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我不跑调
716关注7k被关注31夸夸
🤲 Podcast is just fun
🎄欢迎来逛播客小镇: podtown.xyz
✍️ 公众号播客荚,播客小心地滑
我不跑调
16天前
今日份的语言艺术:
比起「我会支持你的决定,但是我的做法和你不同」,更想听到「我的做法和你不同,但我会支持你的决定」。

语序和前后逻辑真的太重要了。
31
我不跑调
23天前
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陈宇慧 老师。在看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的时候,越看到后面越发现,书名真是取得妙啊,吃是大事,但前面还有一个「谁」。谁定吃的,谁做饭,谁协调吃饭的氛围,谁负责饭后的收拾现场。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人离不开食物,围绕食物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更是需要人的存在。

我算是个吃饭和做饭都比较随意和含糊的人,基本上不讲究,能吃就可以。同事形容我吃饭的样子,大概就是平淡到看起来每道菜都不是特别好吃的感觉(🤣)。不过,看到做饭特别认真、或者吃饭特别香的人,我都会被感染,也不禁觉得这菜的美味度又上了一个层级。

大学的时候也是,和室友一起做了一个特别短命的视频自媒体。那时候大多数美食自媒体都是以图文为主,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坚持下来,说不定会过上自己没有想象过的生活。但怎么说呢,我可能是喜欢和那位室友一起探店的体验,多过于真的喜欢寻找美食本身、记录美食这件事。后来,我们俩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把那个账号继续做下去,毕业以后联系也不多。偶尔想起来也会觉得特别可惜,但当时和她一起在上海街头暴走日行三万步的探店回忆,还放在一个非常柔软、被柔光笼罩的角落里。

人们因为吃的走到一起,也有可能因为吃不到一起而分离。会因为吃的产生误会和分歧,也会因为吃的和他人以及自己和解。这是我在宇慧老师的书里更深刻感受到的一件事情。她用文字勾勒出来的画面,这一页好像有菜市场嘈杂的讨价声,那一页又好似有厨房里滋滋作响的热油声。一页又一页节奏舒适、笔锋利落的文字里,包裹着再日常不过的饮食时刻,也承载了许多我深有共鸣的记忆。

今天在活动上,她说「要允许不好吃」,放低吃饭和做饭的下限,让自己去尝试更多可能性。我在想,那如何提高一顿饭的上限呢?活动上我也我胆提了一个问题,说因为自己嘴笨,如何表达才能让辛苦做饭的妈妈感到开心?宇慧老师很热心地提供了很多小撇步。现在想想,允许自己和珍惜的人都开心地吃饭,允许不同偏好、口味和吃饭的感受被表达,允许人和食物自在相处,或许也是提高一顿饭上限的一种方法吧。

(签售的时候,宇慧老师和我说,「你要开心,你妈妈也要开心」的时候我真的太想哭了🥹)
61
我不跑调
26天前
最近喜欢的一些播客。

原文:mp.weixin.qq.com
21
我不跑调
1月前
一转头一束花掉地上,再扭头花已经被路人捡起来放进自行车车栏里💐
10
我不跑调
1月前
(内心尖叫)
234
我不跑调
2月前
第一次当美美丝巾摄影师傅🥸疯狂使用 genz 喜欢的拍摄法(虽然两个人都不是)

lolorin: 跟@我不跑调 说请用苍蝇视角拍我🫰

00
我不跑调
2月前
虽然安溥香港的演唱会取消了但是这么好看的物料倒是做好了啊(🥲哭)
140
我不跑调
3月前
和朋友说看到了好美的夕阳,她说她那里天已经黑了,原来我们隔了那么远。
「原来我们隔了那么远」,夕阳也见证着一场场伤感啊。
30
我不跑调
3月前
房主任说,当自己从公司回家,又被前夫逼到绝境后,给老板(女)发消息说想回去,老板只发了四个字:「好的,期待。」后来房主任又说想离婚,但是担心之后经济来源不稳定,小孩交学费困难,想先回去挣点钱,老板也是二话不说,表示愿意掏钱帮忙教学费。
那是房主任的生命里第一次有人愿意托举她。听得我呜呜呜😭

vol.31 对谈小红与房主任:一个50岁脱口秀演员 在女性托举中自我重生

天真不天真

01
我不跑调
3月前
🎉

星星废话多: 🟤🔴⚫️ 这周三,知行小酒馆的第一个付费专题「投资大师系列:穿越周期的人」上线了。 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幅「金融群星灿烂时」的大师群像。整个系列,我们选取了不同流派、不同投资风格的多位投资大师。 每一期,我们都尽可能做到了让它——有故事、有知识、有时代背景的补充、有对某个投资关键决策的解读,也有三位主播结合个人成长与行业经历后对这些人物的理解。 🔶 在某个人成为了某个人的这条路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重大决策、好运与机遇、时代、天赋、行业现状……这些因素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各自的占比可以被精准计算吗? 在一个人做出某项投资决策后,个人心态、做决策时所依据的信息以及ta对这些信息的判断、历史的偶然、好运与机遇……这些因素又在最终的投资结果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如果你听完整个专题(或者目前已更新的前三集),可能会发现,问题很难被简单回答。也因此,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中所蕴含的那种复杂性,以及一个投资结果背后所蕴含的那种复杂性,可能也是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体会最深的部分。 🔶 这也是我第一次作为节目制作人负责一整个付费专题的内容制作。把宣传图划到最末尾,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制作人员名单上的时候,我感到,我目前(在这个专题上)所完成的工作,至少是不愧对自己的。 它保持了知行小酒馆的播客节目一如既往的品质,并且投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尽可能做到了最好。 我可以理解雨白在预热导播集里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付费专题。因为这个系列在还是免费单集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后期制作成本最高的。当然,也是小跑老师、大卫翁老师和雨白作为节目内容的输出者需要投入最多前期准备的节目。 🔸 小跑老师@肖小跑 长期保持每周全球飞的日程,大卫翁老师@大卫翁 常居日本,雨白@雨白Rosie 在北京,但基本每个月都会全国出差。每次录制,需要三位主播从世界各地出发,找到三个人都合适的时间地点,并在录制前进行沉浸式的资料研究。 每次录制结束,我大概会收到一个 3 - 5 小时左右的音频素材,以及一个 3 - 5 万字左右的前期资料文档(通常是由 J 人大卫翁老师准备的),作为节目的参考信息。 然后,我将原音频文件发给剪辑师,我们共同开始处理。 以《SP03 霍华德·马克斯》这一期最终呈现为两小时出头的音频为例,仅我个人投入其中的制作时间(含节目文稿),差不多就有近 20 小时左右(我算完也被吓了一跳🚬)。 负责整个系列音频工程与声音设计的,是我们合作多年的伙伴,柯霖@柯霖 。你可能常常会在小酒馆节目文稿区的「创作团队」中看到他的名字,他也负责了有知有行另一档播客《无人知晓》每一期节目的后期制作。 他是那种会把每一期节目都当做作品一样去打磨的人,常常在哪怕作为「甲方」的我们根本听不出来的声音细节上也不放过自己。可以说,把这个系列的音频交给他,我们再放心不过了。 整个专题的视觉设计都是伟大的港姐@Souffle港 做的。真的太好看了!!!🥹 我已经在跟@毛远 琢磨可以拿港姐的设计做啥周边出来了。 🔶 仅从对我自己的意义而言,这个专题也算是我从事播客制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展示。我认为这算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作品,也真心感到可以和几位老师以及大家一起参与制作它,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然,它到底如何,仍然要交给听的人去评价。 这可能不会是一个适合每个人的节目,但如果你购买了,衷心希望你会喜欢这个系列,也欢迎你在每一期的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收听后的感受、收获、疑问或反馈。 这可能也不是一篇合格的吆喝文,但以上就是我想要记录在此的话。 感谢阅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