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和老罗的视频播客都上了,为了感受看和听的区别,没开倍速,看完聊下视频播客为什么可以存在:
1.视频播客比播客多了什么,让你必须动用“看”的?
对谈两人最好是活久见,有同框惊喜。鲁豫x易立竞,老罗x李想,能坐在一起,本身就是难得画面,有化学反应,值得看。
2.视频播客请什么嘉宾最有力量?
“熟悉的陌生人”,像这种平行世界的类同行。给人潜台词是,相互能懂、能聊得深,能问到点子上,双方都不好意思装。视频播客的天选嘉宾,是“另一个世界的我”。能指向“更真”的内容形式,相对活得久。
3.视频播客补了市场上什么空缺?
内容的“饱腹感”。书没人看,短视频越刷越虚弱,综艺和电影日子都不好过,留下一块内容消费的真空。视频播客解决一个问题,低制作成本+高信息密度。一个中等综艺,至少能养活5个头部视频播客吧。视频播客是介于长短内容中间,刚好够咀嚼一下的文本。
4.为什么人好请,乐意来?
平复意见领袖的委屈感。之前陈丹青解释为什么不出来说话了,是他的话被短视频恶意剪辑。名人、明星、高知泡在短视频酱缸,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范儿。有个地方让他好好说话,比什么都重要。但如果只听的,情绪能量弱一大半,视频扩散更有影响力。
昨天看了下,岩中花述3年前第一期播放量,鲁豫首期视频播客上线9小时就超过了。
5.视频播客有商业前景么?
同样是批播客预算,播放量如果是纯听的10倍,肯定会影响甲方决策。但访谈天然场景少、没地儿植入的客观条件还在,题材限制。
前期能靠平台要说资本故事,带一阵,第二季就要拿各家数据自己扑腾了。B站的人群配不配得上更好的商业化,视频播客能带多少新增用户来,可以重点看。
如果靠内容,学油管拿cpm分成、拿创作者激励,还是走不通。有想象力的是AI来了,不依赖平台,把它当个token看,靠调用原视频信源次数来收费,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