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ax_means_best
917关注1k被关注2夸夸
海本辍学创业
ex某头部模型team、双币VC、头部AI媒体
分享AI深度insights
小红书3️⃣万粉AI博主,30万获赞,数亿阅读
置顶
Max_means_best
1年前
“我喜欢看到欣欣向荣的世界”
​国内已经有很多创业者社群了,但 builder的社群比较少
有时候,不考虑盈利,纯粹做一个喜欢的事情也是挺不错的

————Hackathon Weekly 北京01场纪念
128
Max_means_best
2天前
午群里都在发这个说谷歌中国重新回来的公告😧
但仔细一看就是假的。
稍微想一想,在这个目前环境下怎么谷歌可能回来
做什么梦呢?😂

而且这图P得漏洞百出,稍微动动脑子就能看出来不对劲。

首先是内容就离谱
说什么“与全球用户一致的无缝体验”、“共享同一套产品体系”。
这可能吗?
别的不说,YouTube能让你随便看?
这简直是在挑战基本常识。

而且格式太业余
一个国际大公司发公告,还要把自家办公室门牌号写上去?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2号院1号楼4、5、6、7层及8层801-806、808-814”……生怕别人找不到地方还是怎么着?
这是公司公告,不是外卖地址!

还有人发现,底下那个“2025年8月1日”的日期,字体都不一样,也太不专业了。

但实锤还是毫无官方信源
这么大的事如果是真的,Google官网、官方博客、各大新闻媒体早就炸开锅了。
结果呢?
静悄悄。
有朋友去Google.cn官网看了,关于中国的声明还停在2010年呢。

所以啊,这又是不知道谁弄出来骗流量、博眼球的假新闻。
大家看到这种消息,先别激动,多想一想,别被当韭菜了。
散了吧!
00
Max_means_best
3天前
目前最好的视频生成模型Veo3的技术报告解读来了!

Veo 3不仅仅是一个模型,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能够从简单的文本提示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视频和音频(图2️⃣

核心亮点:
1️⃣新的Diffusion模型:
Veo 3的核心是一种先进的扩散模型:潜在扩散模型 (Latent Diffusion Model)。
它通过自编码器将视频和音频压缩到潜在空间中进行学习,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去噪网络,效率远超直接处理原始像素和波形。

2️⃣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模型在海量的图像、视频和标注数据上进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使用了多个Gemini模型来为数据生成不同详细程度的文本描述,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语义去重技术防止过拟合,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Veo能带来什么?
1️⃣创意革命: 大大降低视频创作和编辑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
2️⃣教育变革: 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频内容,提升学习体验。
3️⃣科研加速器: 作为强大的合成数据生成工具,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巨大潜力。

风险与责任: 报告也坦诚地探讨了潜在风险,包括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诈骗和仇恨内容等。

对此,谷歌采取了全面的应对策略:
- 训练前干预: 对训练数据进行严格的安全过滤。
- 训练后缓解: 使用SynthID为生成内容添加数字水印,并部署多层过滤器来减少有害内容的产生。
- 严格的评估: 通过内部基准测试、独立治理审查和“红队”对抗性测试,全方位评估模型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Veo代表了AI视频生成领域的重大突破。
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通过负责任的开发和部署来平衡创新与伦理考量。

用Skywork写了个网站阅读,感兴趣的可以看下:skywork.ai
01
Max_means_best
3天前
Kimi-K2高速版来了!!!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被K2的输出速度整麻过?
但kimi-k2-turbo-preview 来了

它是 kimi-k2 的高速版,模型参数与 kimi-k2 一致
但输出速度由每秒 10 Tokens 提升至每秒 40 Tokens。
目前限时 5 折特惠,9月1日恢复原价
折扣后的价格:模型每百万 tokens 输入价格(缓存命中)¥2.00,输入价格(缓存未命中)¥8.00,输出价格 ¥32.00。

Kimi还将继续努力优化,进一步提升 kimi-k2 模型的输出速度。
02
Max_means_best
3天前
哇哦,Qwen-Coder-Flash来了!

昨天Qwen负责人Junyan才刚预告说今天会有新的Coder模型,没想到今天就真的发布了,这速度也太给力了!

开发者们千呼万唤的「甜品级」编程模型——Qwen3-Coder-Flash 终于来啦!

亮点速览⬇️

1️⃣卓越的Agentic能力
Qwen3-Coder-Flash 拥有超强的Agent能力。无论是在代理式编程(Agentic Coding)、浏览器使用(Agentic Browser-Use),还是工具调用(Tool Use)等领域,它的表现都超越了当前顶级的开源模型!

2️⃣仓库级长上下文理解
原生支持惊人的 256K tokens,并且可以通过YaRN技术扩展到 1M tokens!这意味着它可以轻松理解整个项目库,再也不用担心代码上下文断层的问题了。

3️⃣多平台丝滑支持
它拥有专门设计的函数调用格式,为 Qwen Code、CLINE 等多个平台进行了深度优化,保证让你用起来顺滑无比。

这次的Flash和之前的版本已经这么惊艳,真让人忍不住开始期待他们传闻中的最大版本了(虽然可能不是开源的),那得有多强!

QwenChat: chat.qwen.ai
魔搭社区: modelscope.cn
Hugging Face: huggingface.co
QwenChat: chat.qwen.ai
魔搭社区: modelscope.cn
Hugging Face: huggingface.co

快去试试看吧!
21
Max_means_best
3天前
英伟达被约谈这事儿,背后可不简单。

今天科技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网信办约谈英伟达”了。
这事儿一出,网上说啥的都有。

有人说老黄不地道,想给咱们的算力中心装“后门”;也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商业敲打,毕竟H20这颗“特供”芯片,从娘胎里出来就备受争议。
毕竟在中美科技战的大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但咱要是只把眼光放在英伟达身上,那格局就小了。
这事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官方通报中有两句信息量巨大的话,值得高度关注:
“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
这两句话,就像两块拼图,瞬间让整个事件的轮廓清晰了起来。
它告诉我们,英伟达被约谈,表面看是其特供中国的H20芯片存在安全风险,但根源却直指大洋彼岸——正是美国的一项立法企图,将英伟达推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困局。

这项法案就是今年五月份——由美国议员提出的《芯片安全法案》(Chip Security Act, S.1705)。
可以说,正是这项法案,把英伟达推到了一个左右为难、几乎无解的境地。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法案的“带头大哥”——是来自阿肯色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
这位老哥可不简单,是美国参议院里有名的“鹰派”,日常工作就是变着法儿地琢磨怎么给中国使绊子。
他推动该法案的理由非常直接:“我们必须更好地维护和扩大我们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同时捍卫美国的技术优势。通过这些强化的安全措施,我们可以继续扩大美国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不会损害我们的国家安全。”
翻译过来就是: 我的技术,我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你用可以,但得听我的。

法案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出口到受限制国家(比如中国)的先进AI芯片,必须内置“物理安全机制”,主要包括:
位置验证 :芯片必须能够验证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
强制报告 :如果芯片被移动到未经授权的地点,或遭到篡改,其制造商必须向美国政府报告。
远程关闭 :法案还要求研究并加入更多技术保障措施,其中就包括了远程“变砖”的能力。
你看,这不就是通报里提到的英伟达H20芯片风险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吗?

你可能会问,这种技术真的可行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为这项法案提供技术背书的,是一位非常特别的人物——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众议员比尔·福斯特(Bill Foster)。
这位福斯特老哥的身份就更有意思了。
福斯特的背景非同寻常,他不仅是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甚至在进入国会前,还亲手设计过芯片。
可以说,他是整个美国国会山里,最懂芯片和物理学的男人。

他在推动法案时明确表示:“作为国会的芯片设计师、AI程序员和博士物理学家,我知道我们拥有防止强大AI技术落入坏人之手的技术工具。”
有了这样一位专家的打包票,这项法案的技术可行性就毋庸置疑了。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些功能。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英伟达的处境。
一边是美国的压力。
如果《芯片安全法案》通过,英伟达不遵守就是违法,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更严重的处罚。
所以,它必须在出口的芯片中加入这些“后门”功能。

另一边是中国市场。
中国是英伟达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贡献了其巨额的收入。
但任何一家中国公司,任何一个国家,都绝不可能接受自己的核心计算设备上运行着一个可以被他国随时定位、监控和关闭的“定时炸弹”。

所以英伟达目前就陷入了一个死结:
不加“后门” :违反美国法律,无法出口。
加了“后门” :触犯中国安全底线,没人敢买。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两面夹击”的无解困局。
英伟达就像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三明治”,动弹不得。
它既要遵守美国的霸道法规,又想保住中国的庞大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

所以啊,以后再看到类似的新闻,别急着把矛头对准某一家公司。
很多时候,它们也只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身不由己。
更应该看到,这背后是地缘政治和科技霸权博弈的缩影。
英伟达的困境,是所有试图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中立的跨国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英伟达的这次“约谈”,与其说是敲打,不如说是一次亮明态度:
想在中国做生意,就必须遵守中国的规矩,任何损害我们安全利益的小动作,门儿都没有!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是多么重要。
只有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且听龙吟吧。
32
Max_means_best
4天前
老黄刚狂吹过中国市场,然后就被约谈了:)

前脚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在链博会上热情地赞美中国市场,后脚公司就因芯片安全问题,被网信办请去“喝茶”了。

核心问题是专供中国市场的H20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甚至可能有“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这样的“后门”技术。

其实原因是英伟达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它既想讨好中国这个大客户,又必须遵守美国这个“婆家”的规矩。
于是,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就成了一个矛盾的产物——既要满足商业需求,又要嵌入政治考量。

最终的结果是,这款芯片在中国面临安全审查,信誉受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里外不是人”。

这件事其实超越了单一的公司或产品。
它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今天,科技公司已经无法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技术”了。
它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中。

对于英伟达的这种处境,以及未来其他科技公司的命运,大家有什么看法?
90
Max_means_best
4天前
Anthropic 家的 AI——Claude,终于正式登陆 X 平台了

这事儿很有意思。
我们知道 Grok 作为 X 的“亲儿子”,拥有很高的平台权限,比如可以直接在评论和推文中被调用,并实时获取上下文进行互动。

现在问题来了:作为第三方 AI Claude,能获得和 Grok 一样的“特权”吗?还是说它的功能会受到限制?

要实现类似Grok的深度集成,不仅需要解决技术接口问题,还涉及到商业模式。
X会向Anthropic开放多少数据和API?这种集成将如何收费?
是X向Anthropic付费以丰富其平台功能,还是Anthropic付费以获取用户和数据?这都是未知数。

马斯克想把X打造成一个“万能应用”(Everything App)。从这个角度看,引入像Claude这样的顶级AI,可以丰富平台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和用户,甚至促进良性竞争。
但另一方面,Grok是xAI的核心产品,X是否愿意让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自己的主场上获得同等地位,这需要打一个问号。

这次合作是未来社交平台与AI关系走向的一个风向标。如果成功,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AI集成模式,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社交平台上选择不同的AI工具。
如果Claude的功能受限,则可能意味着各大平台将倾向于构建以自家AI为核心的封闭生态。

总而言之,Claude入驻X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标志性事件。
很期待后续的发展,看看 Claude 会带来什么新玩法。
10
Max_means_best
4天前
好消息:不是肯德基热
坏消息:是新冠
20
Max_means_best
4天前
Max_means_best
4天前
开始发烧了。
不会得那个什么肯德基病毒了吧。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