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偶尔也能开出点有用的东西来。
同事说苹果影像能力不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供货,必然要找到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所以追求影像的真实度。让镜头拍出来的画面,全球用户看了“都没什么问题”。
厂商基于全球市场,做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只是换了一个位置,换到个体用户的立场上,它就成了厂商的姿态。
这段时间拿着Vivo ultra和新的iPhone 16e双开,我倒是不认为苹果的影像追求真实是错的。我用iPhone拍,如果拍出来好看的图,我会更有成就感。相比之下用vivo,我知道它不会错,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普通用户,比如像我,比如像很多拍照是为了发社交媒体的用户,对于拍照的需求或者理解是: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真实的。
我的皮肤可能不够好,但是用vivo拍出来它完美无瑕。这个场景的光线可能一般般,但vivo拍出来就是最好看的。拍照发社交媒体就是为了这个效果,看照片的人不需要了解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我拍出来给你看的就是真实的,你不必再去想象有一个更真实的真实在背后。
vivo可以顺应我这个需求,但苹果不顺应。绝大多数程度没问题,但是有一种情况:拍出来比真实情况更差。
人眼自身就是一套滤镜系统,它在观看的时候就完成了调色、拉曲线等等工作,这套滤镜系统由自身的经验决定,最后反馈到你的眼光里。当苹果拍不出一个我明明喜爱的场景,它就很有罪了。
拍照的那一刻就是在截取部分的真实,这个时候面对手机,或者就说苹果和Vivo、oppo吧,用户要选择的是 要一个永远忠诚顺应你意志的工具,还是要一个时不时就在挑战你的眼光、需要付出额外精力调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