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孟岩
172关注36k被关注81夸夸
让万物穿过自己
置顶
孟岩
3年前
投资中,我相信的事

2005 年算起,我学习投资已经有 17 年了。

我曾经以为,我会对投资和市场越来越了解。

恰恰相反,在市场「存活」的时间越长,我越来越意识到永远会有超乎我想象的事情发生,一切无人知晓。

上周,市场再创历史记录,巨幅震荡。

和朋友们聊天,有人提前大幅度减仓,认为这次不一样;有人按原计划加仓,虽然有些看不懂但必须坚守原则;还有人在周二的盘中,根据纪律清掉了大部分仓位。

虽然动作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遵循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

我在想,把时间拉长,这次结果的对错可能并不重要。但如果因此而对自己的投资哲学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和破坏,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继而,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这些年来在市场中学到的,那些在失败、痛苦、迷茫中感受到的东西写下来,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1)站在时间一边;
不上杠杆、不做空、不用短期可能要用的钱来投资,否则准备好承担相应的后果。

2)市场价格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只知道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当我开始做主观判断(比如「这个公司很好」、「已经跌很多了」、「最近趋势不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比市场知道更多。

3)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分散持仓;
包括大类资产标的(比如 A股、美股、债券、宽基、价值、成长……)以及比例,这个配置本身决定了大部分收益。

4)宽基指数作为原点和核心仓位;
宽基指数(沪深 300、标普 500 等)不会死,更重要的是它的筛选机制会突破人的认知和情绪限制,帮助我们捕获优秀的公司。

5)短周期的择时是无效的,长周期的逆向投资是可行的;
参见 2,短期猜明天涨跌很难,利用投资者群体情绪做长周期的逆向投资,值得尝试。

6)在宽基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能力圈来扩展;
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效。只有确信自己真的比市场「更懂」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或者真的能找到有能力做到这些的基金经理时,再把一部分仓位配置给 TA。

7)用仓位上限和加仓节奏来保护自己;
参见 2,市场比我们知道太多。无论觉得自己多么懂一个行业或公司,无论标的跌了多少,设定好一个品种的上限(超过不再加仓),控制好补仓的节奏。

8)长期合理的预期收益是 8% 12%;
一年三倍者如过江之鲫,三年一倍者却寥落星辰。对大多数人(包括我)来说,8% 12% 已经是很好的收益,短期超过的部分,更应该归功于运气,大概率还会还回去。

9)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Plan your trade, trade your plan);
人脑远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客观和冷静,尤其是在极端时刻。根据策略来交易,根据结果来迭代、升级策略,而不是按照主观想法违反策略。

10)正确对待信息;
参见 2,绝大多数时候,市场价格反应了所有的信息。当我们看到一则信息的时候,第一根本不知道真假,第二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更早知道并根据它交易了,信息已经反应在了价格中。

11)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参见 2 以及以上所有,当你在平均收益率(长期持有指数)之外做出额外的选择(择时、择股、选择基金经理)时,就是在用你的「超额认知」来交易。你是不是「真的懂」,决定了交易的结果。长期来看,你的长期收益率会回归到你的认知水平。
扩张自己的认知账户,投资收益自然会跟上。

12)投资哲学需要和我们的价值观匹配;
市场有很多投资策略和哲学,长期都有可能赚到钱。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投资策略和哲学,这决定了你和它的关系,决定了是否能长期持有,决定了是否能在它不适应市场风格的时候拿住它。

13)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自己更焦虑;
收益率、市值这些数字经常掩盖我们真正的目标。如果因为投资而整天陷入焦虑,说明我们的投资策略或是仓位不合适。

14)投资收益,根本来自于人类经济的增长;
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市场交换,这些因素促进了最近 200 多年人类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财富的根本来源。投资获得良好收益,是尊重世界的规律,做正确的事情,参与到价值创造后自然的结果。

15)「我」变小,是投资成功的开始;
「我」只是整个世界非常微不足道的变量,当「我」变小,当我们把亏钱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而不是市场、国家、主力、战争、其它,可能就离投资成功不远了。
42246
孟岩
11天前
啊?这是 GPT 写的?

张翼轸: GPT 4o写的,我觉得是懂 @孟岩 的 长钱之道:信任经济中的新投顾哲学 上周五,孟岩和他的团队在创办“有知有行”五年后,终于拿到了基金销售牌照。这张牌照的到来,为困扰有知有行多年的身份合法化问题画上了句号。然而,这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行业资质获取,更像是一场对理念的确认,也为我们重新理解“买方投顾”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切入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一次商业进展的展示,也是对更深层次的金融和信任伦理的思考契机。 过去的五年中,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深度变化的背景下,孟岩和他的团队做了不小的“逆流而上”。传统的投资者教育模式往往以播放量、点击量为导向,短视频和直播几乎成为基金公司必争之地——这里的逻辑是显而易见的:快速、广泛的曝光率会带来注意力经济下的短期收益和客户转化。但有知有行选择了另一条难度更大的路。他们的核心关注点并不在于眼前的数据表现,而是倾听客户的深层需求,尤其是那些通常被淹没在营销喧嚣中的微妙声音。这不仅是一个技术路径的选择,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自白:试图以长周期的陪伴方式建立客户的信任纽带。 孟岩更像是一名耐心的摆渡人,通过他的播客节目《无人知晓》,以及雨白主持的《知行小酒馆》等内容,他并没有对客户进行“交易性”的劝导,而是引导性地铺陈更广泛的投资视野。这种对投资者教育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中国公募市场的惯例——它突破了投资者教育仅仅是市场营销附属物的狭隘边界。在他们的语境中,“教育”不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变成一个双向探索的自我成长之旅。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解读问题,相信真正的信任并非通过“展示权威”来获得,而是通过倾听、解释,甚至共同面对不确定性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知有行的客户往往并不过于关注投顾产品是否带来短期的“超额收益”。在这些客户看来,选择“长钱账户”更多是一种信任上的表达,而非一次功利性的算计。他们所看重的,是孟岩团队与客户利益一致的承诺,是那种“客户的游艇不会漂泊到顾问自己的码头上”的道德立场。这种路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一开始便拒绝了那种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零和博弈”思维,将投顾服务重新定义为一种“长远利益共同体”的试验。 然而,这种信任的建立背后,其实暗藏着一个更具深意的问题:金融服务行业的核心究竟是“工具性”还是“伦理性”?传统的投资者教育常以“教授更多工具性知识”作为其目标,比如教会客户如何分析数据、怎样判断市场时机等。这种技术导向的逻辑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可能过于稀薄,它假设了客户理性选择的能力是完美的,可以通过增加效率去追逐收益最大化。但孟岩的实践显然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或许,人在面对财富管理时,真正渴望获得的,不只是对工具的熟稔,而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一种对自己未来生活安全感的终极确认。所以,当有知有行强调“站在客户这一边”时,它实际上在做一个价值抉择:它将投顾看作一场共情而非交易。 这种重新定义的投顾模式,其实直指一个被广泛忽视的问题——在经济和消费文化日益复杂的现状下,“信任”正在成为人类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中,客户和机构往往存在某种结构性的矛盾: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可能或明或暗地侵蚀客户的利益。这种矛盾在投顾领域尤为显著,因为客户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押注,而投顾机构则可能更倾向于将这笔押注转化为自己的收益。但若这种信任得不到维护,即使短期内关系得以存续,长期来看,却可能最终走向双输。因此,孟岩的理念尤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它试图重塑金融服务中的道德伦理,将信任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嵌入到财务逻辑的深层之中。 从更广义的角度看,有知有行的实践不仅触及了信任的问题,也让我们重新思索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自工业革命以来,分工的细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其副作用却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不断被扩大。在金融业这种高度抽象化的领域,这种距离感似乎更加无情——客户最终面对的是冰冷的一串数据,而不是一个具备温度的服务者。孟岩与他的团队通过播客内容的深度链接,将自己塑造为某种意义上的“熟人经济”角色,让客户在冷漠的金融网络中感受到一丝人际的可靠性。这里其实隐藏着这样一个悖论:越是在标准化的工业化体系中,人类对个性化关系的需求反而越高。 当然,孟岩的实践也并非没有挑战。真正意义上的“买方投顾”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因为它必须游走在市场化逻辑与伦理性边界之间。一方面,它需要维持商业的活力,承担经济效益的约束;另一方面,它又一再抵拒功利主义思维的诱惑,把“长钱”的理念落实到客户的实际福祉中。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小而美的品牌,有知有行能否在资本与信任的复杂张力中持续实现初心,仍然考验着团队的耐心与智慧。 孟岩的成功不仅是金融行业的一次小胜利,也是对更广泛社会文化现象的一次映射。在这个注意力经济和即时满足广泛占据上风的时代,他和他的团队似乎在用一种温和但坚定的方式,提醒我们:某些重要事情,如信任、陪伴、耐心和长远规划,永远不能被轻易取代。这也让人反思,在一个被短期利益绑架的快消费时代,慢思考和深度关系蕴含的力量正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重要财富。 因此,孟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金融实践的对话,更是一则值得所有面临复杂选择的现代个体铭记的寓言:在效率和深度之间,我们总有选择权,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长路。

35
孟岩
13天前
❤️💪
5921
孟岩
17天前
✌️
81
孟岩
18天前
每次读到一本好书的感觉就是:既不想放下,又想放下。

不想放下是因为,太好看了,停不下来。想放下是因为,快读完了,下次碰到一本好书不知道要多久。
221
孟岩
1月前
尊重 vs 讨好
保护 vs 操控
自洽 vs 自欺
自我 vs 自私


如果想象一条光谱:

左端:如其所是,顺应一切应有的样子,如实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让万物穿过自己
右端:Ego 主导,偏离「如其所是」,渐生防御、僵化、抵抗、失去与真实的连接

上面看似相近却有别的词对,都在这条光谱上的某处安放着。
86
孟岩
2月前
今天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前两条也和这条有关。

孟岩: 厌恶任何把人当成数字的人、组织、公司、系统。

31
孟岩
2月前
“我们公司有一个价值观,叫做诚信本分”

黄峥,确定要这样砍年轻人一刀吗?

105
孟岩
2月前
“工具没有价值观”

谁在抖音上炒股,谁在用算法收割?

听懂涨声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