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千古壹号
490关注7k被关注23夸夸
热爱阅读、分享、写作。写代码、聊产品、工具控。
对优质信息敏感,喜欢探索小而美的事物和博客。
有一个优质信息筛选群:qianguyihao
置顶
千古壹号
3年前
推荐几个我常看的中文优质阅读源(2025年版)。既然是经常看的,说明数量不会太多,投入时间很多,深度阅读为主。贵在精品。

- 电子书渠道:微信读书、得到App

- 书籍:《读库》系列,包括纸质书和读库App。《详谈》系列。

读库Mook是张立宪(人称老六)主编;从2006年开始,每两个月出一期;此外,每年会额外出一期00系列。从2022年开始,可以在读库App看电子版内容了。这是我作为读者今年最让我激动的一件事。

- 专栏:得到专栏、小报童专栏

- 社区:即刻、小红书。我买了三年的即刻会员,有不少人称即刻是中文图文社区的最后一片净土。同时,我最近开始在小红书搜生活方面的内容,知乎想做的事情小红书做到了。严格来说这两个算信息源,不算阅读源。

- 数码、软件、生活类文章:少数派。我在少数派上也买了几个效率工具的专栏。

少数派的首页文章和精选文章都是编辑精挑细选的。想要在少数派写文章,得先申请成为 Matrix 作者,门槛较高。文章的整体质量是很高的,评论区的讨论氛围也很浓厚。

- 新闻:财新。国内大陆地区现在能看的正经新闻,也就财新最可信了。此外,每周一期的财新周刊,会有当下热门话题的深度报道。

财新有大量的调查记者,无论是新冠疫情、经济话题、还是国外最近的战争,永远都是财新冲在最前面,深入一线,做了大量的纪实报道。相比之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拥有的是大量的自媒体小编,在电脑面前舞文弄墨。

财新的所有新闻都是付费的。最低级的会员是年费500多,偶尔会在淘宝做活动打折。会员分了很多等级,我是最低的等级“财新通”。但我越来越发现,我想看的许多内容只有“数据通”才能看,这一点让我挺反感的。

- 文学:小鸟文学

- 视频:一席(免费)、混沌学园(付费)。严格来说它俩是视频,不是阅读源,但我一般会看一席的文字稿,效率更高。

- 人文:看理想

- 杂志:第一财经(得到App有电子版)、三联生活周刊(在中读App订阅)

- 报纸:《啲叻DEALERS》月刊, 是一份关注青年独立创造和生活选择的月刊报纸;采访艺术家或者一些有趣的人,内容主题很多元。

- 还有几个付费 newsletter:赵赛坡的「Dailyio Pro」、郝海龙的「林中来信」、丁一的「DEX设计周刊」、少楠的「产品沉思录」。

- 还有一些微信群、TG频道,会帮我过滤筛选信息。

现在大家很流行建一个群,然后相互分享优质信息一起共读。但大部分人进群只想着默默白嫖,这种心态共建群,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我建议你在公开平台写作,多输出自己的原创内容,哪怕是在即刻写一篇几百字的帖子,都很有价值。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可以很快速地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信任感和达成共识。

如果你写的是长文为主,强烈建议你搭建一个“独立博客”的网站。在内容审查风声鹤唳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博客适合作为自留地。而且,独立博客上有着大量的长尾优质文章,你可以通过RSS订阅或者搜索引擎去偶遇宝藏。

- - -

是的,以上主要都是文字为主。当然,我也偶尔看视频、听播客,但主要都是从上面的渠道里看别人推荐的视频和播客。

有一点:我几乎不看“以算法推荐为驱动”的内容产品。我并没有说B站、知乎、微博、抖音等平台不好,任何一个大平台,你能把它们用好,也是很不错的,只是我自己用的比较少。我的选择是:要搜索,不要算法推荐。要订阅,不要猪食推送。我相信:人比算法更了解人。

你发现没有,我看的这些阅读源,大部分都是付费的。钱花的值就是挖到宝,花的不值就是当韭菜。

- - -

最后一条与我有关:
我在 @少楠Plidezus @Lightory 的产品「小报童」专栏中,每周输出一些原创内容,并推荐小而美的优质信息。已经更新了400多篇文章,感兴趣的即友欢迎订阅:xiaobot.net
62127
千古壹号
11:41
深圳的几家面食,我经常吃且觉得不错的是:老碗会、遇见小面、面点王、萨莉亚。

不仅味道好,且性价比高;覆盖不同的价位,便宜有便宜的吃法,贵有贵的吃法。

(另外,八合里牛肉的炒牛肉河粉也不错)

最成功的是老碗会,店面太多了,几乎每个商场都有。

有一次,我打车地点选的是我刚吃完饭的地方——老碗会。电话里,我说我在老碗会,司机说他也在老碗会。但是拉扯了半天就是没看到彼此。

我再仔细一看,马路对面也开了一家老碗会……我又转身抬头看了眼自己这边的老碗会,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00
千古壹号
2天前
坐太久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垃圾桶不要太近,杯子不要太大,这两个生活习惯与我不谋而合。
22
千古壹号
4天前
公众号的阅读体验,在逐渐向微信读书看齐。

图1的原文链接:
- 微信大改版!个人微信可直接发公众号,短内容将井喷式爆发?
mp.weixin.qq.com

图2上面说,个人微信创建公众号时,会开通评论功能。那么,以前的那些 没有评论功能 的老号,要咋办?

图3的点评真是犀利。你看好人人都能发公众号的这个特性吗?
40
千古壹号
5天前
逛过深圳的很多公园,有两个公园的风景很不错,一个是福田的香蜜湖公园,另一个是南山的前海石公园。

前海石公园,是最近两年新建设的公园,上周末去逛的时候发现,摄影师非常多;集合了草坪、花、海水、礁石、桥、椰子树、散步绿道、骑行跑道、露营、湿地等多种元素。不远处还有欢乐港湾的摩天轮作为背景,真的绝了。

我在2021年来这里逛了很多次,当时在附近上班,吃完晚饭后经常来这里散步消食。那时候,到处都在施工,但也无法阻碍行人欣赏风景的脚步。附几张我当时拍的照片。当然,四年后的今天,风景更丰富了。
53
千古壹号
13天前
豆瓣里对演员段奕宏的点评,很有独到之处。
30
千古壹号
15天前
DeepSeek非常低调,对外界而言它是个谜一般的存在,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它的信息,基本上都来自行业媒体《暗涌》对梁文峰的两次专访:

梁文峰1985年出生,2010年从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16年,他成立了一家用人工智能炒股票的基金公司——幻方量化,赚了大钱。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引发全球性的大模型浪潮。2023年4月,梁文峰宣布专门成立一家叫DeepSeek的公司做大模型,5月,他首次接受《暗涌》专访。2024年5月,DeepSeek发布V2,震动业界,7月,他第二次接受《暗涌》专访。

在这两次专访中,梁文峰讲述了创新的原动力何来,创新型人才有什么特质,以及该怎么管理创新型组织。摘要如下:

1、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敢。过去30多年IT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follow(追随),而不是创新。中国AI和美国真正的gap(差距)是原创和模仿。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

2、创新不仅是商业驱动,它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的野心。我们做创新,主要是好奇心驱动,对AI能力边界的好奇。

3、DeepSeek的招聘标准一直基于**热情和好奇心**。我们的团队成员背景各异,充满个性和趣味性,他们对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金钱的关注。DeepSeek没有什么“难以捉摸的天才”,只是来自顶尖高校的应届生、博士生(甚至是四五年级的实习生),以及一些有几年经验的年轻人。

4、这160号充满好奇心和创造欲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之后,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让每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试错机会**。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5、DeepSeek完全是自下而上的。我们不预先设定角色,而是自然形成分工。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不需要被推动。当他们遇到挑战时,会自发地拉上别人讨论。不过,一旦某个想法被证明有潜力,我们就会从上层投入资源,推动它的发展。

6、DeepSeek的计算资源,团队成员使用时没有限制。如果有人有想法,他们可以随时调用我们的训练集群,无需审批。此外,由于我们没有严格的层级架构或部门壁垒,只要彼此感兴趣,团队成员可以自由协作。

7、DeepSeek是一家高度扁平化的、自组织的、靠员工内驱力往前走的公司。但如此自由宽松和开放式的管理,不会导致公司散架吗?我们在招人时确保价值观一致,然后通过企业文化来确保步调一致。我们并没有一个成文的企业文化,因为所有成文东西,又会阻碍创新。更多时候,是管理者的以身示范,遇到一件事,你如何做决策,会成为一种准则。

8、好奇心驱动的疯狂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吗?不是所有人都能疯狂一辈子,但大部分人,在他年轻的那些年,可以完全没有功利目的,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这体现了梁文峰的现实主义。极少有人能一辈子理想主义,但很多人年轻时都是理想主义者,一家公司只要能聚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他们最理想主义的那些年,给他们充分发挥的舞台,那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9、DeepSeek不差钱也是关键因素,但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颠覆式创新都是初创公司而非行业巨头做出来的。

10、钱颖一在2006年-2018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之后担任西湖大学校董会主席。他有一个创造力公式或许是对创造力规律的最好总结:

> 创造力 = 知识 ×(好奇心 + 想象力)

以上内容摘自《财经》杂志2025年第6期。
111
千古壹号
19天前
现在很多的AI个人知识库工具(比如腾讯的ima、得到的get笔记),都支持上传pdf格式的文档然后做智能分析和问答。这类工具俗称「数字分身」。

我在想,等啥时候这些知识库工具,支持上传 epub格式的电子书的时候,到时候就是盗版电子书兴起的第二春。
30
千古壹号
26天前
连续两周下班时,打车回家(已知在深圳打的车都是新能源车型)。这次做了个试验,只用单手系安全带(坐后排。后排不开灯的情况下)。然后发现,每辆车都很费劲。戳半天就是怼不进去。

请问哪款车型是单手系安全带很方便的?
10
千古壹号
27天前
王坚对小镇的理解:开放流动,是小镇最大的逻辑。
10
千古壹号
1月前
对于图1,我深表同意,正好我最近在持续输出高质量杂志的阅读笔记(图2)。

可在微信订阅:xiaobot.ne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