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oxane
593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重度Gemini&Claude用户|在一家初创探索AIToB|前RPA产品经理&咨询顾问|
游戏行业精神股东|Always贪心的INTP
置顶
Roxane
12天前
把即刻当朋友圈发了几个月,也通过即刻认识了一些朋友,但其实从来没有介绍过自己。

我叫Rosa,一个晚期P人+中期FOMO患者,每月在 AI 上花费超过200 💲的AI学习者。
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真实、自洽、永远对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目前在一家初创探索企业级AI应用,从业经历横跨私企/外企/初创公司,咨询/产品经理/项目/解决方案,具有丰富搬砖和踩坑经验。身在toB,心在旷野。

我的极简版个人说明书👉:bvcuaptm1a.feishu.cn

我为ResearchAI+社区搭建的的信息源清单(欢迎共建!):bvcuaptm1a.feishu.cn

我的即刻很唠叨,你可以只看这几条⬇️:

web.okjike.com 整理了Claude的十篇Agent相关技术分享

web.okjike.com 分享Linear创始人的访谈:关于AI时代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

web.okjike.com 整理了一些适合非技术背景的 RL学习材料

web.okjike.com 十本影响我 AI 价值观的科幻小说

web.okjike.com 用AI 把 Google 的提示词工程白皮书转成互动式游戏

web.okjike.com 一篇关于AI与拟人化的随机漫谈

web.okjike.com 推文:一篇A16Z在两年前关于ToB GenAI App 的观点

🫰坐标上海,不定期出差,欢迎约coffee chat!wx联系方式放在yellow page里~
(我回微信跟回邮件一样慢,提前给每一个加我wx的朋友滑跪了)
23
Roxane
01:58
即刻也是好起来了,Claude认证CN版推特
00
Roxane
1天前
小时候一直不理解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长大了懂了,但却做不到。
10
Roxane
2天前
Roxane
3天前
昨天参加了@Marcast 的线下活动,非常精彩,还意外了解了好几个有趣的播客,超级值回票价🤓
五个小时,6场高质量的创作者分享,一大堆笔记,今天细细反刍消化一下(੭ˊ꒳ˋ)੭✎。

首先是@少楠Plidezus 的开场分享:
介绍了产品沉思录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历程,以及一些很有趣的,关于“内容产品”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创作本身。

我的全程takeaway:👇

🌟创作的起点 —— 如何迈出第一步?

1️⃣ 心态:为自己创作,而非“坚持”
少楠提到,产品沉思录的最初,源于一个“送给自己的礼物”:一个轻松的、服务客户的尝试。
而7年的长期主义不是靠“痛苦坚持”,而是找到一种让你乐在其中的创作模式。
如果过程痛苦,说明模式错了,而不是你毅力不行。

2️⃣ 三个方法让启动变得简单
- 策展思维:最早的产品沉思录其实是从策展开始的,这样能极大降低启动门槛。如果一开始就追求高频的完全原创,其实很容易把创作者的“掏空”。

- 坚持利他,而非自我表达:初期没人关心“你”是谁,切换到“我能为你提供什么价值”的视角,内容才有生命力。

- 建立契约,收取小额费用:收费是最好的约束,它让你对用户负责,也筛选出了最认真的核心读者。

3️⃣ 本质:一切创作皆“混搭”
放下对“绝对原创”的执念。创造的本质是整合、连接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的独特价值在于你的视角,而不是发明一个全新的轮子。 关于这个概念,有一个视频《Creativity is a remix》可以扩展阅读。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复利 —— 如何从发散到收敛?

4️⃣ 定位:找到你的“北极星”
过于发散和庞杂的内容会让用户产生疑问:“你到底是谁?”。
启动初,你可以探索,但是最终一定要找到并专注于一个核心领域,找到并服务好属于你的那一小群人。

5️⃣ 增值:从链接到观点
即使从策展开始,也不能做一个单纯的“信息搬运工”,必须思考什么是你的独特性:你的品味、思考过程或者其他?
用户付费买的不是信息,而是“增值服务”。

6️⃣ 结构化:从线性内容到“知识花园”
文章、博客通常都是线性的,信息零散、容易被遗忘。
但是,不断地积累信息,发现他们的关联,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主页,围绕一个主题系统性地梳理其前因后果与框架,这样能收获的价值远超单篇内容的总和。

7️⃣ 核心资产:建立你的数据库
少楠说,产品沉思录的Newsletter只是前端,真正的核心资产是后面的一整套知识库。
用数据库思维来沉淀内容,才能实现知识的复利,让今天的每一个字都成为未来可复用的资产。

🌟三、增长与商业化 —— 如何可持续发展?

8️⃣ 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三层内容生态:
很多人埋头创作,但却忽略了这个生态的构建。(p.s.这个理论少楠说是从飞哥那里借鉴的,保留此声明😊)

- 顶层(曝光):播客、短视频等平台的免费内容,目的是让别人知道你。
- 中层(连接):公众号、博客、Newsletter等深度内容,让别人了解你。
- 底层(转化):与小部分人建立深度的核心联系,例如付费产品/社群。

——深度内容需要被“翻译”成不同形式,在不同渠道流动。

9️⃣ 商业化的分歧
每个人对于广告和商业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这部分就不展开了,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过度依赖广告、或者融资,风险其实挺高。
而基于成千上万小付费用户的订阅模式,则具有极强的“财务韧性”,能让你抵御市场波动,专注于长期价值,而不是被短期商业压力左右。

🌟四、穿越周期 —— 如何走得更远?

🔟 追求“新知”,而非“新闻”
Alan Kay说“News is not new”。我们应致力于创造那些能改变他人认知的“新知”,而非追逐转瞬即逝的热点。

1️⃣1️⃣“你能看见多久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知识考古”——挖掘一个技术、概念的源头和演变历史,可以产生深刻洞见。

1️⃣2️⃣ 应对倦怠
几个实用技巧:保证睡眠、屏蔽噪音的独处、散步。

1️⃣3️⃣ 警惕“外部评价体系”
不要陷入和模仿者的竞争或对外部指标中,那会让你偏离初心。

1️⃣4️⃣坦然面对结束,创作是一段旅程。

🌟最后:创作就像建筑“步调分层”:
创作是一场从表层“陈设”不断向下挖掘,构建“地基”的旅程。

分享一句昨天最触动我的话:
“前方的道路其实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只要你还在创作,就拥有无限可能,与大家共勉。
---
下一篇更新汉洋老师的💪
722
Roxane
3天前
终于在线下活动听到少楠老师的分享了,超多启发和收获!
感谢@李马克a 的策划!汉洋以及后面的几位老师的内容也超赞,今天记了很多笔记✌️

少楠Plidezus: @MasterPa 的分享,这两段真的振聋发聩。 也感谢 @李马克a 组织的活动~ 期待能长期在杭州办起来这样的创作者聚会

00
Roxane
4天前
ToB世界是最需要老登的世界,有些话是否正确完全取决于说的人是谁。
00
Roxane
6天前
谷歌和Kaggle联合推出为期五天的AI Agents强化课程。该课程由谷歌AI研究员和工程师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AI Agent技术。
课程内容涵盖Agent架构、工具、记忆和评估,从原型开发到生产部署。学习者将通过深入讲解、编码实践、Discord讨论和YouTube直播等方式学习。
成功完成课程并参与Capstone项目者,有机会赢得奖品,并在谷歌和Kaggle的社交媒体上获得展示。

课程将于11月10日至14日举行,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
11月的课程地址⬇️
rsvp.withgoogle.com

往期AI课程参考⬇️
blog.google
47
Roxane
6天前
阿里,人称港股小谷歌
做B端的人应该尤其感觉强烈,太猛了,新BAT里最能打的
怪不得2077里的康陶是橘色
20
Roxane
8天前
但是确实端到端完成度比GPT和Gemini都好...(三家均为pro用户)

Roxane: 一个会话、两轮问题就给我干限额了...Claude现在这么抠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