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人为什么会看别人的「内容」呢?在
@白日梦想家Vivi 的分享中,我也找到了创作者的共鸣。
几年前我开始用即刻APP(一个小众社区产品)时,并没有特别大的目的,就是想找树洞。
因为那段时间人生经历了滑铁卢,于是我每天就在里面分享内心OS,自我觉察日记,焦虑感受和悟,如何正念恢复,复盘分手的结论,挖掘自己是谁,甚至后面有了暗恋心动日记系列,天天全是这些东西……
然后后面就吸引了一大堆关注,其实大家关注我的本身,应该也是看见了部分infp的内心活动而已。
我只是个嘴替。
Vivi提到的“颗粒度还原别人情绪”一说,我感觉确实如此!
后来我在很多非常细粒度、深刻地剖析自己当时此情此景下的心绪的单口播客下,也总能收到那种共鸣般的长篇小作文。
确实,这样的东西就可以算「好内容」了。
谁说好的内容一定是让别人收获信息、得到干货、羡慕你呢?
你的内容让别人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不再孤单,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价值。
内容的核心是让你跟受众之间形成一些情感的链接,而不是秀优越。
伟大的作品,向来揭露了一部分人真实面临的那种痛苦处境,从而让这种处境被呈现出来,却从不是作者天天自嗨自己有多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