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艾瑞克丁Eric
171关注967被关注1夸夸
AI实践派/控糖践行者
消费品/制药/医疗器械/AI/科技
全球电商
个人投资者
阅读/写作/赞美愚者
Wx:airuikeding101
置顶
艾瑞克丁Eric
2月前
一个月前,6月27日,我和@奥特快出海笔记 见面,作为两个肉身出海的中国人,瞬间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奥特快出海笔记 本人看着比实际年龄还是更成熟一些,看起来就是一个吃过苦,受过最的样子。一口南京口音的普通话,说道着自己在中东,拉美和东南亚的故事。

我们那天聊到了商业环境,契约精神,也说到了“出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回来之后,我给他留了言。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一起写一份出海见闻和思考的实录?两个人,一拍即合。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AI是全人类的话题,出海是中国人的“显学”。我自己也相信,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时候向外看,往外走了。

所以在这里奉上一份《两个一线出海人的见闻与思考》。
飞书文档链接:ly8yf775n1.feishu.cn

我们俩会定期更新,从东南亚这个中国出海的桥头堡开始,去各个大洲,说说我们的见闻,思考,心得。

这是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希望能有人和我们一起讨论,让“出海”变得更可靠,更有力量一些。

Eric Ding
2025年7月27日
107
艾瑞克丁Eric
1天前
昨天去复查血糖,检查结果从6.1 落回了5.8,但还是不够理想。

跟医生讨论了下,感觉自己饮食各方面都控制得还可以,怎么还是没有恢复正常,莫非真的是无法与基因抗争,要在冲向糖尿病的路程中一路狂奔?结果医生说,空腹血糖受很多事情影响,接着就被科普了一轮,在此也和中年即友分享下:

人体的晨曦现象

其实每天凌晨4点到8点,人体内激素就会产生变化,目标就是让你清醒起来,其中包括了4种激素变化:皮质醇(如同生理版红牛,直接拉升血糖),生长激素(一边分解脂肪,一边抑制胰岛素),肾上腺素(让大脑清醒的同时,推高血糖水位)以及胰高血糖素(直接命令肝脏释放储存的糖分)。
这就所谓"晨曦现象"——即使不吃饭,血糖也会自然上升0.5-1.5mmol/L,对血糖敏感人群,这个波动可能高达7-8mmol/L。

手机的叠加影响

但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血糖其实会被叠加得更高。因为,我们的手机。
假设你起床先刷手机的话,当你看到手机上的信息,你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起来,因此肾上腺素会再次飙升,导致肝脏被迫释放更多葡萄糖。如果刷得是社交媒体,那抖音和小红书的推送内容会给你制造多巴胺快感,而多巴胺与皮质醇的化学反应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结果就是血糖不仅升得高,还降得慢。

血糖的失控危害

我们都知道血糖如果一早上就失控,对于一天来说就会注意力涣散,,情绪波动加剧,工作效率反而下降,最麻烦的还是产生饥饿感,更容易暴饮暴食。

起床的推荐步骤

简单来说,推荐的顺序是拉伸,洗漱,补水,早饭,再开始工作或者社交。
原理在于,首先轻度运动可以帮助你通过肌肉收缩直接消耗血糖,这样胰岛素敏感性提升,最终血糖平稳回落。同时通过补水可以稀释血液浓度,促进代谢。而营养早餐可以保证自己全天的精力。

血糖控制是一门技术活,这里面的门道,真TM多,人到中年,我们各自保重。
44
艾瑞克丁Eric
1天前
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有一个自己之前没意识到的好处,这个重复的过程,给你一个机会去抽离出来看自己当天的状态。

我每天都会诵金刚经两次,有时候在诵经过程中,会发现今天是平静的,或急躁的,是休息好的,或是没有。

急了,就静一下,累了,就睡一觉。

挺好。
00
艾瑞克丁Eric
2天前
当我发现我儿子,一个15后,不打字全都是靠语音输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老了。
20
艾瑞克丁Eric
2天前
真的是翟家宁,哇哦
00
艾瑞克丁Eric
3天前
今天在看Lenny's Newsletter 最新的一起podcast,采访的是Ben Horowiz。里面讲到很多Funder 管理公司的例子和思考。

在团队搭建的讨论上,有一个点还是挺打动我的,对于Startup 的建议其实一直在变化。比如,作为Funder 你今天要不要搭建一个senior executive 的团队帮助你,他们很贵,甚至可能会让你的公司变得很political,但是的确作为产品人你不懂怎么做好销售,你需要找到人来leverage。

我自己这些年也搭建了很多不同的团队,核心的感受是,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以及取决于他们经历过什么。我们很容易被成功的光环晃晕,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多花点时间在关键岗位的招聘上,多花点时间和高潜的candidate 聊,真的很重要。你得知道他为什么成功,以及你也有知道他的下限。

而对团队的组成,我一直抱有这个观点,你需要有senior的人在你的团队里,可能他不是你的管理团队,可能只是销售团队下的一个区域的负责人,但是太多生意是你不只要有拼劲和know how,你还得见过很多事情,见过这个行业的好,见过这个行业的坏,甚至见过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当然,最终的落点还是在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是谁,以及自己想做什么。否则找谁,其实都没有用。
00
艾瑞克丁Eric
4天前
今晚在一个和US同学的Global 会议上,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感受到911 对于他们的影响。

整个Group 应该有15个人,几乎所有NY的同事都没有上线,当我们问How are you?欧洲人和亚洲的同事都是回答Always good,如同平时一样。

但是所有美国同学都会说,没有人在911的这一天会好。心情瞬间感觉沉重。
00
艾瑞克丁Eric
4天前
我只是在想,如果有一天新的技术击穿了原有的利润分配机制,那是不是很多固有的利益获得者就会站在对立面?那这个平衡点在哪里?
10
艾瑞克丁Eric
6天前
总结整理《The Charted and Uncharted Water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 Antràs

贸易的战国时代:当全球化遭遇安全化

今天早上听了哈佛的Pol Antràs教授的关于国际贸易的课程,作为一个国家贸易专业的学生,没有想到时隔15年之后,重新听起了国际贸易的课程。

想象全球贸易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我们以为这张网由无数小蜘蛛随机编织,但真相是:这张网被几只"蜘蛛王"牢牢控制着。在美国,仅1.5%的制造企业属于跨国公司,却像大脑一样指挥着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就业。它们不仅决定在哪里生产,更决定谁能进入这张网,谁会被踢出去。

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中国商品涌入美国就像洪水冲击堤坝一样简单粗暴。但现实要复杂得多。设想一个美国制造企业,它既在底特律有工厂,也在深圳有代工厂。当"中国制造"成本下降时,这家企业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是既受冲击又获益的矛盾体——它的底特律工厂面临竞争压力,但深圳工厂的利润却在上升。这就像一个人左手被蚊子咬了包,右手却因为驱蚊水生意兴隆而赚得盆满钵满。

Antràs把这种现象称为"链式相依"。在全球价值链的世界里,冲击不再是单向的炮弹,而是复杂的连锁反应。一个看似遥远的事件,会通过这张隐形的网络传导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我们一直用错了模型。经济学教科书喜欢假设"完全竞争+自由进入",就像假设每个行业都是农贸市场——谁都能摆摊,利润被竞争压到最低。但现实中的飞机制造、半导体行业更像是高端会所:门槛极高,玩家极少,利润丰厚。

波音和空客不会因为有人想造飞机就让出市场份额,台积电也不会因为新玩家进入就降价到成本线。这些行业的核心是"外延边际的博弈"——谁进入、谁退出、谁去哪里建厂,每一个决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像国际象棋,每一步棋都要考虑对手的反应,而不是单纯的算术题。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的贸易是"利润最大化游戏",那么今天我们正在进入"安全优先游戏"。政策制定者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宁可放弃1000亿美元的贸易收益,也要将最坏安全情境的概率从1%降到0.1%。这种"字典序偏好"就像买保险——明知道房子着火的概率很低,但还是要买火险。当经济学遇见地缘政治,就像理工男遇见文艺女青年——规则体系完全不同。

在这个新时代,政策工具也必须升级。传统的"广谱关税"就像用大炮打蚊子——既低效又容易误伤。新的"定点治理"更像精准的外科手术:针对特定产品、特定环节、特定技术层级进行差异化干预。不是要拆掉整张蜘蛛网,而是要切断几根关键的丝线。教授对"双边贸易逆差"的评价非常直白:这个数字本身几乎没有意义。把双边逆差当作政策目标,就像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减肥,却不管减掉的是脂肪还是肌肉。真正的担忧不是逆差数字,而是中国"体量+增速"带来的结构性冲击。

我们正站在贸易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未来的贸易秩序将不再是纯粹的经济游戏,而是经济、安全、技术、政治多重目标的复杂平衡。在这个新秩序中,少数巨头的网络治理能力、关键技术的控制权、数据要素的分配格局,将比传统的比较优势更加重要。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要从"成本导向"转向"韧性导向";对政府而言,这意味着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

毕竟,在一个安全化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不是错失机会,而是忽视风险本身。

Eric
04
艾瑞克丁Eric
7天前
在看nano- banana 的各种提示词,感觉越来越贴近大白话了,手动狗头
00
艾瑞克丁Eric
8天前
很多品质是在骨子里的。没有国家是完美的,是能符合所有人期待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内在的勤劳品质,是很多国家都不具有的。今天的美国政府像律师,律师更容易说不。我们的国家像工程师,我们更愿意建造。我还是很骄傲于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虽然很多时候在海外,这个身份不一定给人以便利。

生姜iris: 今年在知道有学弟成功申请上SRC的相关职位以后,我就一直很想聊一下「英国系统性压迫」的故事。正好9月初一起吃火锅的时候,Lijun和我说,她有一档播客,叫《闲不下来》 我拉了一下过往的栏目列表,都是她不同的朋友讲述的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故事。 其实从2023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我见证了很多很多的朋友,看着Ta们为了拿海外的身份,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也让渡了很多权益和自由。 而我希望能讲述一个故事,让大家看到系统的背面,一些看似光鲜亮丽的选择背后,可能存在的伤害与阴影。 Lijun评价说,整体这是一个「恋爱脑驱动下的平权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2019年没有一个Happy ending,但是在2025年开出了很美好的花。 我还是诚挚的希望大家对自己的「中国身份」这件事有更多更大的自信,因为我们是一个坚韧不拔的民族,我们在几千年的文明岁月之中,创造出了非常多的智慧和伟大。 尽管几千年的岁月中,有很多的黑暗,有很多的不公平,有很多不善良的利己主义。但是我心理医生说的话很好,他说: 「推进人类进步的,是一小撮的人性的善」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里,人性是恶的。但是历史是由少数人——少数相信人性的善的人去书写的」 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当口,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但同时发自内心许愿「世界和平」的当下,我希望能够用这个故事去鼓励大家,我一直都坚信——「中国人民可以去团结世界各族人民(包括美国人民),从而去实现更多伟大的事业」 昨晚到酒店后破天荒打开电视,看了回放的《新闻联播》,也看到了更多记录抗日战争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国家,也不存在完美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这一期播客也不是为了鼓吹「盲目的爱国」,我只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切口和相对没那么主流的视角,去讲述一个「海外真实的系统性压迫」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你依然有100%的自由和权利,去过你自己理想的人生。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