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凯特杨
2k关注3k被关注29夸夸
# 老年用户 👩‍🌾
# 慢/社恐/话唠/重度好奇
# 即刻是树洞·田野·朋友圈替代品
置顶
凯特杨
4年前
理想、感性、信任和连接的力量无穷。
214
凯特杨
8天前
大半夜的,来借住一周的小狗似乎分离焦虑犯了。

先是硬要赖在卧室不走,叼着最喜欢的玩具一头撞进来就趴在地毯上装傻。靠近他就一副要咬人的样子。

被队友强行赶出去以后非常气愤,在门外来回逡巡、低吼。我不放心溜出去看,结果大半夜的… 生生被逼着把所有玩具找齐,龙珠连号之后看着他来回玩儿了几遍,终于找了个契口溜回卧室。

前几天的天使小狗哪儿去了🥹

不晓得是不是攒了一肚子气?今天早晚都是队友遛他,先是人被狗生拽着回“家”,然后狗再被人强行抱着带回(我)家。他家就在我们家旁边几条街,之前也往来来过好多次。

队友每次遛狗都想去自然里溜达,不想总往水泥房子走,但马上一周了没有一次得偿所愿。每次回来都气鼓鼓的。我每次出去都能欢天喜地跟狗子玩很久,还能连哄带拐的骗到绿地尽头水塘边这种的…

困死我了,抱怨完终于舒服了😌
00
凯特杨
16天前
突然想到自己可能是第一个在领英宣传自己中文播客的人?有在领英活跃的同学欢迎互fo.

我是15年的领英用户,从2010年开始用。目前有3K+ connection. 半数以上是专家、管理层,up to global C-level and chancellery.
00
凯特杨
16天前
非常推荐这一期,不是自卖自夸。轻松、深刻,我自己听了好几遍,受益匪浅:)

#2 过去和未来——文理分科的时代变迁

望星茶舍

122
凯特杨
23天前
I had a really bad day today :(
90
凯特杨
1月前
知道这位朋友患不可治愈脑瘤的时候我刚做完检查不久,正在等自己脑部MR的报告解读。

耳鼻喉医生活生生把我忘记了。圣诞前加急转诊做的脑扫,前两天我打电话去提醒才给反馈结果。

结果当然是没事了。

但还是会不断回味起这位朋友的消息… 发过消息之后我们就再没见他来过俱乐部的活动。会偶尔听大家谈论起他。我的生活甚至因为他离开秘书处的直接影响有了一点点小的变化。

一直以为自己已经看淡了生死。真的置身其间,发现我还是想不出: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我该怎样?

凯特杨: - 新年以来意识到我有一些之前没意识到的新的自我边界; - 合理自洽和外部归因仍是需要研习的话题; - 以为自己非常“独”,但最近不断发现其实很喜欢和享受价值观一致的集体认同; - 身边一位在本地俱乐部认识的新朋友被诊断患上不可治愈的脑瘤,医生给出了明确的很短的预计生存期限。丹麦人,比我稍微大一点。第一次领会到在不同文化下个体和一个小群体如何公开分享和回应生死话题。

00
凯特杨
1月前
可以无脑发即刻和刷即刻是我最开始喜欢即刻的原因。后来的留恋来自可能只有在即刻才能看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分享:随意发散没目的的真实记录、脆弱柔软敏感难言的情绪、单纯痛快的欢快得意、脑子里的灵光一闪等等。但最近有想过要少用或不用:太依赖即刻作为树洞和笔记本,变成了某种程度上自己的digital twin. 但忽略了一件事,读者是三次元里活生生的、我自己并不完全了解也并不完全了解我的人。极度不希望自己无心的分享被事无巨细地反复咀嚼和强化记忆… 但又无法约束或者协商他人的行为和边界感。

朱弟不是弟弟: 有时候也很好奇大家为什么留在即刻🤔

30
凯特杨
1月前
通常情况下应该会被印度人民烦到,但今天似乎成功烦扰到了印度人民。又学会了一点牛皮糖技巧。
00
凯特杨
1月前
宁古塔的世界里是即便对你的背景再有兴趣、匹配度再高,也是慢悠悠一点点往里探寻。

英国的老印们则是轰炸机般的速度,都还不太清楚明白,看到一个关键字就开始电话邮件消息反复轰炸迅速奔着close deal 去。很多时候甚至还不是单兵作战--“我的同事来跟你跟进”,嗖一下那个同事就出现了。对这俩人彼此而言,既有了加速引擎,也有了甩锅退路。

老美则是… 明明是我上去加联系人的,一个业界大拿头脑深邃。他立刻(真的是立刻)天花乱坠地发消息夸我说我在做的事情有多好多特别。下一分钟说我要介绍俩人(一个在澳洲一个在美国)给你认识。三分钟以后,领英拉好群,介绍完了。

我看着群里三个两分钟前才知道的名字,还有他们扎实的大厂工作经历,对这种久违的热情和信任瑟瑟发抖。

可能… 我应该找一个在宁古塔帮美国人打开欧洲市场的机会?
00
凯特杨
1月前
很久不上即刻。在一个微信群看到推Junyu的评测🤣 最近领英和X三五不时China/AI有关的推送刷屏。今天突然发现一个以前的美国同学风牛马不相及的背景,搞public health 的,去了牛津读博不知道啥时候也开始变成中国AI Ethics 有关话题的发言专业户。墙+信息差+语言障碍,这些创新给多少老外“专家”们创造了生存空间啊…

junyu: 按照中国舆论圈擅长出口转内销洋人说好才算好的惯例...

00
凯特杨
2月前
- 新年以来意识到我有一些之前没意识到的新的自我边界;

- 合理自洽和外部归因仍是需要研习的话题;

- 以为自己非常“独”,但最近不断发现其实很喜欢和享受价值观一致的集体认同;

- 身边一位在本地俱乐部认识的新朋友被诊断患上不可治愈的脑瘤,医生给出了明确的很短的预计生存期限。丹麦人,比我稍微大一点。第一次领会到在不同文化下个体和一个小群体如何公开分享和回应生死话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