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样Young
763关注4k被关注18夸夸
追求真。
“1000小食”计划发起人,全网同名。想认识1000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该计划进展更新于newsletter《1000小食报》。
置顶
小样Young
2月前
📮叮!最新一期《1000小食报》已投递邮箱:

这是一封短信,主要是为了通知大家,《1000小食报》目前使用的邮件推送平台「竹白」即将关停,为了不与读者朋友们失联,来信与大家更新我的联络方式:

👉习惯在手机端阅读的用户,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样 Young」,继续获取来自《1000小食报》编辑部的田野手记和活动动态。

除此之外,小红书、即刻也都是同名账户@小样Young 小报编辑部的邮箱地址即日也更新为:1000xiaoshibao@gmail.com

📧
自《1000小食报》在 2021.8.10 发刊以来,迄今收到 5000+ 读者的订阅,其中更有 3000 多位的读者仍保持着邮箱收信的方式。如果你非常喜欢这样的通信体验,请告诉我。

未来一段时间,我会继续寻找满足这样体验的邮件推送工具,也会将《1000小食报》的历史内容缓慢迁移到新的平台。

在平台迁移阶段,《1000小食报》的所有更新也将通过公众号来完成。

👉阅读本期小报完整内容:young.zhubai.love
10
小样Young
2天前
长汀豆腐角,用刀和手帕布塑造的食物
11
小样Young
3天前
#初游客庄

从长汀县城开车约40分钟抵达丁屋岭,登高往山坳里望去,竟然是一片保存完整的客家庄寨“丁黄村”。

一时间,觉得不真实。但放大了,仔细看:

围合的院落里还有妇女在洗衣,开着门的屋子露出饭桌上主人的茶盘,屋舍旁有鸡和牛,傍晚时屋顶冒起炊烟,一人提着红色塑料桶在古井打了一桶水,还有在青瓦泥墙中跳出的一幅幅对联......这些生活的痕迹又确证了村子的真实感。

好美妙,像凝视一幅中国画。
00
小样Young
3天前
无法免姜的长汀

1-2 泡猪腰
3 汆牛肉
4 扁肉
5 糖姜蛋
6 芋子包
7 姜酒白切鸭
111
小样Young
5天前
#闽江入海口寻鲜

海滩的肌理就是贝壳的纹路呀。
10
小样Young
5天前
连江“绿化带”
30
小样Young
8天前
#采访手记

结账的时候,问穿着围裙的大哥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吗,表明来意后,他跟我滔滔地讲起过去三十年福州海鲜酒楼的波谲云诡。

店老板是福州闽侯人,90年代念完初中来福州工作,跟着那个年代从聚春园退下的老师傅学厨,后又在不同海鲜酒楼里流转,说那时候的酒楼老板要求高,得要厨师不断能出新菜,没有新菜就换新厨。

1997年,从朋友那接手了铺面,自己开了店,至今记得离开时师傅的教诲,学做菜前要先学做人。三十年前,店前还没有车路,照天君的宫殿还在,而今已然另一番景象。

老板说,像他这样的店恐怕在福州数不出10家,确实不是自夸。要大众,要有年头,要有福州味,还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店,我的备采清单上确凿的名字只有六七家。

如果说,其他清单上的小店大都属福州家常菜,那么这家店则多保留了一些老派闽菜的讲究,比如凉拌鱼唇的蒜汁、香油版本的南煎肝、红膏蟹糯米饭里掺入了吸油的芋头、还有茶食海蛎、大盘炒这样的乡间席菜。

最喜欢老板说的一句话,“谁都不真,嘴巴最真。” 吃是一件很自我的事。
103
小样Young
8天前
街头传来“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喇叭声,这回不是洒水车,而且卖糯米糍的自行车。
11
小样Young
10天前
与福州“爱心榕”异曲同工的“齐刘海”:
30
小样Young
10天前
#采访手记

点点,福州的小店之光。

九点半到店,老板娘的卤味刚刚出锅,第一锅红糟肉已经盛好保温。

夫妻两人共同经营饭店已经快40年,点点是他们的第三家店。观察他们的备菜工作流,默契得每个步骤已经无需言语交代,反倒是一边手里在忙,一边在话家常——两口子仿佛置身自家厨房,交换着各自听到的即将拆迁的街道新闻。

点点的菜,可以一周吃两三回也不腻,有家常味,却又完全不同于福州绝大多数标榜家常的饭店。

今天看老板处理鲳鱼,会把鱼尾剁掉一小截,以免油炸时候焦糊;烧笋干,用的不是开水而是直接舀了一勺筒骨汤;以及每天备菜的最后工序,是煮一锅盐水,用盐水替代盐来做炒菜时的调味——因为这样用锅勺舀取的时候,不容易粘上过量的盐,不过咸,快炒的时候也不用担心盐粒没有炒化。

小店之味,就在这一锅盐水里。
41
小样Young
12天前
好久没有小家宴!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