或占据了一个赛道的用户心智,如果你要想靠独立开发致富,那么你其实就踏上了一条创业之路,创业就意味着永恒的高强度竞争。全职独立开发之后虽然时间看似自由,但是精神压力是上班时候的数倍,比如你弄了一个大功能,上线之后会开始时刻盯着数据,关注收入订单,突然来了几笔买断你兴奋异常,有时候一天没有动静,你就又会想哪里出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感觉哪个模块都需要再优化。 2.独立开发不是单打独斗,虽然我个人很喜欢自己开发产品,但一旦你的竞争达到一定高度,比如从兴趣出发变成赚钱养家,那么你就会面临专业团队的竞争,现在很多独立开发实际上都是三五人的专业团队,有大厂运营有海外设计师,如果你想跟别人的产品较量,就要补齐短板,现在你的用户同时就是很多竞品的用户,用户会仔细对比用户体验和性价比,最后选择最合适的买单。 3.独立“营销”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独立“开发”,独立开发这个名字可能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 AI Coding 的时代做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产品越来越简单,真正难的是怎么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比如补光灯,本质就是调整颜色和亮度调整俩参数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你可能都不会认为它算一个产品,甚至我一度觉得 App Store 应该不会允许这么简单的应用上架,但是因为作者的营销能力出众,把它做到了一个小红书的爆品。你可能会觉得你产品做好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要做到多么惊艳的程度才能让人自发推广。 4.放弃对一个产品的过度优化,添加了过多的功能导致产品的定位模糊,宣传起来也不好把握重点,相反越是定位简单的 app 反而越容易被用户记住。而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产品的成熟度达到 80% 以上时,你投入相同的时间精力获得的回馈可能远远不如最初的投入,这是一个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 5.如果可以,尽量把独立开发者当做副业的兴趣好爱,就当打游戏和钓鱼一样,直到你的副业收入超过主业。90%的全职独立开发者撑不到2年,收入远不如上班时期,而且你一旦认真起来,很快就会丧失最初的独立开发乐趣,既不好玩也不赚钱的话,你还会干吗?想想第一年学App 的时候我下班到家还能编程到凌晨一点,现在如果不是自己有刚需功能,我都懒得打开 Xcode,不是不热爱了是心态变了。 最近考驾照让我经常反思很多人向往的自由的意义,规律的去驾校练车,获得交流参与感,通过考试获得反馈成就感,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我可能以前对职场存在很大偏见,即使有很多不爽,职场也为你提供了社会化的各项感受,这种感受长期自己办公的人应该理解,有时候适当的规律比完全的无拘无束更重要 最后自爆失败虽然难以启齿,但独立开发 5 年收入不够交房租,确实坚持不下去了,在这里求一份产品经理工作最好是 AI 产品经理,因为在开发Emote AI 笔记过程中对 AI 有所了解,还是想在 AI 方面有所发展。 #独立开发的日常

32
秋风_irwin
1月前
@哥飞 邀请,准备这周六去杭州字节分享,有没有朋友约!
这俩年一直埋头苦干经历了非常多事情。这次准备把经验分享一下,大概主要从技术&产品方向来讲,从国内0营销费用单渠道获得5000w+流量、百万用户;到出海首战阅读个位数, 通过 building in public 逆袭,改变策略后两周破局获A16Z邀请;技术层面分享如何单人管理上百个仓库 & 如何通过AI更好地开发。
156
秋风_irwin
2月前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套壳,今天在火车站吃了一个土豆牛肉饭和虾仁包子,满满的预制味道,但是不妨碍老板赚钱。😢
11
秋风_irwin
2月前
人生中第一次抢到演唱会门票 🥹
00
秋风_irwin
3月前
发现当事情一多就会极度影响效率, 最近图片和视频领域的新东西好多,有点眼花缭乱了。🤣 大家是怎么保持专注的? #独立开发的日常
62
秋风_irwin
3月前
清迈的一些碎片,明天回杭州☺️
20
秋风_irwin
3月前
搬运一下 X上的自己的经验帖子, 因为看大家很多都有用到 supabase

通过 mercury 你可以申请 supabase 1 年的 pro 会员。

申请地址:mercury.com

#独立开发的日常
923
秋风_irwin
3月前
作为给很多 10k+ 项目贡献过代码的老程序员,从纯技术角度来谈一下什么样的开源项目有欲望贡献,短线的话大多数程序员对于开源贡献也不会在乎钱不钱的,主要还是第一印象:

- 非常酷的技术,最好是当下最前沿的技术栈。

- 有清晰的贡献流程,有自动化 CICD 用于自动验证,参考 hugging face 的diffusers 库, 如果是前端最好有 E2E 测试 ,这样会显得专业,还能提高声望

- Review PR 的效率, 如果有一堆 PR Review 也会让我感觉这个项目活跃度可能不太行,不过这个需要

- 清晰的 Roadmap, 可以看看是否符合预期,自己未来是否可以很好地参与这个项目

- 清晰的 README.md (包含usage,installation 等等基操)

生姜iris: 最近有很多项目想做开源,都会问我 怎么管理和吸引code contributor? 1️⃣ 可以先在Github Issue List挑一些相对简单的Issue,主动挂上「Help Wanted」的Tag,吸引社区的人来主动贡献 2️⃣ 通过审核PR去挑选匹配代码规则/代码规范(建议提前准备一些代码规则/标准放到Github Readme)的高潜contributor进行私信建联 3️⃣ 建联后,就可以走面试的相关流程。如果通过,就可以进行项目制外部合作(可以从一个月开始试起),尝试让contributor去构建一些关键的feature或者其他更高优的任务。 4️⃣ 核心其实依然是通过小task对潜在contributor进行分层和筛选。并且构建一套长期的生态激励机制(可以参考知乎/bilibili/抖音的创作者激励,其实是一套逻辑) 5️⃣开源产品的本质是,请developer贡献爱(就是影响力),请to B客户贡献钱💰(Dify真的生态商业化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做的非常好)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