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史蒂夫说
63关注11k被关注31夸夸
独立心理咨询师
知名泛心理学播客《史蒂夫说》主播
译有《人生十二法则》1&2,著有《假性亲密关系》、《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
史蒂夫说
2天前
可能是因为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缘故,我对于人的行为动机特别敏感,尤其是语言背后的隐藏意图。最近一个来访聊到自己的家庭是体制内背景,所以从小就被教育要低调、谨慎,不要追求名利。因为耳濡目染惯了,她也没想过这些说法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觉得这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建议。

我说你有没有想过这话也许并不是为了你的好,而是为了说话人自己。在一个相互牵连的体系里,任何一个人太过高调和贪婪的人都是一个风险,当ta出问题的时候都会牵连到很多身边的人。所以大家才需要提醒彼此要克制,实际上他们在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变成一个会给我带来麻烦的人。

如果继续在这样的体系里工作,这种思维的确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已经走入了商业社会,尤其是天性里本来就偏好竞争和成就的人,如果对这种理念没有任何反思,就很容易被很深地限制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共性都在于我们在年少无知时轻信了一些权威大人的说教,但尚无法区分这些说教背后的意图,所以就只能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

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影响力,成年人的世界里通过语言去影响他人的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广告、社媒、约会求偶、学校规训、公司画饼都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人与人的相处就是需求满足的协商过程。在有的时候,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可以让关系变得更坦诚透明,带来更好的合作。但在有的时候坦诚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至少是当事人认为坦诚会带来不利,所以就需要用一套针对对方需求的表达来说服对方。

比如调皮的孩子会被家长说成绩不好长大了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从客观现实来看调皮或许是创造力、行动力和领导力的体现,并不直接导致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家长为了让孩子更便于管理,更省心,就会将自己的意图隐藏在这套说教背后灌输给孩子。

理解这种隐藏意图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叫做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就逐步发展出对他人意图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到青春期左右基本上可以建立相对精细的心智理论推理,能够明白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动机、需求、能力和知识,并且关注到言行背后的潜在意图。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权威式的单方向沟通里,缺少情感交流和社交机会,只关注成绩等工具性标准,ta的心智理论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很容易让人觉得ta很“单纯”,这里的单纯其实意味着一个人无法区分他人的表层表达和潜在意图。

当他人识别到了这种单纯之后,如果愿意的话是有可能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的。不论亲密关系里的情感操纵还是职场上的PUA,受害者一方势必会捕捉不了对方的真实意图。

心智理论发展不足在社会层面会带来网络暴力。为什么舆论场里的二极管越来越多?因为当今年轻人普遍成长于权威式、绩优式的教育环境里,缺少足够情感关怀和社交体验,所以很难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立场和动机。所以在参与舆论的时候更愿意用标签化的思维去填补自身心智理论的缺失。

如果你觉得自己这方面比较弱,我建议你可以多看点优秀的宫斗剧或者犯罪剧,娱乐之余能锻炼你的心智理论能力,站在不同人视角去进行动机推演。其实但凡你有机会深入全面地理解一个人,你就会有机会更好地代入ta的心智,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心智推演。我自己在心理咨询里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所以才有异常敏锐的一面。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经验或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59
史蒂夫说
5天前
我在听众来信问答里帮听友判断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最经常用的一个表达就是“我不确定”。有人说自己患得患失,我看完信会说我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客观。有人说伴侣是回避型依恋,我会说我不确定这个标签是否可以解释关系的问题。

质疑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人在质疑的时候是充满力量感的,所以质疑有可能帮我们突破一些障碍。但也有的时候,质疑的力量感会让人想要盖棺定论,想要将复杂的因果网络坍缩成线性关系。所以质疑在很多情况下就和压迫、强势、咄咄逼人划了等号。

我经常都会很有力量地说出“我不确定”,因为我感受到了归因的坍缩,而这是让我感到不安的现象。我质疑的是过度简化和管中窥豹,但我也不希望在质疑当中强加自己的判断,那样就只是用自己的狭隘替代了别人的狭隘。

所以当发出“我不确定”的质疑时,我想做的是撑开解释的空间,让不确定性和好奇心有机会存在。这也是我面对所有听众来信时的底层逻辑,人们都会在描述自己问题的时候让你看到他们钻了很久的牛角尖,而我需要将他们拉回到尚未盖棺定论的状态里,去看到事情可以有很多个切面。

因为人的问题不像考试那样,获得答案就是终局。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言之凿凿,而是持续的探寻思考和认知拓展。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掌握了所有答案的人,而是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通过自己的思索去理清认知的人。非评判的质疑,或者说不以定论为目的的质疑,就是要推动人们去坚守开放和多元的认知,从而更靠近智慧。
10
史蒂夫说
5天前
昨天是外滩大会x微博音频创想日,聊了职场脆皮人为什么在健康维护上总是拖延的问题。我的理解一是很多人和自己的身体关系很陌生,缺少了解和在意。二是人们通过回避健康问题来回避死亡焦虑。三是好奇心作为情绪和意义感之外的第三种内驱力被教育过程消磨了,所以只要没出毛病,人们对身心健康的细节缺少去探索的兴趣。

应该怎么办呢?第一点很多人通过运动会越来越熟悉自己的身体,所以很多人的健康习惯都是在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过程中建立的。第二点我鼓励大家更多直视和思考有关死亡的话题,一定程度的死亡焦虑是健康的,会让你更珍惜健康,珍惜当下,也更理解和在乎他人。第三点可以从一些优秀的医学、精神病学或者生物学相关纪录片开始,重新发现人体无与伦比的复杂和精密。不要觉得对健康的关注必须是留给病人和老年人的权宜之计,它也可以是一种求知和满足好奇的爱好。
21
史蒂夫说
5天前
感谢微博的认可,希望更多朋友们可以通过我的播客更好地爱自己 ❤️
00
史蒂夫说
6天前
科技互联网行业大佬们和普通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做了很多年行业深度观察访谈的潘乱老师给出了他的两点观察。

视频节选自播客史蒂夫说438期,完整节目可到各大播客和视频平台搜索。“史蒂夫说”是创办于2015年的知名泛心理学播客,曾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成长类播客。这是一个通过深度交流理解人与世界复杂性,拓展意识边界,提炼个人成长之道的节目,节目形式包括对谈、听众来信和独白。主播Steve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普作家。
03:06
00
史蒂夫说
8天前
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潘乱 是我认识的最棒的内容创作者之一,我特别钦佩他所拥有的信息量和见识。录完这期节目之后,我又对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他有着谦卑和脆弱的一面,但同时又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他成长在非常底层的环境里,但却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的故事不是盖茨比式的逆袭爽文,而是更真实的作为一个自认为不那么重要的普通人,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洽的过程。本期嘉宾潘乱是商业、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独立内容创作者,公众号和播客《乱翻书》的主理人。本期话题包括:

1:59 潘乱的乱是头脑混乱的自嘲
10:12 时代是最大的导演,其他都是狗屎般的运气
13:28 买了骑手装备,顺便送了外卖
23:03 没有层级和领导,在算法面前绝对自由
34:49 为什么外卖员收入不低,但地位极度边缘化?
41:30 作为社会性动物,身份构建和赚钱一样重要、
53:58 因为出身卑微,所以更愿意做个旁观者
61:37 经历顿悟之后,自卑二字从自己的字典里拿掉了
70:47 短视频比高考更体现英雄不问出处
83:58 提升个人信息处理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97:18 逃避人生意义的问题,因为没有觉得自己很重要
102:33 外卖行业让Steve感受到的底层情绪是孤独

收听请到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平台搜索史蒂夫说。视频完整版可到B站或Youtube搜索观看。

“史蒂夫说”是创办于2015年的知名泛心理学播客,曾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成长类播客。这是一个通过深度交流理解人与世界复杂性,拓展意识边界,提炼个人成长之道的节目,节目形式包括对谈、听众来信和独白。主播Steve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普作家。

史蒂夫说438期 - 潘乱: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世界观

史蒂夫说

34
史蒂夫说
11天前
在我的主观感觉里,最近好像越来越多长对话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短视频的王者地位仿佛已经开始有了微小的动摇。另一个主观感受是,曾经还是很容易对短视频上瘾的,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倦怠和无聊了。可能是大脑已经适应了短平快的刺激,快乐阈值被提高了。这样的情况下,深度内容带来的充实感和意义感反而会弥补刺激的不足。这两种感觉,一种是打游戏或者打麻将时的短暂快乐,另一种更像是站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深吸一口气的满足感。其实两种感觉都可以有,也都有它的价值,可能只是之前人们太偏向前者了,最近开始有了一些价值回归。
22
史蒂夫说
11天前
彩票为什么在经济急速下滑时反而会爆火?大环境不好时烧香算命为什么会流行?这其实和人们对掌控感的补偿有关。你可以说玄学是智商税,但它的心理收益的确不可小觑。

视频节选自播客史蒂夫说437期,完整节目可到各大播客和视频平台搜索。“史蒂夫说”是创办于2015年的知名泛心理学播客,曾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成长类播客。这是一个通过深度交流理解人与世界复杂性,拓展意识边界,提炼个人成长之道的节目,节目形式包括对谈、听众来信和独白。主播Steve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普作家。
07:59
10
史蒂夫说
14天前
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模糊但合理的直觉想象。很多时候外界的声音太过强大,盖过了内在声音,让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直觉的信任。但这种直觉判断恰恰是做重大人生选择最可靠的方式。今天许多人的迷茫,来源于太多头脑中的推演,而忽略了在实践中去感知和验证自己的直觉。

视频节选自播客史蒂夫说437期,完整节目可到各大播客和视频平台搜索。“史蒂夫说”是创办于2015年的知名泛心理学播客,曾被评为2019苹果最佳播客,2022年CPA中文播客奖年度成长类播客。这是一个通过深度交流理解人与世界复杂性,拓展意识边界,提炼个人成长之道的节目,节目形式包括对谈、听众来信和独白。主播Steve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普作家。
07:21
00
史蒂夫说
14天前
又到周四啦!今晚10点,某书直播,账号同名,晚点见!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