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砸贝儿王
1关注1k被关注3夸夸
🖤大家都叫我ci总
🪄创意公司合伙人
🎙️播客《LET ME cici》
置顶
砸贝儿王
4月前
除夕🐍。给自己的一些希冀:

1. 既然选择同时走那几条难的路。记得勇敢。有些触手可及的东西,会在多日后变成背叛自己的代价。继续做一个勇敢不要的人。

2. 最大的挑战是有所背负,越往前走定会孤独。但孤独里面有你追求的坦荡。一无所有从来都是更容易的,因为没有,所以一切都是构建。而有所背负是推倒重建,是抵抗自我怀疑,是割舍,也是通往强大的必经之路。

3. 不要解释。接受评判。不去咀嚼。你有能力分清,那些砸向你的东西,哪些是嫉妒、哪些是偏见、哪些是投射、哪些是臆想。你也可以拒绝附着那些不坦白的、过度包装的、虚张声势的。

4. 去与少年的自己和解。重新看见她,拉起她的手,陪她哭,理解她,支持她。让她长大,并最终走入我的身体。

5. 保持健康。感受身体。在焦虑爆发的时候想想此刻拥有什么。无论是灵活的四肢,还是顺畅吸入的空气。尊重它的出现,也记得它会离开。

6. 继续学习,保持谦卑。把丰富的触角放在正确的地方,让它在积极的领域里安放。高敏人的稳定从来都不是时刻感到安全,而是让自己的不稳定有所释放与建树。天性无法让你做一只慵懒的花猫,那就做一只温柔又敏捷的丛林猛兽。

7. 自省,但别愧疚。自爱,但别自怜。可以活得像个孩子,但要“杀死”幼态心智。

8. 你永远可以选择。无论发生什么。客观环境的人事,你都有自己的主体性视角,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无论环境多么的动荡与恶劣,人都有选择自身态度和应对方式的精神自由。这种精神自由是人类最宝贵的力量,也无法被剥夺。

9.相信时间。相信未来的可塑性。相信生命意义的可创造性。

10. 让爱往高处去,也跟爱一起去往高处。爱自己。爱家人。爱抱着善意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爱那些诚实暴露脆弱的灵魂。爱这个世界。
15
砸贝儿王
2天前
今天是InnerWild第一次【青少年抑郁症公益专场】. 青少年抑郁症是我一直比较谨慎去做的群体,想了很久的事终于变成了现实,也感谢蘑菇小屋心理老师的带领和陪伴。

他们已经因为生病暂时不去学校了,但今天跟孩子们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真的都太太太聪明了。敏感的他们完全感知到了大人在用什么手段牵引他们,也知道这个世界的要求与规则———只是他们擅长聪明地逃避,还不太了解如何与之相处与反抗。

可能因为释放了情绪,可能带他们建立了些身体自信,也可能我们作为survivor分享了自己的过往。走的时候,每个孩子跟我们都笑着碰了拳。一个孩子还给了我一颗糖。

每次这样的时刻,我都会想:病的到底是谁?他们在替谁们生病?他们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小鸭子么?
00
砸贝儿王
5天前
跟Steve、Bessie姐、以及现场观众共同构建的流动场域💕 (时间有限,努力加快语速😀)

史蒂夫说: 上周末在第三届狂喜播客节和Ci总@砸贝儿王 以及贝望录的Bessie姐@李倩玲Bessie 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但是具体到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方面,原生家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人们普遍熟悉的原生家庭的困扰最终落在了自尊自信还有亲密关系上,而工作层面的影响则是真金白银的,所以这个问题特别有必要大聊特聊。 我们的对话并没有像传统职业规划的讨论那样给很多实操建议,而是聚焦在参与职场的人自身的面貌上。我们分享了各自的职业生涯经历,也自我剖析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可能创造了哪些天花板,最后也回答了一些观众的现场提问。具体话题包括: 2:00 三位主播各自的职业生涯简介 8:22 Steve自我剖析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职业天花板 15:33 父母对孩子没有期待,会让孩子恐惧未来 19:44 Bessie的原生家庭:逃难,重男轻女,体制与权威 30:09 一直努力摆脱窘迫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可能有宽阔的想象吗? 37:42 体制内家庭带来的天花板:舒适圈和保守观念 46:15 如何找到对抗家庭和地方文化枷锁的力量? 52:30 保守家庭的天花板:风险厌恶和金钱教育缺失 60:15 如何度过迷茫和缺少信心的职场初阶段? 65:41 社交上擅长察言观色在职场上有哪些价值和代价? 75:15 现场问答:父母离异对自己职场状态的影响 82:50 现场问答:如何看待延迟退休? 90:35 现场问答:放弃老家资源背景来大城市独自打拼会后悔吗? 收听请到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平台搜索史蒂夫说。视频完整版可到B站或Youtube搜索观看。 “史蒂夫说”是创办于2015年的知名泛心理学播客,曾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成长类播客。这是一个通过深度交流理解人与世界复杂性,拓展意识边界,提炼个人成长之道的节目,节目形式包括对谈、听众来信和独白。主播Steve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普作家。

00
砸贝儿王
7天前
贰狂结束🎙️ 作为一个每届都在的“老人”
这更像一个老朋友新朋友相遇的Party
少了新鲜刺激 多了熟悉自在

这次也分享了些一直在策划的职场发展系列内容
大家各种渠道前来表达特别受益
感谢+争取尽快搞出来(ADHDer的flag…

还是想说一句
志愿者团队真的太好了
这么大的规模的活动 这么多的工作量
这三届下来像进化一般
愈发的专业、克制、有心、负责、无痕
值得深深鞠个躬!
10
砸贝儿王
8天前
𝗜𝗡𝗡𝗘𝗥 𝗪𝗜𝗟𝗗 X 𝗞𝗲𝗲𝗽母亲节🌷🫧✨🥊

非常开心在这个母亲节
与Keep合作
鼓励每一个妈妈
允许情绪自由地
在身体里如其所是地流淌

IW成立以来一直都是比较知名的品牌过来询问和合作,几乎不怎么做BD~ 这也让我在这一年“又慢又快”的节奏里,切实地感受到【养育】一个品牌的真切含义. The path less traveled is rarely easy but always worth it.
00
砸贝儿王
10天前
在Tbilis住了一个很出名的设计酒店Stamba,酒店前身是30年代印刷《真理报》的出版社。一走进酒店就被粗野主义和工业风的完美结合所震撼,大量复古又兼具实用性的黄铜卫浴也令人体验新奇。该项目在2018年获得Ahead Europe的“年度新概念”奖。背后的设计团队Adjara Arch Group是Adjara集团内部的建筑设计团队,对格鲁吉亚整个建筑设计在短短10来年间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我们几乎去了它所有的设计项目,包括卡兹别克山上由前苏联养老院改造的the rooms野兽派风格雪山酒店、缝纫厂改造的Fabrika文化中心以及餐厅Lolita. 看完后真心觉得这是我个人见过的最喜欢的【旧改新】项目(很打到我这种浓人),艺术性和实用性平衡得非常好,且所有项目都无比强调自然与空间互动。

了解了一下背景Adjara创始人好像是个赌场出身,2010年代邀请了几个年轻留学生搞事情(我查美术设计貌似是in house)。13年the rooms横空出世名声大噪。据说下一步有进军农业项目+ 出海纽约的打算。
00
砸贝儿王
10天前
🔟号⏸️号在👇 狂喜播客节

- 开了ADHD的话题,又很开心老庄邀请了这个领域著名刘医生加入,希望这场能让有相同困扰和疑惑的朋友获得帮助;

-做了N多个咨询后一直在准备职场系列内容,此次算是铺垫,正好Bessie姐回来了,老熟人新话题;

-最后这个话题纯属意外,可能以前有人说我不熟的时候看着很凶😂

本来还有一场关于文字和声音媒介的讨论,可惜时间排不开了。周末见啦朋友们!
00
砸贝儿王
12天前
我对埃里温的印象还挺好的。很苏联,很公共。艺术无处不在,古典的当代的,高雅的市井的。街道很干净,人害羞又热情。有充足的历史去展示,也能吃欧洲漂亮饭(以及欧洲服务费)。我和Steve坐在埃里温大阶梯——这个修了几十年因为苏联解体和经济原因至今没有完成的大项目,聊了很久很久的苏联美学。

苏联美学的核心是功能性、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强调艺术服务于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可以以社员主义主题做民族融合。带着很多八九十年代身边那么多“苏联式建筑”记忆的我,没想到我在这里行走竟然觉得还不错。也不难想象,当年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埃里温人站在一望无际的大广场上,澎湃地走入他们曾经在“人民”身份以前无法走入的土地。

这就是【走入】的重要性吧。无论是对与当时的埃里温人,还是今天抛开书本来到这里的我。
00
砸贝儿王
13天前
⛪️从宗教看两个高加索两国生存法则

🇬🇪格鲁吉亚东正VS 🇦🇲亚美尼亚基督(使徒教会)

两个比邻的国家,但在教派教义上区别很大。

亚美尼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但现在是完全独立于主流基督教的,没参与基督一性论的争论,也不承认罗马教皇的地位。属于基督世界里的“异类OG”,所以教堂内部、仪式等跟欧洲教堂非常不同,也不怎么接受其他国家教会管辖。1915大屠杀后更是直接将宗教与苦难深度绑定,树立其独特内在凝聚力。

格鲁吉亚东正教受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影响很深,被俄罗斯管到90年代才重获独立地位。接受东正教(而非东方正统教会)使其更容易与拜占庭、俄罗斯结盟,借助大国保护自身独立,同时保持文化独特性。 如今现实中格鲁吉亚渴望加入欧盟,教会各种动作打造“欧洲基督教文明源头”,但东正教保守价值观(如反对LGBT权益)与欧洲自由主义存在冲突。反正我在第比利斯看到Gay挺多的。

感觉两边选择了非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亚美尼亚选择“向内凝聚”,以保持特殊性和受难叙事维系文明火种; 格鲁吉亚“向外借势”通过宗教联盟与地缘博弈换取生存空间,通过东正教与欧洲-欧亚双重身份寻求平衡。而且这一点在旅行的感受上也会有显现,格鲁吉亚人更冷漠更现实?亚美尼亚人就更像那种很善良的I人。又比如第比利斯满街的涂鸦,俄乌战争后年轻群体对俄罗斯对疏远也让教会很难办的样子,而那么苦难的背景埃里温却呈现出非常积极chill的氛围,那部分人脸上的表情都很松弛和稳定的感觉。

挺有意思的,“信仰”升级为“战略”。同为高加索小国,不同的选择。

p1-p5 格鲁东正
p6-p9 亚美基督
01
砸贝儿王
1月前
前两天跟一位拳手聊天。我看见抑郁症、性侵、官二代、留学生、父母决裂、酒精依赖、职业运动员、戒酒戒烟戒药、嘴贱、善良、做公益—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在我离开职场后,我刻意创造了非常多的场景和途径,去发生这样的看见。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我接触了非常多,传统方式下我不可能接触的群体。与很多按道理不会出现在我生活圈的人成了朋友。

我想我近几年最为自己骄傲的一点,我是一直在打破自己的生长框架和视角的。我不爱标签,不爱混圈子,不沉迷“阶级”与“身份”。在我感知到我视角窄化或固化的瞬间,我会把自己毫不留情地推到未知的境地里面去。我越来越深入个体,去了解它们背后的人生境况与创伤,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忘记“向外输出”与“阐述”——因为我也在孜孜不倦地挑战自己,撕下年轻时自己给自己置顶的期待与标签。

这样做的利益,不明朗不确定不知道—— 至少目前并没有变成增加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砝码。但这样做的好处,我有感知。我越来越有弹性、灵活,我的生命力在被四面八方浇灌,我越来越擅长把我的敏感放在帮助他人的维度里。
而更重要的,我越来越自由,心越来越轻。

每当我因情绪陷入一些迷茫的时候,这份自由与轻盈会越来越快把我从沼泽拉出来,带到云端。

高高低低,又任风飞翔。还是那句话。走了好久,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01
砸贝儿王
1月前
我跟我婆婆一直关系都挺好的。某种意义上,我有一个神仙婆婆。不吝啬不干涉不催娃不啰嗦。

我现在都记得,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叫阿姨。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哇,你声音中气好足,你好洒脱啊!

我心里瞬间对她+10000分。

后来喝改口茶,我叫妈,她比我先哭。

我们每次见面都会聊很久的天。尽管我们有些观念不赞同,尽管我们隔代的文化差异,尽管我们有各自的个人议题。给我屡屡说太多养生我也不耐烦。但我始终觉得,我们身上有非常强烈的,作为女性之间的“互相看见”感。它跟现代社会的很多主义没有关系,她就是一个女人,看见另外一个女人。

她很久以前就会跟我说,你不想生就不生。我不觉得我需要抱孙子。你们自己决定。但生了,我肯定喜欢。

今天我俩吃火锅。聊了3个多小时,聊养生聊人生意义聊家长里短,最后我分享近半年我在亲密关系里的感悟,我说我发现我以为我没有在这个父权制的社会里收到污染,或者说我以为我已经尽我最大努力隔绝了。但我去年发现,我有,他也有。她说在这个父权制的环境下,你和他耳濡目染了一切,你们逃不掉的。他就算不是故意,但他一定会沾染。但你们很好是,你们接受关系的波动,你们升维思考问题,你们是我见过的花最多时间构建亲密关系的人,你们不逃避。这很难得。毕竟关系里最终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孤独,但你们很勇敢,敢袒露敢交流,我觉得你们还是非常棒的。

come on。她72岁了。而他,是他儿子诶。

走的时候她说,相比小虎,我愿意跟你聊,咱俩说得通。我也在努力改变,你看我现在变化多大。以前我羡慕你们,现在我羡慕我自己。

想想觉得很神奇。在我年轻的时候,想象自己过进入婆媳关系后的千万种模样。却从来没想过这一种。这8年多,我和一个生物意义上跟我没有关系的女人,产生了无数个,非常闪光的,极具女性主义的时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