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昨天夸赞小红书能实现抖音算法做不到的事,今天继续谈谈小红书模式在AI面前的局限性:只能依赖民间智慧的知识体系,导致准确靠谱度存在天花板上限。
为什么小红书攒出那么多“有用种草攻略”,甚至有时比AI还好用?
因为赛道选得精妙,只靠普通网民的智商经验,就能攒出一套精准度不错的知识体系。
你当然看到很多人泛泛而谈的归因于「用户质量」「图文双排UI」这些表象因素,这种分析看个乐子就得了。
比如你去巴黎旅游怎么订酒店,怎么买门票,只要是去过巴黎的人,哪怕是个大专学历的游客,都能给出有用建议,不必专门找“旅游学博士”来回答。
你会发现,这些场景,可以看作是「标类品」,去每个国家的旅游攻略,每一种植物的各方面养护事项,每一种面容的护肤化妆技巧,都是可以清晰结构化的,并且只需要民间智慧就够用。
这种智慧知识体系的价值,并不只是「提供正确答案」,更在于「压制错误谬论」!
比如,你在巴黎旅游求助里胡乱留言「卢浮宫是免票的」,会被很快证伪并打压。因此旅游时去搜小红书,比搜百度更靠谱。
但只要是知识门槛稍微高一点的议题,比如……涉及社会学的性别议题,小红书民间智慧就开始谬误崩盘了。
(知乎就是个反面案例,同样是问答知识QA,他们的选题范畴就很差,全是好门槛话题,天然把发展空间做死了,讨论宇宙科学,只能是博士大牛来才能答得靠谱,普通人来键政就全是倒大粪。当大量谬论得不到抑制,help的价值就没了)
(而字节推荐算法就更难以构建QA问答攻略类型的产品,因为这个赛道严重依赖知识权威性对错,而算法没有价值观,谁嗓门大谁对,其信用体系就是天然崩烂的)
所以,如果你在小红书点开史政经话题的评论区,照样臭不可闻,因为民间智慧无论在哪都做不到专业讨论这些深度复杂议题。甚至如今你只是发个巴黎旅游打卡,也会有人涌进来批判「西方的历史都是伪造的!」
但我想讨论的小红书做不好的、更广阔、更痛点的细分蓝海赛道,并不是什么史政经,而是图3所示的「复杂人际社会化行为」
甚至可以认为,从前各种「小而美」社区社交内容平台,泛化就会氛围崩坏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常说的「太多闲杂人涌进来导致变味」,而是泛化后一定无法避免「人和人的复杂关系博弈和利益碰撞」
因为,小红书攻略里的化妆、穿搭、养植物、护肤、买票、逛展……都可以看作是「个人场景可独立完成的行为」,你要处理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某个固定的、可控的事物:一件衣服,一张脸,一个订票系统,我们可以管这种场景为「标类help」
但一切「多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比如恋爱婚姻、朋友交际、职场协作、亲子关系、商家信誉问题、公共社会事件……你要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可控的、复杂的人,这几乎都是民间智慧难以驾驭的,我们可以管这种场景为「非标help」
这个场景极其普遍、高频、复杂、超痛、全民化,以至于你现在在任何网络平台的首页、热搜,所看到的议题,它都占据了大部分:西贝,始祖鸟炸山,996,彩礼,安卓力工,原生家庭,city人排外,雷式营销……
为了专门研究这些「人和人的问题」,人类诞生了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新闻学、营销学、传播学……等无数个学科
而目前能天然维持这些复杂人际摩擦博弈的平衡、从而保持集体关系不崩坏的模式只有一种——微信的熟人关系。
但现在可以有了第二种方式:靠驾驭这么多知识,来平替「熟人关系」,帮助人们维护各种复杂人际摩擦博弈平衡,那就是AI
明天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