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强推的一期触动
触动的点:
1.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到和自己的关系
不要害怕,行动起来,勇敢是练习出来的,从2.小事做起,不断练习然后认清自己勇敢起来吧
3.不要忽视感情,直面自己的爱
发现自己也在做的很多事情,来回避人会孤独这个课题。
还记得小时候离开上海回老家读书,和发小的分别后知后觉,这段感情保留了很多年,有一年他回老家,11,12岁的我从重庆独自去往自贡,仅仅是为了想见面,那时候一切都没有那么发达的西南地区,独自怀着期待的腼腆少年。
初到重庆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小学阶段原来别人是做六年的同学的,我的标签是“流动儿童”身边也都是一学期可能就会换一批同学,非常羡慕他们的可以这样长期相处成长的友伴关系。
上了初中,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内敛害羞的性格,好像自己没什么友伴,渴望交朋友又害怕跨出第一步,慢慢熟悉后与一些朋友玩在一起,开始不觉得什么,后来高中分开到不同学校,反而那群人更加紧密,一起渡过了十五年的友谊。(虽然今年随着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也各自慢慢缄默)
所有的一切都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可无法逃避的就是和他人建议关系建立情感。工作中和同事们建立起友谊关系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重庆那段时间,也有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后来去到北京,我们也再建立起来联系,一起合租,也在同一个公司上班。
由于自己会在关系里不表达需求和想法,随着我们相处越来久,当我发现有些观念和日常小事不一致的时候,我对这段关系就开始疏离了。
疏离旧关系就会有新的关系建立,后来在孤阅,在线上学习小组干组,在得意忘形听友群,在去玩飞盘,都找到不同关系的联结和共鸣。
随着关系的深入,越发发现自己在深度关系的处理能力和经验感受都是缺少
为什么呢?
还是和父母的关系?
高考其实是完全放弃自己的状态,那时候就一直和父母的关系有冲突,只想尽快逃离,尽早独立“你们只需要养我到18岁就可以了”,所以大学期间除了玩,就是在兼职打工,用体力在宿舍送水2年,暑假去工厂,为了能够有能力出走。
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满足社会规则社会成就里,也确实有一段时间有所收获。
可是啊可是啊人无法真的逃避掉内心的渴求和恐惧,人生课题要一堂一堂上。心里有一个洞🕳,用努力工作,用兴趣爱好,用社会成就,用各种东西来填补它,可它就是有一个洞在,没有发现洞始终会再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