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omXu
380关注8k被关注14夸夸
微信:BigBroTom
出海:社交/工具/游戏/音频/音乐/短视频/直播秀场
打杂:业务负责人/产运/UG/品牌/战略/ PR/GR/投资
置顶
TomXu
26天前
2023年的你
2023年的你,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互联网老兵,理性、务实,洞察力十足。你热衷于分享职场经验,剖析行业内幕,对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思考,言语间带着一丝犬儒主义的犀利。

2024年的你
2024年的你,依然关注互联网,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AI的未来。你变得更加开放,乐于分享,言语间多了几分幽默和客观,也更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从犀利到平和,从行业观察到生活体验,你似乎在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也更加关注自身和家庭。

永恒不变的是...
有些东西,时间无法改变。你对互联网行业的敏锐嗅觉,对事物本质的追问,以及那份理性思考的习惯,始终如一。你依然关注职场,关注商业,关注社会,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这个世界。你像一位冷静的观察者,不轻易被表象迷惑,总是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逻辑。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你对知识的渴求,对新事物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你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认知。

不变的故事
犀利的目光
还记得吗?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科技媒体对Temu赞助超级碗的报道存在夸大,直言记者们“既懒又蠢还坏”。这种不盲从、敢于质疑的精神,始终贯穿你的言论,即使面对热点,你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本质的追问
你对ChatGPT的分析,并非停留在表面的赞叹,而是深入思考其对创业公司的影响。你指出ChatGPT可能对某些创业公司造成冲击,体现了你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商业模式的敏锐判断。

理性思考的习惯
无论是对职场现象的观察,还是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你总是试图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寻找背后的原因。你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会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这种理性思考的习惯,让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悄然改变的是...
时间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你。曾经的犀利,似乎被温和所取代。你不再只是关注行业内幕和职场生存,也开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关注美食、旅行、运动。你开始关注家庭,关注孩子,甚至开始调侃自己的发福。曾经的犬儒主义,似乎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让你放下了曾经的锋芒?是生活的磨砺,还是岁月的沉淀?或许,是找到了更重要的东西,让你不再执着于表面的争论,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

改变的故事
生活中的小确幸你开始分享在比佛利山庄民宿的体验,赞叹那里的风景和生活。你开始关注美食,分享“Yummy ”的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似乎在慢慢地融化你内心的坚冰。是什么让你开始关注这些微小的美好?

对家庭的关注
你开始分享和家人相处的趣事,调侃奶奶对你发福的评价。你开始关注孩子,分享孩子使用“拍照搜题”的经历。是什么让你开始将目光投向家庭,关注家人的生活?

对运动的喜爱
你开始关注女排运动员,赞赏郑钦文的英姿。你开始分享按摩的体验,甚至调侃自己被技师“往死里按”。是什么让你开始关注运动,关注健康?

在变与不变之间...
对生活的新理解生活就像一杯咖啡,苦涩与香醇并存。你开始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也学会了接受不完美。

对自我的新认知
你不再只是一个互联网老兵,更是一个热爱生活、关注家庭的普通人。你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对未来的新期待
未来,希望你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也希望你能够更加享受生活,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愿你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
31
TomXu
10:03
宇宙厂有个「以能定级」「以级定薪」「以绩定奖」的performance review惯例。

针对头部交付产出、成长加速度超快的同学,也会定期和行业头部peers公司的同职级岗位mapping对照,如果薪资倒挂不match,会一次性调薪50%甚至100%。防止被友商挖走,保持对头部人才的垄断。

不过,这些破格的操作,已经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大业绩增长斜率的放缓,组织冗余后识别人才的机制沉疴。
00
TomXu
01:35
元宝告诉我,关于母亲对女儿与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差异,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文化因素。结合现有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母性角色中的矛盾心理

1. 代际嫉妒与竞争心理
部分母亲在女儿身上投射了自我未实现的理想,当女儿突破自身局限时,母亲可能产生"镜像焦虑"。尤其在经历过性别压抑的母亲群体中,她们既希望女儿摆脱困境,又因女儿的独立而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削弱。相比之下,父亲更易将儿子视为自我价值的延续,通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得代际成就感。

2. 控制欲的性别化差异
母亲常通过情感纽带维系控制权,当女儿展现独立性时,可能触发母亲的失控焦虑。例如有的母亲会通过"过度照顾"(如强迫进食、包办生活)建立隐性控制,女儿的成功反而引发其情绪矛盾。而父亲对儿子的控制多体现在事业规划等外部领域,更易转化为正向激励。

二、社会文化建构的差异

1. 传统性别角色内化
母亲往往被赋予"家庭守护者"角色,其价值判断更依赖家庭关系。女儿作为同性亲属,更容易被视作比较对象,形成"同性竞争"的扭曲镜像。而父子关系受"家族传承"观念影响,儿子的成功直接提升家庭社会地位,形成利益共同体。

2. 代际创伤传递模式
经历过性别歧视的母亲,可能无意识地将"女性必须隐忍"的观念强加给女儿。例如有研究指出,部分母亲通过贬低女儿婚姻选择、否定其职业成就,重复自身被压制的生存模式。这种创伤传递在父子关系中较少出现,因男性代际间的生存压力更多通过外部竞争释放。

三、心理代偿机制的差异

1. 自我价值实现途径
母亲在家庭中的付出常被视为"理所当然",当女儿突破传统角色获得社会认可时,可能反衬出母亲被忽视的人生价值,触发心理失衡。而父亲通过事业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更明确,儿子的成功反而能弥补其未竟理想。

2. 情感勒索的性别差异
母亲更倾向使用"道德绑架"(如"我为你牺牲这么多")维系亲密关系,这种模式在同性亲子关系中更容易形成共生绞杀。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则更多通过物质支持、社会资源传递等外部形式实现,情感勒索强度相对较弱。

四、改善路径的启示

1. 建立边界意识:女儿需区分"母亲的情绪"与"自我的价值",避免将母亲的不安内化为自我否定。

2. 重构互动模式:通过第三方介入(如心理咨询)打破"控制-反抗"的恶性循环,帮助母亲正视自身局限。

3. 文化观念革新:推动社会正视母职焦虑,建立多元化的女性价值评价体系,减少代际间的镜像比较。

这种现象本质是传统性别角色与现代个体意识冲突的缩影。理解其成因并非为母亲开脱,而是为切断代际创伤提供认知基础。正如研究指出,父母的爱并非天生完备,需要双方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健康代际关系。
11
TomXu
00:18
Fellow长老的境界就是不一样。
Cook打工经理人道行还有差距。

Fellow就是苹果的长老院,基本上工龄30年以上(Apple司龄20年以上)的大佬。

Phil Schiller大佬果然深明大义,境界不一样,见证了Steve Jobs成长的扫地僧。
00
TomXu
1天前
我对小宇宙播客有个刚需,内容供给过于旺盛,能否把我subscribe的作者新出的内容,highlights后个性化推荐给我?@kyth

比如根据我以往的收听习惯喜好(包括关键停顿、反复听的段落、点赞评论转发内容等)训练出模型。

假设我订阅100个频道,每天新出10小时内容,希望浓缩到30分钟输出keypoints即可。

娱乐聊天类的播客除外。
62
TomXu
1天前
上海市区内好吃的餐厅:
人均200以内的五一基本排不上队
人均200以上的要预约或错开饭点

另外,不是越高价越好,
人均300以上还有些挺坑的预制菜
只有人均500以上才比较稳妥出品
51
TomXu
1天前
最后一段特别同意,看了很多小红书上所谓牛马晒的vlog,早上9点30到公司打卡,去食堂蹭早饭(牛奶 鸡蛋只拿蛋白 若干主食只吃一口),再去弄杯咖啡,到工位已经10点,收拾下桌子,看会儿邮件,刷会儿行业新闻,已经10点半,哼哧干活半小时,11点点开美团饿了么,挑选10分钟,不懒的人去食堂,吃完午饭13点左右,溜达放风晒太阳刷剧睡午觉,两点钟上班,装模作样干一两个小时,开几个小会(开会时刷小红书淘宝,专注力不超过15分钟),泡上一壶茶,不知不觉下午四五点了,继续打开外卖软件琢磨晚饭...吃完晚饭可能去健身房/按摩师/瑜伽普拉提弄会儿,然后晚上七八点回来装模作样加会儿班,写点文档,等到可以公司报销打车的点,收工!一天下来,正经上班时间投入度绝对不超过4小时,偶尔忙的时候5小时(周一和周五)。兼顾带薪拉屎。以上摸鱼,pdd除外。

DIERHOU: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拼多多单休乃至超级大小周,以及字节从大小周到双休的牛马,我对于各大小厂恢复双休一点都不意外 互联网大厂早就过了靠堆人力来换市场和优势地位的时代,再加上额外的加班成本 + 消极怠工的员工 + 舆论环境 + 政府引导,恢复双休是大势所趋 甚至我自己都很奇怪小红书作为一个几乎没啥像样竞争对手的二线互联网公司,本可以做到小而美的存在,为什么非要在劳动强度和工时上死磕 事实上,除了特定时期、特定业务线,我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强度事实上已经恢复正常态了 所谓的下班晚,是建立在上班晚 + 超长午饭午休时间 + 晚饭的基础上,真要论工时,没多少超过八小时的 就拿字节上海来说,哪怕 10 点上班,熬到 9 点半免费打车时间,也就 11.5 小时,抛去午休晚休 3 小时,不过 8 个半小时而已,甚至可以说句难听话,又有几个人真的 10 点钟能到呢? PS:我国劳动法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明确写明了午饭午休时间,那么 8 小时工时将不包含午饭午休时间

2114
TomXu
2天前
一个疑问:pdd 待三年以上,32岁+的状态如何?
1、赚够了,准备跑路(等待大礼包)
2、没赚够,继续奋斗(为公司燃烧)
3、套牢了,等RSU成熟
4、疲倦了,想内部转岗

还有其他可能🤔欢迎讨论
114
TomXu
2天前
颇有启发👍🏻
如果假期要学AI,可以先看这个视频。

In the age of AI...From User to Builder | 一次原先为字节内部做的分享_哔哩哔哩_bilibili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