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读的财新文章推荐:
39期第一篇想推荐的是《跨境支付互联互通突破》(主要是封面文章那篇破产法首修太专业了没太看懂-,-)。这篇里不光是看到了跨境二维码支付有了统一网关,而且能够感受到中国的支付系统正在另辟蹊径突破visa、mastercard这些传统国际支付垄断者的重围,从另外一条路打开了中国支付和南方国家(或许也会包括日本和韩国?)的合作之路。
其实拍卡和扫二维码两种模式我无意站谁,国内扫码是挺方便,但在海外现在拍卡支付也很容易,而且搭配apple pay的话也不需要实体卡。但看了这篇文章大家就可以明白,这不光是技术路线之争,也涉及到信息数据流转以及打造生态圈的问题。所以作为中国人,我当然还是很希望二维码能够占据更大的支付市场的。
第二篇当然是《半导体并购潮起》,对国内最近这个行业的动态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综述。说实话“二级市场收购一级市场标的潮”这件事情在很多行业都发生过,14、15年的TMT,20、21年的新能源,这次也没有什么不同,就是趁着资本市场的认可和估值bail out一些在一级市场已经投资太多年的资金。
当然稍微有点不同的是这里有个国家大基金,支持了这么多年能顺利获利了结也算是中国第一轮国资下场做产业基金的大成功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买入寒武纪的投资者还真的是国运最坚定地守护者呢。
第三篇是《推广住院无陪护》。听过我那期讲日本医疗体系变革的朋友可能记得我在里面提过一嘴日本的医院住院是不允许陪护的。我即将上线的和在日本做过护士的那位听友的对谈会更详细的聊到这个问题。这篇文章里讲的就是这个模式在中国落地的进展。
看起来难点并不全是我之前想的患者和家属的认同问题,而是小标题“人与钱从哪来”。如果免陪护的费用需要患者家庭支付,这事儿始终是做不大的。但如果能探索出医保和商业保险共同支付的模式,那或许在中国能成为改善医疗条件和拉动就业的双赢好事。
这一期的显影《守望之家:留守儿童与互助女性》也很值得推荐。对留守儿童的描述以及照片固然让人揪心,但这个机构对于困境女性的收留和帮助更是不容易。
有多少“出走的决心”,有多少“艰难的抉择”,有人毅然决然留下来当了生活老师,有人为了讨生活仍然需要出去打工,却为了不让孩子伤心只能装成陌生人偷偷来看孩子。众人皆苦,这些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尤其苦。
40期的两篇封面文章当然是重磅,《中美贸易新风暴》和《海运大博弈》。相比之下,我觉得《海运大博弈》的增量信息更多一些。感觉在这个最能代表全球化的行业,正在上演一个最能代表逆全球化的大戏。
你对我造的船额外加征停泊费,那我就对你是股东的船以牙还牙,总之都是切中对方要害的招数,可受伤的还有第三方拿了中国的船收了美国的钱的那些国家和企业……就像
@肖小跑 经常说的,两个大怪兽打架,最惨的可都是脚下躺着的那些小怪兽啊。
第二篇是《险企资本补充债困境》,或许看这个题目会吓跑很多非行业内的朋友,但这确实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中国保险业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
当然文章里也说明,资产补充债本身和其他债券相比就是次级债,所以违约两字要打引号。但依然,从中可以一窥中国过去若干年保险行业的乱象绝非已经全部解决了,甚至可能还要迎来黎明前的黑暗。
最后一篇是这个《“AI陪伴”善与恶》,也是我和雨白小跑在不熄灯第三期里聊过的一个话题。不管怎么看,AI都是一个比人类朋友更加友善和容易相处的朋友。虽然我们这些非AI时代的原住民会觉得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堆数字和代码,我不会对它投入真感情(以小跑为代表),但下一代人大概率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
他们习惯了线上,习惯了远程,只有文字和声音或许未必是什么大的困扰,相反可以实时反应永远在线的AI才是人类对朋友的终极期待。所以你问我到底AI陪伴善与恶?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善与恶的问题,而是趋势之下如何能够尽量别跑太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