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了,朋友发来消息:“没有娃的30,等于有钱的20。”
是的,三十很爽。
回看2015年,21岁,我参与了人生中第一个媒体发布会。那是个呐喊着“互联网+”的时代,就跟今天的AI那么火一样,北京798的D·PARK每周都有各种发布会。
此时的我作为初出茅庐的瓜娃子,除了兴奋还是兴奋。
忘我到下了暴雨、我还护着相机在电话亭里淡定唠嗑。我没意识到,北京的暴雨会可怕到…从丰台来看我的朋友第二天3点才到家。
好景不长,2016年,被逼要成为社会人的时候到了。
心里有个新闻梦,还是想去媒体,但是都没有下文。公司的正职坑位也竞争激烈,好在不知道是哪根弦拨对了,留了下来。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去了媒体的朋友很多也来到了企业。经历了几轮类似的事情之后,我也再没有“在什么公司,才能干什么事儿”的思想牢笼。
尔后经历了沉浸式感受魔都文化的过程,对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太多可“打卡”之处的城市。回看20年的夏天,我还左手相机,右手“鲜花水果汽水野餐垫”地前往金山。
但也不是野餐,就是拍完照也不够时间、野不了餐了。
这几年,我拍到了很多优秀的照片,但就这样被拍照裹挟的瞬间,真也挺多的。
拍照也使我成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内容创作者。
二十岁在爱范儿做“天才作家”的时候,我专攻拍照修图app,甚至后来单独开了一个@每天一枚修图APP 的账号。
那会儿的APP如此细分而丰富,加字的fonta、蒸汽波的R4VE,做GIF的一闪,全都成了过去式。
醒图崛起了,但我没坚持到这个时候。
只见新人笑旧人。
不过,不慌,拍照从来也不是我的主业,我又燃起创作欲望,开启了《给陌生人拍胶片》,28岁那一年的照片,正是我用“给你拍张胶片,你也给我拍一张”换来的。
但是,B站变现好难,长视频么,彼时的小红书和抖音没有流量。
最关键的是,每次拍摄都需要占用一个周末,剪辑再来2天,有阵子的工作强度mix没日没夜的熬夜剪辑,我怕我时日无多。
哈哈,又就此搁置。
放下做视频的梦,我的假期终于得以沉入生活。杭州是一个很养人的城市,我会在周末绕西湖一圈骑上10公里,也用几次大项目的调休换来了新疆的长周期旅行。
2023年春,初识伊犁、沉迷新疆,于是在凛冽寒冬中刷完了南疆和阿勒泰。
24年春,再次前往伊犁,和当地的即友们一起在苹果花树下遛牧羊犬,在清晨的雪山下草原上奔跑,在听不懂语言的大巴扎上猛猛rua大尾巴羊屁股、干肉串~
我们在新疆的自驾公里数,超过10000。
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月亮与六便士的两面里,一面写着得挣钱,另一面的问题是,你究竟是喜欢这里,还是喜欢在这里什么也不需要考虑的感觉。
最近我们在新疆的朋友赛文也来到了杭州,他在去年从上海退租,自新疆开始流浪。
他说,这一年让他确信了想要专门从事摄影,但是,旅居并不是成为一个摄影人最好的方式。
我也在一年后又决定要做一档摄影播客,一档不讲摄影理论,也不再研究修图技巧,就谈谈摄影师朋友们的故事,解答一些普通人的摄影问题的内容。
第一期周末刚剪完,不太完美,且改呢。
不过,那又怎样,日子啊,还长着呐。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