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也要回来搞播客了。在极客公园的采访中,罗永浩透露,DeepSeek的梁文锋问他为什么不“靠嘴吃饭”,罗永浩表示确实可以,所以他决定搞一个科技播客,吃一吃自媒体这碗饭。
无独有偶,前两天罗永浩的死对头王自如,也发布了回归视频,表示要在AI领域创业,具体干点啥呢,还是做自媒体,做做AI方向的内容。
针锋相对的两位初代网红,最终又殊途同归,走上了同一条路,好在这条路够宽,容得下“科技春晚”和“人格独立”同时存在。
正好看到一条10年前羽泉对张一鸣的采访,很有意思。张一鸣十年前就认为,自媒体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势,但张一鸣的切入点不同,他选择从渠道切入,也就是今日头条和抖音。
从2011年开始,张一鸣就关注到,北京地铁上卖报纸的摊位,一年时间基本就从很多到基本消失。他意识到,报纸摊的消失,是内容分发渠道发生了变化,大家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得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和创作,是在一体的,你要创作,就必须有传播渠道,基本上创作是要受制于传播渠道。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事实上推动了内容的去中心化,传播和创作能够分开,自媒体可以专注于创作,所以那个年代孕育了很多老牌的“活化石”博主,就比如王自如和罗永浩;另一面,渠道也有机会重构出新的商业机会,算法分发能够实现更高效的传播,这成了张一鸣选择的切入点。
这其实挺有意思的,3个人对于做内容的信仰是相同的,但决策的原因却有差异:
- 罗永浩是因为自己太擅长吃这碗饭了,不干自媒体属于暴殄天物,属于长板太长,牵动着入局。
- 王自如属于想赚钱,他自己也说,“干AI就是来钱快”,但从哪里切入AI 呢?那就只能从老本行“做内容”来切入,别的也干不了。所以王自如并不是多有信仰,而是实现目标过程中,这就是吃饭的手艺。
- 张一鸣带点冷酷,理性地上帝视角看这一切,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了自媒体的浪潮,从趋势中分析,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也符合张一鸣的人设。
写到这儿,其实挺共情王自如的。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既没有罗永浩那样的老天赏饭,又没有张一鸣的非凡定力,我们的职业选择,其实很多时候都跟王自如类似。为什么干这件事儿?无他,不过是因为自己只有这点手艺罢了。
这三篇内容都值得看看,不同的视角,各有启发:
1. 罗永浩:梁文锋建议我「靠嘴吃饭」,我想做个播客帮助科技创业者 -Founder Park
mp.weixin.qq.com2. 【视频】我又要创业了!-王自如AI
m.weibo.cn3. 张一鸣、羽泉、姚劲波的采访 - 即刻
web.okj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