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阿亮Benjamin
566关注2k被关注1夸夸
😉 PM,设计师,Viber Coder,SEOer
🫶 ex 美团,字节,做过增长,教育,AI 情感陪伴
置顶
阿亮Benjamin
2月前
做出海业务后才知道的事情,欢迎补充

1、 这年代 to C 网站产品还有人用,使用量还不小

2、 这些套壳产品有人用?还有人付费?还付的是美元?

3、 SEO 这年头还需要做,且不是简单砸钱就可以。

4、 客服一般留个邮箱就行,一般 48 小时回复就算很好了。

5、收费设置默认要选年付套餐。

6、 新手福利什么的,很容易被薅羊毛,因为海外没有手机号实名认证,可以搞很多 id

7、 海外注册公司比国内便宜,英国 1000 元,美国5000 内。

8、 开通支付可以临时走个人主体开通

9、 没有小程序生态

10、 有些国家有些应用市场,可以搞中国大陆开展不了的业务,合法合规

11、 免费的东西一些用户不敢直接商用

12、 英语不好没出过国,也能做好海外业务

13、 外国人的团队一般没有运营岗位一说,因此中国团队能卷他们技术和核心功能之外的东西

14、 连续订阅自动扣费特权,你开通支付都能有,国内在 web 场景下,小团队没这特权

15、普通老外的数学不好,体现在各个方面,不管是大量 XX 计算器需求上,还体现在容易被锚定价格带着走。

16、阿拉伯的文字是从右往左写的

17、印度有十几种语言
320
阿亮Benjamin
3天前
对生意的最近几年最深刻的理解是:

要“抄”,再“超”

大部分人不是乔布斯,创造不了惊世骇俗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因为真的0到1失败概率太大了

大部分人在一个赚钱的品类和商业模式中,能模仿到位一些头部玩家的做法就很不错了

在这个过程,有新的洞察,逐步做出差异思路,就是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11
阿亮Benjamin
12天前
翻译行动建议:多写 prompt ,多调试评测,接受概率性的输出但要多 AB 测试

Mars任鑫: 像木匠一样应用 AI:感受材质,找到纹理,拥抱涌现

00
阿亮Benjamin
14天前
“擦边”生意,如何合规运营,这一年看到的一些案例和做法:

1、爬取和剪藏微信公众号文章,量大了,不合规,会收到律师函,腾讯自家的知识库产品 ima 怎么解决? 搞成浏览器!你剪藏的文章每次都当一个浏览器打开而已,不信你看 ima PC 客户端,最明显

2、名人 IP AI 数字人,情感陪伴,是一个公认的赚钱方向,但有版权风险,即使二创的也有问题,怎么办? 设置仅自己可见,或者非明显公域可见就行呗,自己捏人自己嗨,但要聊的爽,要交钱。案例就是 LoveDovey

3、名人 IP 的“声音朗读和唱歌”也是一个有需求的市场,但大张旗鼓的搞,肯定不行,怎么办? 一是找远离是非的国家搞主体,比如东南亚,二是伪装成 UGC 生产的内容,适用避风港原则,大胆搞名人声音朗读和唱歌。案例就是 jammble.com

4、 用名人 IP 包括做 主题 IP,还有一招就是做 quiz 问答小游戏,个个标题是“只有 1% 的哈利波特粉丝能通关”之类,不引起粉丝攀比才怪。案例就是 6 月流量增速王者 quizdays.com

5、 AI 情感陪伴的 NSFW 是一个公开的赚钱方向,但是你要做 APP 会被时不时下架哭死,但是你只做 web 端,那么海外 web 的宽松政策,你可以偷摸摸赚钱。

6、 某些 downloader 小工具需求量巨大,但是被封风险也高,但是观察下来,一些非融资团队,可以把 downloader 作为 web 的子页面,通过 seo 获取流量,但是官网上完全看不到这些小工具。当然因为子页面还是在你域名下,该是有风险。
212
阿亮Benjamin
20天前
1、 AI 产品,一个难点是管理没有做过一线 AI 产品的老板预期,现在老板们,至少都用豆包和 DeepSeek 之流,可能也都知道大模型厂商开放了 API,但是他们如果远离一线,就感受不到,从一个 2 小时做出的 AI 产品的 Demo ,到正式发布的难点和前置需要做的工作。也不知道修改一个 prompt 修改一行字,自己内部评测几小时。

2、 对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保持敬畏,0 1 一个新产品的模式,成功概率就是低,或者说大概率做出一个鸡肋功能和产品,不好不坏,夹在中间。

3、AI 产品先考虑变现,无法变现也就说明,产品价值不够大,可以定义为鸡肋。

4、因为中国大厂的 APP 运营经验很强,世界一流,因此很多老板虽然嘴上说的是海外 web 形态很重要,但是还是不敢投入资源好好搞。
00
阿亮Benjamin
24天前
真是看着 Andy 变🐂🍺的,执行力满满的

Andy四海为家: 【出海一周年,实现月入万刀】 大家好,我是 Andy四海为家。从去年 7 月离职做出海到现在,刚好 1 年。今年的 7 月份网站订阅收入加起来超过一万美金,也算是实现了一个里程碑。 我之前在哥飞公众号也有两篇文章 「产品经理从0开始做网站」 「3个月实现每天从谷歌获取流量破千的网站」 感兴趣可以看看。今天打算给哥飞的群友们分享一点个人的小经验,仅限于个人的经验,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大家作为参考即可。 1、第一个想要分享的是关于聚焦,这个点我觉得可以分为是否拿到正反馈来讨论。 先说如果已经拿到正反馈的情况,比如我拿正反馈还是比较快的,在一个站已经有不错的收入的情况下,中途还断断续续做了很多其他站。我算了下,出海到现在一共起了 10 个 nextjs 项目,虽然其中有 6 个站收入都大于 1 美金,这个成功率好像看起来还行,但是加起来还不够主站的零头,并且耗费了很多精力。因为但凡做过SEO 都知道,开发需求是最简单的事情,需求迭代、做外链、SEO 关键词优化这些才是会后续不断耗费精力的事情,并不是开发完就放那边一劳永逸。 如果我把精力聚焦在已经有正反馈的这么一两个站,收入可能会更高。(我至始至终就我一个人,如果你有团队那可能另说) 另一种情况是还没拿到正反馈的朋友。 我发现很多新手一上来就喜欢做多语言,整了一堆垃圾海量页面,这里并不是要反对做多语言。因为我觉得对于新手朋友,多语言面临的问题是你需要的维护成本会翻很多倍。有的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写个脚本 AI 批量翻译 json,我之前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你做了就知道,并不是所有词在各自的语言都有搜索需求的,有的词可能在西语根本没人搜,或者 AI 翻译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用户搜索的词。你们可以拿出 GSC 看看自己的页面,看看自己的真正有流量的页面占到所有页面的百分比是多少。并且每次想要新上线一个功能页面,就要多产生十几个页面,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如果你需求针对对不同语言调试不同的prompt ,又是一块成本。所以我如果你之前没有做成功过,先踏踏实实做好一个语言,把这个语言的页面优化到极致,拿到流量了熟练了再考虑多语言。 还有就是也别一下做很多站,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追新词什么的,而是先把一个站做好。我之前帮一个朋友看站,他做了好几个站,都没有什么声音。我看了他做的,连基础的 canonical 这些配置都没写好,然后外链也是换了一堆垃圾的全站外链,一个没做好就去赶着做下一个了。。 所以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后(具体如何判断有价值下面说),踏踏实实的按照刚入哥飞群时候发的那一堆聊天记录的文章里的内容进行优化,查缺补漏,确保每个页面都是精品页面,是真正有谷歌搜索需求的页面,而不是靠自己臆想出的需求的页面。 以上是我分享的需要聚焦的内容。 2、第二点想要分享的是如何判断这个需求是否值得做。 注意我们需要去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没有去追过热点,我都是做老需求的重建。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判断理论,一个需求值不值得做,看两个点。 第一个点是AI的介入是否会提升使用体验。举个例子,我之前剪过一段时间视频,比如需要找海浪的音效,传统找音效的办法是去专门的音效网站,需要订阅会员,然后搜相关的词,但是你英语不好很难精准找到你想描述的感觉;而AI生成音效可以快速输入 prompt 生成你想要效果。这个就是 AI 介入提升了传统解决方案使用体验的例子,价格更低、找得更快。 第二个点是这个需求在之前是否有足够的商业价值。简单来说,这个需求没有 AI 之前,用户也不会付费,那你用 AI 想做付费也比较难。。我之前做过一个 AI 生成颜文字kaomoji生成的站,现在域名已经挂出去卖了。现在复盘这个站,核心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维生素」需求,太弱了,不会有人为了这个需求付费,想做订阅比较难(做广告站可以,不过需要较大的流量)。 上面是基础判断,除此之外还要看有没有大型的初创公司介入或者已有有人早你一年两年做了。上面那个音效的例子是不是有人想要跃跃欲试去看搜索词了,但实际已经有头部的 elevenlabs 这种玩家在,虽然也可以分到一杯羹,但是你的 API 可能都得调用人家,怎么和人去竞争。还有一种情况下是即便没有大型初创公司的参与,但是这个赛道已有好多人在早一两年就做了这个需求,要超过已经比较难了,需要耗费很多精力,timing 很重要。我有个站花了几千块钱买外链、体验比对方好,但是排名就是比对方低,就在于对方做得比较早。 3、第三点想要分享的是注重产品体验。 你做 AI 工具站做 SEO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需求,不是欺骗谷歌让他给你好的排名。所以在开发的时候除了兼顾 SEO 需求词分布外,也需要注重用户的交互体验 应该是六月底的时候谷歌核心算法更新了一波,我的几个站流量涨了不少。我个人感觉是谷歌把用户交互好的站都「奖励」了。所以一上来不着急发各种外链,先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以解决用户的需求为主,辅以一些高权重的外链,流量自然会上来的。 4、第四点想要分享的是关于外链 外链质量远大于数量。如果让我现在重新做一个站,我可能只会提交那几个头部的导航站就行了,不会去和导航站交换外链。然后再做做 guest post、niche edit、甚至 digital PR、HARO 等。 这个可以根据自己预算量力而行,我最开始还没收入的时候,觉得买 toolify 之类的 99 美金都觉得贵。现在做 digital PR 一个 campaign 就要五千多美金,一个 guest post 300 美金都是很正常的。 外链这块我是找专业的人付费咨询,根据自己的预算、关键词排名等情况,规划好未来几个月的外链策略,然后外包出去。 5、第五点想要分享的是要舍得花钱,节约时间 简单来说能用 vercel 就用 vercel,别为了省钱自己买服务器,好的产品值得你付费。能用 supabase 就别自己自建数据库浪费时间。写代码的模型能用 Claude写就别为了省钱用便宜的模型写,SAAS 服务能用最好的尽量用最好的。无形中给你节约很多时间,相当于你也是在用这些小杠杆组合去撬动更大的东西。大家如果在大厂日薪一天 1000 人民币算,浪费时间去折腾基建,算下可以订阅多少个 SAAS 服务。还有就是也可以适当去付费咨询,少走弯路。 6、第六点想要分享的是保持高精力 之前有一段时间很焦虑,晚上睡不着,第二天睡到大中午。当我一个月赚 6000 美金的时候想着一个月 赚10000 美金,实现了之后又想着一个月赚 3 万美金,欲望是无止境的。再加上有一些像素级抄袭你的站搞你心态的情况下,其实每天状态不是很好,确实比上班累多了。上班至少旱涝保收,你做不好是老板公司给你兜底,你至少还有工资可以拿,做好了还有奖金。但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没人给你兜底的,需要保持每天的产出。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睡早起,这个确实很难。可以花时间研究下如何快速睡觉。我最近保持了差不多 2 周早睡早起,白天别太累,吃点清淡的,晚上好像更容易睡着。 以上就是关于分享的所有内容,谢谢阅读。

00
阿亮Benjamin
1月前
月雷云
00:17
00
阿亮Benjamin
1月前
变向带动了 AI 情感陪伴领域,大家在这个时间点抄袭模仿的 App——LoveDovey (对,不是星野),这个产品也是韩国小团队搞出来的

彭萦Ying: 过去 20 年,中国和日本在国际文娱市场几乎没有声响,但韩国反而在欧美掀起了韩流,制造了多个爆款和 IP。 中国限韩令后,韩国扩展美国海外市场是绝地里求生存,是很多韩国财团和公司一起长期投入的结果,才有了韩国电影、剧、音乐剧、小说、流行音乐全面开花的结果,也间接带动了韩国消费品和生活方式品牌在美国线上下渠道发展。 以下是研究韩国文娱这一波需要涉猎的清单。( 评分仅是个人品味,不代表票房和流媒体的播放量的高低。) 电影 《寄生虫》 ⭐⭐⭐⭐ 奉俊昊执导 戛纳金棕榈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 《杀人回忆》 ⭐⭐⭐⭐ 奉俊昊执导 《雪国列车》⭐⭐ 奉俊昊执导 《汉江怪物》:同样是奉俊昊执导作品,获得2007年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奖。 《玉子》 ⭐⭐⭐ 奉俊昊执导 Netflix 和布拉德皮特的 plan b 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过往人生》 ⭐⭐⭐⭐⭐ 韩裔加拿大导演席琳·宋执导 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小姐》 ⭐⭐⭐⭐⭐ 朴赞郁执导 金敏喜和金泰梨等主演 戛纳提名 《分手的决心》⭐⭐⭐⭐ 朴赞郁执导 主演汤唯因为这部电影在国际影评界认可度高 《瞬息全宇宙》⭐⭐⭐ 风格奇特 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主角有杨紫琼 《燃烧》 ⭐⭐⭐ 李沧东执导 改编自村上春树小说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 洪常秀执导,金敏喜获柏林最佳女演员 《米纳里》 ⭐⭐ 李·以萨克·郑执导 布拉德皮特制片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电视剧 《鱿鱼游戏》⭐⭐⭐⭐ netflix 最大爆款 美国形成了IP和主题公园 在国外的热度远超国内 艾美奖最佳导演 李政宰最佳男主角 《D.P. 逃兵追缉令》 ⭐⭐ 艾美奖最佳剧情类剧集提名 《黑暗荣耀》⭐⭐⭐ 宋慧乔进一步打开国际知名度 是韩国复仇题材剧的全球爆款 流行音乐 Blankpink BTS 防弹少年团 SEVENTEEN Stray Kids NewJeans 音乐剧 《Maybe Happy Ending》 《百老汇42街》 柳俊烈 小说 2024 诺贝尔文学奖 韩江 《素食者》

00
阿亮Benjamin
1月前
下班等车时,用 Yourware 做了一个语音控制版 Flappy Bird

只要你肺活量够大,你就能不输

youware.com
00:21
01
阿亮Benjamin
1月前
00
阿亮Benjamin
2月前
AI 产品才知道的事情,欢迎补充

1、prompt 还是非常非常重要,对于大部分产品的核心能力,搞定 prompt 工程就行。

2、AI 产品的没法写完 PRD 就进入研发。

3、研发流程有点像策略产品但又不完全是,因为上线前就得做一个 demo,最好是引用生产数据的 demo,一个让大家看明白你要做个啥,二是放出来做评测,且在 demo 环节就要调试很久。

4、中大型团队中, AI 产品研发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本来一个功能一个独立开发者,或者一个 vibe coder 和一个偏后端的工程师就能搞定,但在中大型团队中,受限于技能分工,领地意识,个人绩效,系统历史包袱等因素,沟通成本大,周期长。

5,AI 生成内容时长的因素容易被忽略。

6、Chatbot 形态在某些场景下,并不能降低使用门槛。

7、 RAG 不是模型记忆的通用解法

8、 Prompt 调优的协同和可视化问题容易被忽略

9、 有些 AI 产品没法 AB 实验,开始得全量上。

10、国际化产品的 prompt 看情况得有多语言版本的 prompt 不然会出现混杂的情况。

11、 现在唱衰工作流的原因,确实一个大 prompt 搞定所有输入和输出,是有可能的。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