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从 Cursor 彻底换到了 Warp、Claude Code,还有更原生的 Terminal 工作流。这并不是因为我成了 hardcore 开发者,而是我发现——根本性的变化已经发生。
在 Opus、O3 这样的高能力模型面前,编程、代码导航,甚至本地系统操作早就不再是语法的问题,而是“意图”的问题。而它们,真的能理解。
它们内化了几乎所有关于编程、部署、系统交互的高质量知识。搭配 Whisper,就算我用夹杂中英的语音口述,有错字、有跳跃,它也能理解并完成指令。
作为一个以设计师视角为主的人,我并不觉得传统 IDE 错了,但我首先要花时间理解它的结构、面板逻辑和信息层级,这就像在读一本厚重的教材——我还没开始实践,就已经在“学工具”了。
相反,AI 的方式让我能真正“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我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我不知道的,AI 会指出并补充。这才是最快速、最自然的学习路径。
Figma + MCP 正在变成一个“视觉终端”:设计中的每一处对齐、间距都变成了语义线索,而执行层的 Codebase 索引、Deploy、CLI 全部交由 AI 接管。
我不再“操作工具”——我在“与代码对话”,在“与设计对话”。剩下的,就交给 AI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