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到今天飞快地做了一个短途旅行计划。五晚六天,去一个很近/完全陌生的国家和目的地城市。刚刚在回顾自己的种草、思索、决策和查询路径。
顺手写下来吧。
- 确定目的地的原因是绝对费用:实在太便宜了;
- 定机票;
- 大致查询确定airbnb有能看上的几个屋子;
- 开始研究要干什么+决定住哪儿;
- 我的中文心智里愿意主动被种草的大草原是小红书,打开翻了几个常住北欧过去玩的帖子,玩法基本一样,不太明白为什么是那里;
- 扭头开始跟Gemini对话,通过查询链接被连到Tripadvisor, 突然想起来这是我的英文心智里的旅游种草草原大本营(十几年前在tripadvisor和台湾一个背包论坛找攻略和启发的情景历历在目,极致深刻又平实有趣);
- 从Tripadvisor被启发到一些长草的点,提炼关键字,回到谷歌主动查询,也兼看谷歌地图里的评论(这是我在英文心智里的点评);
- 基本上想不出关键字了以后开始查专项:
- 餐厅:竟然搜到米其林网页,发现现在分类价格等做得比较详细了,很方便一眼看过去跟荷包匹配的承受能力;又搜到当地餐厅的预订集合平台,且发现有的餐厅居然有折扣;
- 博物馆:一开始去搜当地的tour office发现永久关闭了,然后在tourist card网站上找到一个list大全;同时在list里被启发了几个新的关键字(sky bar, brewery, spa/泰式马杀鸡-心里一开始是想要去南欧沙滩游泳的,所以自带了spa这个关键字);
- 住:airbnb提前看到的好几个顺眼的几个房子的评论和host介绍里面找到一些关于这个城市简单有趣的信息;
- 玩+买:继续在谷歌地图里搜索关键字,发现潜在选项妥妥够了,于是在这里停下来。
因为非常了解自己的旅行偏好和旅行计划风格,所以对自己的决策路径也挺有自我觉察的。
跑个题:我俩习惯用wanderlog整理日程和协同编辑,已经几年了。这个旅游专项的Jira/Kanban+ Google API风格的平台+移动端app真是自来水安利一万次都不够。免费版就足够用了。
真希望国内也从某天开始,静水深流就突然成了主流,背后主宰们纷纷想通了,app开始做深做专做精、做减法。不再想着拼命引流到这里哪里,种草远远不够,还要勉力转化成各种成交。我现在只要一在中文环境用手机就会秒变网瘾少女。需要努力提醒自己戒断解毒。
p.s. 是去Gdań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