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曾经雄心壮志地提出过“我们这代人的个人成长使命是让家庭的代际创伤止于这一代”。10年过去,我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个使命,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走入了新的人生阶段。而我认为接下来我们这代人的新使命是:“触摸爱和亲密的天花板”。
我们这代人在成长历程中普遍没有体验过高质量的爱和亲密,很缺乏理想的榜样,所以在克服了情感匮乏的创伤之后,依然会为什么算是情感充盈而感到困惑。要触摸爱的天花板,探索最极致的情感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自己的婚恋、亲子和友谊关系里不懈努力。
缺少参照的一个好处是想象力不会受限,哪怕已经感受到爱了,依然可以保持对更加亲密的向往。极致的爱是什么样的?可以如何无限接近?可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述和传递?这些无人指导、无人知晓的问题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去逐渐揭晓,不仅能让我们这代人的存在充满意义,也能让未来的一代代人不必再经历同样的缺失和迷茫。
最近随着我和伴侣的生命孕育过程,这种使命感越发强烈。我想象着如果有一天孩子有兴趣,我会和ta讲述上一代、上上代人的经历,让ta了解我为了ta的幸福成长突破了哪些时代和心理的局限。
我不希望像上一代人那样,人到中年面对孩子的时候只能无奈地说一句“我们这代人就这样了”。我想带着对爱的探索之心一直活到老,因为时间的累积是爱的重要维度,我想看看一生之爱是什么样的。
我也不想像上一代人那样在情感表达上永远在挤牙膏,在说出我爱你和对不起之后就觉得自己有了交代。我想用各种词语、各种色彩、各种爱抚和动作去描述爱,去歌颂爱,去交换爱的体验。
我还不想像上一代人那样对爱缺乏想象力和野心,自愿把自己关在父母子女的角色扮演里,只有剧本规定的动作和台词。我想充分探索爱人之间,亲子之间的各种心理地位,让爱的关系充满即兴、流动和想象力。
如果要赋予这种使命一个具体的画面,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抚育自己的下一代时可以告诉孩子:“我的父母让我体验了最美好的爱,这样的爱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而我也想把这份爱传赋予你,让你也愿意不断把爱向未来传递。”
俗话说四十而不惑,我感觉我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不再困惑了。在坎坷的人类历史里,爱是若隐若现的暗线,许多时候它都会被硝烟、痛苦和混乱掩埋,但爱一直藕断丝连。我要做的就是成为延续这种爱的一个使者,尽己所能地记录、讲述和弘扬爱。
成长于情感荒漠的一代人,如果不仅能够滋润干涸的土地,还能培育出后世可以享受的鸟语花香,繁花似锦,大约也可以让这人间走一遭走得无怨无悔了。
Always be loving, ambitiously and crea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