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我愿称之为 J 人的 P型意识流大冒险。当天一个引起讨论关键问题是。教育和接下来的职业选择:到底是蓝领化、学手艺,接受一些“高智”工作被机器占据;还是更强调人的独特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其实这两个方向并不矛盾。但从社会层面,我觉得过分鼓励探究精神价值,追求“我”的独特性会有些隐忧,可能带来更多精神痛苦。现代生活的一个问题源泉可能就是我们太关注“我”。希望区别于人,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
AI 带来的一个挑战是,过去,每个人的独特坐标很大程度是靠工作来锚定,但当机器可以做更多工作,新的锚会是什么?
这次【狂喜播客节】的线下剧场播客有很多现场对线和讨论。逻辑被挑战,话筒给到大家。众人的表达构成了关于这个议题的不同拼图。这是平时定好议题的节目很难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