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蓝色眼镜_rJu/
74关注7被关注0夸夸
我的评论,比我的分享,更有趣
公众号:牧童与少侠
蓝色眼镜_rJu/
1月前
家长群还在讨论,新学期(二年级)要不要统一买口算训练本。
我在想,这种东西,用GPT或其它AI,每天都能1分钟出100道,打印出来,还要花钱买吗?

同班同学之间没有代沟,家长之间却有了代沟。
10
蓝色眼镜_rJu/
1月前
如图。
算是这几年看到的最优秀的电梯广告了。

至少能有2层解读,你细品。
01
蓝色眼镜_rJu/
3月前
暑假已至,家里两娃的暑假作业很多,
也就是说,要自行打印的作业也很多。

若是平日,我直接用家里的打印机打印,
但这次太多了,我转手发给老婆,让她用单位的高级打印机,帮忙打印。

因为我不想把时间花在等待出纸和一大堆纸质资料的整理排序上。

同理,把非核心非必须自己的事,交出去,
交给人,或者AI。

所以,AI的价值之一是什么?
解放自己,你的时间,最值钱。

按照这个逻辑,能达到解放自己目的的,
不管是人,还是AI,都可以,不必拘泥。

人,即AI。
00
蓝色眼镜_rJu/
3月前
若是这样,外包好了,招个人过来,救火1个月,然后呢?解聘成本很高的啊

鲸游: 面试通过率从10%到70%,我只做了这一件事 我最近读了一篇特别有启发的关于产品面试的访谈,是对 Linear 产品负责人的访谈。 他讲了一个完全让我醍醐灌顶的观点。 他说,公司招产品经理,并不是在找一个“全才”或者“履历亮眼的人”,而是找一个能解决他们“当前最棘手问题”的人。 你从公司视角想这个问题就很明白了。 一般来说,公司放出来一个新岗位,要么是原来的人走了,要么是新业务上线需要人接手。 这种时候,HR 其实不是要挑一个最优秀的人,而是找一个“刚好适合”的人。 基于这个前提,你在面试的时候,不需要证明你多牛、多强,你真正要做的,是像个“救火队员”一样出现,告诉对方:我能马上顶上,把这事搞定。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准备充分却屡屡碰壁?因为大家都用同样的套路:背面试题、讲过往经历、用 STAR 法则包装项目。 当所有人都在说"我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做过XX项目"时,面试官听得麻木了,你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把面试从"你问我答"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我来解决你的问题"的主动模式。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面试前你就要搞清楚: 这家公司这个岗位,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理解它的工作范畴和核心挑战。 面试中的时候,不是单纯介绍过往项目,而是分析对方的这些要求,为什么是自己很合适,如果自己来做,第 1 步做什么,第 2 步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达成什么结果。 就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你们现在最紧急的问题我能怎么帮上”。 把角色从被考察的对象,更换成主动讨论怎么解决问题的伙伴。 从面试官的角度看,这种人带来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他只需要做一个判断—— ✅ 要不要直接雇这个已经开始解决问题的人, ❌ 还是继续去碰运气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 现实是,发现一个匹配的候选人,大部分面试官就会停止继续搜寻。 记住:招聘不是选秀,公司不是在找最牛的人,而是在找最匹配的人。 你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是那个刚好合适的人。 所以,别再海投简历了。每一次投递和面试前,都要做充分的针对性准备,这才是有效面试的正确打开方式。

00
蓝色眼镜_rJu/
3月前
可以把Agent理解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小程序。
1.Agent的收藏成本更低,收藏一个链接比收藏一组提示词,更简洁;
2.Agent的复用成本更低,更适合高频(时间维度)使用场景;
3.Agent的传播成本更低,更适合广泛(空间)使用场景
4.Agent稳定性更强
5.在Workflow层面,因为做了模块拆解,扩展性更强,或者说迭代更清晰更方便

欢迎补充,哈哈哈 //@超级峰: hahahh 这里有个问题是,Workflow 的 Agent 到底比起 gpt 4o 之类对话助手,流程化的优势在哪里

超级峰: 我评估目前toB Agent价值的两个核心观测指标: 1、工作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是否因此提升三倍效率以上? 2、能否持续使用?

00
蓝色眼镜_rJu/
3月前
执行速度太慢,边即便是没有UI检查的,至少远慢于具备同样功能的程序。过程絮絮叨叨的,像个边干活边念叨的话痨。

超级峰: 我评估目前toB Agent价值的两个核心观测指标: 1、工作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是否因此提升三倍效率以上? 2、能否持续使用?

00
蓝色眼镜_rJu/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