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凌空小鱼儿
388关注6k被关注35夸夸
大厂产品裸辞创业1年 团队总营收百万
重启人生沙盘金牌教练 播客「凌播微步」主播
亲密关系/个人成长/商业变现
人生就三件事:爱 财富 智慧
置顶
凌空小鱼儿
10月前
对外比,难敌众力
对内比,强得一匹

一年前:内耗工作,绩效不行,刚刚跳槽
一年后:直接裸辞,自己单干,再不内耗

一年前:副业月入小xk
一年后:副业转主业,月入增长50倍

一年前:没有团队
一年后:团队4人,徒弟36人

一年前:没有客户
一年后:累计服务C时长150小时,累计导师陪跑时长150小时

一年前:没有学习
一年后:年底集中知识付费各方向,全面迭代

一年前:没旅游 没出差 没回家
一年后:出国了 旅居了 出差了 回家了

一年前:存款n
一年后:存款2.2n

一年前:对象谈了两年
一年后:对象谈了三年

海辛Hyacinth: 快年终了,大家觉得对比一年前的时候,自己有显著变强吗?

02
凌空小鱼儿
5天前
人生有很多深层次无法言说的痛苦。

一级体现是你觉得是别人造成了你的痛苦,于是你想报复别人,或者与之抗衡,从而才能消除痛苦。

比如有人被家暴,可能第一反应是,痛苦是由对方造成的,我也想打回去。我要讨个说法。我要控诉和指责。我要反击。你不能这样。想让一切内部和外部来制裁对方。

二级体现是你觉得消除痛苦的本质不是消除对方,或者报复对方,或者改变对方。解法不在于引发你痛苦的人,而是你要让自己舒服安全。

所以TA会让自己脱离被家暴的环境,一个人回到有安全感的地方静下来。开始让自己避免陷入永无止尽的创伤重演循环里。会慢慢知道如何让自己好回来,如何疗伤,知道这全是自己的事,这不是伤害TA的人的责任。你永远无法控制别人怎么对你,你只能决定如何对自己。

三级体现是你觉得痛苦是永恒。痛苦无法消除,但也不代表着你要主动靠近和允许痛苦。

你不可能强行让自己改变成一个麻木的人,你不可能变成一个缺乏痛感的人,面对别人的暴力毫无知觉,还能嘻嘻哈哈所向披靡,反而自我反思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你会痛苦,你有七情六欲,你有感受,不是你的问题。

所以要看见自己的痛苦,选择离开痛苦的环境,也尽量不要给他人带去痛苦。

很多人会说,我给他人痛苦是因为别人先怎么怎么我了,我有理,这是别人的代价。但如果这样看因果,凡事皆有源头,永远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所有的杀人犯都看似合理了,因为你一痛苦你就要别人更强烈地承担你的痛苦。

要斩断因果,终结业力,而不是纵容一切痛苦继续加倍扩散发生。
00
凌空小鱼儿
8天前
之前我有段时间总觉得,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很假,因为我觉得太表面,只是社交礼仪与基本同理心。不够深度。

现在我觉得,能保持社交礼仪和基本同理心已经是人际关系中的天花板了。

越深度,越难看见深度的善意,而是更多的不尊重与自私,破坏与防御。

要这么深度干嘛?难的事情,难的课题,难的创伤。

还不如君子之交,相互有个界限,不会互相攻击,挺好。
20
凌空小鱼儿
9天前
国庆了,本月和@哈雷Halley 一起继续办月度读书会了!

​十月的主题是「金钱卡点」,我们会从两本经典书目《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金钱的灵魂》和大家一起开启金钱观的重塑。

​相比上一期,我们这次作了一些优化:

1. 阅读节奏调整:从4本书变为2本,这样大家也更加轻松一些,防止压力太大索性放弃。

2. ​主题更加聚焦:从随便选书到统一主题,因为读书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对不同生命主题更深度地理解和行动,这才是我们读书真正的意义。

​3. 痛点呈现互动:这次我们是4次直播,引入了我用OH卡破冰和金钱卡点挖掘的部分,能帮书友快速定位到核心金钱卡点,这样后面的读书过程也会更有针对性。

​当然了,大家只要是对金钱观的话题感兴趣,也可以带来你其他的相关书目分享,不一定非要把读书会当成一个任务。

​读书、吸纳、启发,一本书最终能发掘到一两个金句,作用于生活里,已经是很好的收获了。

感兴趣​扫码加入,一起破局金钱课题~
00
凌空小鱼儿
13天前
新一期读书会又要开始了。
主题是金钱卡点。2本书,1个月。
感兴趣的即友来扫码报名!
00
凌空小鱼儿
16天前
分享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人对事物的认知,真的太难逃脱自己的「潜意识」。

昨天做了个OH咨询,给客户解读金钱卡点。因为几个月没接OH卡对话了,想着熟悉一下流程,所以头一天自己在家,一个人抽了几张牌,尝试进入客户的语境。

​结果哪怕一开始我进入的是客户原始问题假设,结果在不断深入自我对话的过程中——我完全无法逃离自己的潜意识,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底层信念。

​然后和自己,把自己潜在的金钱卡点聊明白了[汗]。

​这也是过往我在做欧OH卡的过程中发现:人的直觉对事物的感受与解读,往往都是你最接近自己潜意识的东西。

在没有其他信息干涉的前提下,​你根本是看不到别的东西的。

​有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转念」。

​转念的过程其实也是逃离旧有模式的过程。

​你不再带着过往的既定经历和感受,去理解这件事情。而是重新认识,以一个空杯心态转换视角去习得。

​新的理解和旧的理解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视角不同。

​所以去年底我有一阵时间“大悟”的时候,拿起OH卡里的创伤卡牌,每一张看似“恐怖”的,我都有全新的理解。

​因为本质上那些画面不再让我直接带入“惯性思维”,比如看到一张卡,是一个女生在墙角抱头蜷缩,旁边有一个大黑影子,很多人就会想到家暴,于是就会害怕。

​但我当时就会觉得也可能是玩捉迷藏,也可能是警察抓到了罪犯,都不好说。

而且我真的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吗?

在我面前只不过是一张硬纸,上面用不同的颜料拼凑而成,哪来的人?当一只猫经过,它不会觉得这张卡上有女生,这卡只是它的玩具而已。

所以后来​你会发现,很多人根本不在乎「事实是什么」,只在乎TA看到的画面对他产生的联想,以及TA「坚信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随便一条断章取义的新闻总会引发这么大的讨论,而往往又两极分化。

​因为没有人真正活在事实里,大家都活在你过往一切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信念里。

​信念催生了你对世界的解读。

​我做OH卡咨询,不过是呈现你对世界的解读,还原你的信念。

信念就是你的潜意识模式。

​只要看见了潜意识,就有机会去转念。

​而一旦能转念,你的命运也有机会就此改变。

​很多人是看不见自己的信念的,停留在无数的「相」里掰扯。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01
凌空小鱼儿
21天前
自从我两年前开始赚第一笔副业的钱的时候,我就非常明白我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叫「商业的世界」。

那是一个我从来没真实接触过的世界,它仿佛在我理想主义之岛的对立面,我觉得很陌生,很抵触,很可怕。

我并不想上去。

但我的「高我」在说:不,你要上去。

因为你唯一的使命是来人间追求更接近本质的道的。

而接近道的方法,就是完全放下,放下它,变成它,成为它。

你要刻意去体验你讨厌的东西。
你要刻意去打破你原本的认知。
你要刻意去拿到你害怕的结果。

我觉得这一切,源于我对探索「真相」与「本质」有极大的兴趣。

于是这个新世界里,我会解锁一个新副本,解锁新的成就系统,解锁新的人格面具,解锁新的支线任务。

越能入戏的人,越能把这个剧本体验得更深入。

越能放下原本角色玩新游戏的人,越能更沉浸玩透。

所以我觉得是好玩的。
但我也知道我入戏了。

高我给的剧本,一直在驱使我不断写入新的剧情。

但自我有时候会忘了自己是谁。
所以最近也在短暂走下戏台喝口水。

慢慢想起来。

因为那才是你抛下所有对外尝试的理想角色、完美面具、创新副本之外,最核心的「觉察」。

很久以前看《清醒地活》的时候,它说那是一个脱离情绪、念头、想法之外的,最「空」的觉察。

那个才是你,自我。
01
凌空小鱼儿
28天前
最近一大感悟:有时候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往往不是真实的自己。

因为能被感知到的,其实更是外物与“异己”;而已经与自己融为一体的,反而才难以察觉,潜藏在巨大的潜意识里。

比如​你完全不觉得自己安静,可能你才最安静,因为你对安静的高要求早就内化了;

比如​你压根没感觉自己懒惰,实际上你才最懒,因为你只做一点点事情就觉得累了,就已经觉得干了好多了。

也​比如我真不觉得自己E一样。

​这里说的并非主观评判,而是指你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相对他人)已经很E,只是你自己“主观感觉”不是。

​但从客观看,和你自己理解的就不一样。

所以当我说出“我完全不E”这种话的时候,所有的信息已经在脱离事实被曲解了。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我觉得每天能和10人频繁联系不累+每个月参加1次线下活动加10个微信+emo了可以随便叫10个人出来+生日能邀请到20好友来过party——才叫“E”。

但有的人觉得每天和1个人聊天都累,最好每周末都在家自己安静待着最好,这才真的叫“I”。

​所以说,很多时候世界是假的,是因为「话语能构建世界」。

​而话语中,人们的个人主观表达占了一大部分,而所有人对同一句主观表达的理解都不同。

​所以很多时候沟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投射。

​每个人上网,都活在自己投射的信息茧房里。

主观是每个人建构的,而​客观事实是可以超出纯概念,被统一拉齐和知晓的。

​这也是现在我更喜欢聊具体事情的原因。

来聊“你说忠诚和刺激,哪个对爱情更重要”,不如直接聊“你是不是想开放关系,和谁,有什么顾虑”;

来聊“商业与坚守真的是非黑即白吗”,不如直接聊“你是不是发朋友圈有卡点,面子磨不开,又想赚钱又怕被朋友觉得你变了蛐蛐你,怎么处理”

现在觉得所有概念,最终一定是落回到具体的一个事件中的,case by case​。

不然空泛的东西ABCD聊半天,实际都是每个人自己的经验在输出观点,事实没拉齐,概念定义也没拉齐,各说各话,最后变成纯自嗨,结束后每人的理解也完全不一样,聊完和没聊一样。
00
凌空小鱼儿
29天前
突然一个觉察:
f人突然变t,说明TA大概生气了;
t人突然变f,说明TA大概生气了…
31
凌空小鱼儿
1月前
我觉得幸福不是你完成很多事情“之后”,达到某个目标“之时”,才突然拥有的。
​但也并非现在很多人空喊口号的“当下”——什么都不干,坐在那里,就能幸福。

​当下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你爬一座山峰,淌一条河流,创作一个作品,思考一个问题的解法。

从此岸走到彼岸的“过程”。

​很多时候目标越明确,过程反而越能专注于当下。

而不是很多人说的“有目标就只在意结果”。

谁说有目标就只在意结果了?

正因想要把一道数学证明题做对,你才会去思考前提,思考定义域,思考怎么样去推导,才会感受到一步一步推理的爽感;

正因想要完成一篇个人自传,你才会去回想来时路,回想曾经开心和平淡的瞬间,回想一路所有的经历都不是白费,才会作品完成的过程中,真正找到生命自洽和圆融的感觉。

有目标反而能更在意过程,你没有目标,你都不知道过程为何物。

就会觉得,这道数学题做不做都不影响个人价值,于是就乱做一通;

就会觉得,这自传写不写也不影响个人价值,于是写了几笔又放下了。

简称,不用心。

所以造成现在很多人空谈自我价值的确认,却没有在真实的实践中把自我价值给体现出来。

不可能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没创造过任何价值,你就能非常本自具足,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了。

除非你这具肉身凡胎,不吃不睡,不老不死,不垢不净,那你牛。

没有目标就没有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个人主体性的体现,没有主体性也就没有自我的确认。

​成长,本来就是前行的过程最有奔头。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