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的歌曲,需要有深刻的歌词吗?
作为有完整收听记录的年份,音乐收听时长都能在 50000 分钟左右的听众,对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有把握。
即使不考虑像“如同昨夜天光乍破了远山的轮廓”和“你看/对面的山多漂亮啊”等来自内地音乐人的作品*,将范围收缩到罗大佑、白安和告五人,就能明显感受到“深刻”程度的普遍不同。
单是罗大佑一首《未来的主人翁》的歌词就足以达到“传世之作”的标准了;最近常听白安的《让我逃离平庸的生活》,能直接回忆起的歌词也是有一定深度的。
但是关注转到告五人这边,似乎除了《爱在夏天》和《不具名的花》几首能体会到有一些深度的,其它的歌词就只是“一闪而过”的级别了。
那么,深刻真的是必要/很重要的吗?
* 分别是苏运莹的《生活倒影》和毛不易的《一程山路》,两人恰巧都是内地歌手;后续提及的音乐人都来自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