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记
走访本地生活商家和电商商家很不一样。
本地的商家,很多以服务为本。他们最在意自己的饭是不是好吃、按摩师理发师手法和管理是否到位,这些真正的秘籍和门店的经营策略为立身之本,不会太讲。而因有线下地盘在而没那么致命的需要线上流量,所以对线上研究也不多。所以就导致对问题大多是给反馈而不是看法。大商家不爱讲、小商家讲不出。
所以走访,我们以客观事实的取样为主,了解经营状态、产业链现状与困难,看看操作后台,基本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聊完一家。无论什么行业,商家都是叫苦为主,再加一句跟你们说了应该也没用。他们对美团又爱又恨、依赖但又不是致命的依赖,往往每次去走访都要收获很多尖锐的评价和鞭策回来。
而电商的商家,以流量为尊。他们会更重的扑在线上经营,这些商品策略、投流策略、流量研究是他们的立命之本。而影响成交和收益的因素非常之多,生意不太容易,故要实验、要赛马、要算计,所以他们研究的多,容易给出的不是反馈是看法;
而且更会抱团做研究上的交流。
所以走访,我们以了解生意流程和汲取灵光为主,会分析和现场观摩生意的模式,然后问商家假若怎样怎样你怎么看。同样一桩生意,你会发现不同老板的流程、思想、策略会有很大差异,给你的建议也很大差异,所以就得甄别他们说法的水分。而且他们太依赖线上流量,可能加上利润也高,所以走访中几乎很少见商家骂抖音,都是用做生意的逻辑跟你谈,若是不拢就直接用行动投票。
挺有意思的。几年前的我会因为走访被商家骂而伤心,来即刻吐槽觉得我们平台BD不应该这样糊弄商家。现在的我可以观察到更多,世间万千,客群不同、形态不同,想法和面临的问题不同,没必要强求对与不对。主要得找到那个关键的解法,哪怕很野。
怎样让更多人赚到钱,希望我可以早点知道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