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yusen
2k关注60k被关注39夸夸
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 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
投资人,过气创业家,交易员,量子速读修行者,未曾被评为福布斯30u30。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所有内容不代表机构观点。
yusen
8天前
假期读到的一本让人可能(部分地)刷新世界观的书。从宇宙暴涨理论到多宇宙诠释,再到对实在的数学解读,作者行文的风格明显有受到费曼的《别闹了费曼先生》启发,然而这里讨论的主题,我们可能到宇宙终结也无法验证其正确与否,但这不影响其成为一次让人脑洞大开的智力冒险。配合国人写的《量子物理史话》服用更佳。
104
yusen
8天前
海带不是植物
世界上没有棕色光
你其实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子,但它并不会出现在你的视野里
51
yusen
1月前
Once in a red moon.

A7C2 + FE 70-200mm GM2 + 2x teleconverter
143
yusen
1月前
非常深刻的一句话:新技术用在老品类更适合做防御。

新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往往有不少创业公司想做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即“A的X”,其中A是新技术,X是某个以前已经很知名的产品型态。比如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就有很多人想做“移动的浏览器”、“移动的搜索引擎”或者“移动的YouTube”。在现在,也有很多人想做“AI 的浏览器”,“AI 的搜索引擎“,“AI 的抖音”,“AI 的微信”。

但实际上这种思考方式会遇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1. 对用户来说,对 X 这个产品形态已经有固定的期待值,导致创业公司创新的空间被限制,很容易不符合用户的习惯。
2. 已有产品 X 的拥有者,对他们来说在新技术 A 上再做 X 是最简单的决策。这样会导致和巨头的正面竞争。

所以我们看到,经过一番竞争之后,移动的浏览器还是 Chrome,移动的搜索引擎还是 Google,移动的 Youtube 还是 Youtube。

在新技术 A 来临的时候,创业公司更容易成功的是去做 已有产品X 的对立面。比如说PGC长视频对应的 UGC短视频,搜索引擎对应的推荐引擎。和 X 越不像,可能越容易让上一个时代的赢家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小宏: Dia / Arc 被 Atlassian 收购了,这可能是它最好的结局了。 新技术用在老品类更适合做防御。 老品类的问题是:如果创新不大,用户切换的动力不够高,& 简单的创新也容易被大公司集成或者被插件生态覆盖。而如果创新很大,用户的切换成本就很高。 所以这一次做浏览器的公司,要么: 1)很会营销,比如 :Arc 是拍视频,PPLX 是用收购 chrome 当噱头吸引免费关注。 2)做 ToB,特别是 enterprise,组织可以强制选择。比如Island 。 我们不会做营销(真的,谢谢🙏),不会做 enterprise,也不是为了被收购而成立,去年在探索了大半年之后,主动放弃了这个品类。 在当时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也做好了当时正在进行的融资无法完成的准备。 但在放弃的同时,我们知道,我们将得到了一个无比稀缺的资产:一只磨合得很好、有战斗力、但是无所事事的团队。 然后才有了后面挑战和参与到下一个大机会的可能。

222
yusen
1月前
31
yusen
2月前
教你如何用nano banana不错过大牛市,学会了吗?
2347
yusen
2月前
有朋友说:创业公司短期最大的对手是字节,长期最大的对手是腾讯,仔细想想是挺有道理的。
303
yusen
2月前
Violent delights...
51
yusen
2月前
十字路口,往左往右,每个选择都体现一个人的底色,支持Koji!

杨远骋Koji: 「十字路口」的朋友们, 这两天,很多人发来消息,告诉我们罗永浩老师也上线了一档名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有时直接使用「十字路口」)的播客。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正是因为这些关心,我们想在今天和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说说我们的想法。 —————— 首先说事实: 是的,罗永浩老师的播客和我们重名了。 7 月初,我们提前得知他选择「十字路口」作为自己播客的名字。后来这段时间里,我在「新世相」的合伙人张伟曾与罗永浩老师当面沟通,平台方和多位共同好友也分别与罗永浩老师和他的团队沟通,希望他考虑选用其它名字、避免同名播客混淆。可惜罗永浩老师拒绝了。 周一他的播客播出后,已经有一些评论提到「十字路口」时指向的是「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说,今后存在品牌混淆的可能性,这也是很多朋友们担心的原因。 那么,回应大家关于“你们打算怎么办”、“要改名吗?”的问题,我们是这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 首先,我们是谁? 「十字路口」是一档聚焦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播客与内容平台。它起源于我们对 AI 的好奇与实践,也源自我们希望在众多科技访谈内容中,结合自身背景和兴趣,找到一个独特切入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确定了方向:通过深入访谈,记录和讲述新一代 AI 创业者的故事。并且通过社群,活动,和更多的人一起在 AI 带来的新时期积极行动。 从 2024 年 1 月创办至今,我们更新了 72 期播客,同名公众号更新超过 200 篇原创文章,并在上海漕河泾发起了 AI Hacker House 社群空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播客有接近 5 万订阅、公众号有超过 10 万订阅,在关注 AI 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群体中获得了很高的渗透率,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 其次,我们相信什么? 「十字路口」的播客开头一直有一句话:我们关注新一代 AI 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寻找访谈和凝聚 AI 时代的创业者和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回到当初为什么会用「十字路口」作为播客和公众号的名字,一方面源自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比喻 ——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我们认为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 AI 时代,所有人重新一起公平地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面前充满机遇与挑战,对优质的 AI 资讯和观点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我们倡导和鼓励大家一起积极行动,哪怕从微小的事情开始。 所以,这里: - 是每一个思考如何用 AI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改变的创业者的十字路口 - 是每一个也许不在创业,但用 AI 创造的朋友的十字路口 - 是每一个希望在新时期保持学习、抓住机会的朋友的十字路口 —————— 那么,接下来我们的打算做三件事: 1)内容: 内容是「十字路口」的根本。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专业内容输出形成了现在的定位和方向。用户因为我们提供的内容而关注,这是我们的价值来源。 因此,我们将在我们的「十字路口」继续制作更多好内容,更坚定的关注新一代 AI 创业者——如果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还在摸索,那么在去年年底开始,我们越来越清楚我们要服务的是谁——他们或许年轻气盛,或许人到中年再出发,但重点是,在 AI 时代,他们是拒绝等待、选择积极行动的人。 所以,我们的「十字路口」将继续为这些新一代 AI 创业者和积极行动者而存在,并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深耕。 2)商标: 我们早期没有注册商标,这是我们的疏忽。根据商标局注册系统的公开信息,罗永浩团队已申请注册了「十字路口」的商标(6 个月后有是否注册成功的结果)。 我们咨询过专业意见,在中国的商标法律中,有"使用在先"原则。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没有先注册,但我们先使用「十字路口」创建内容和品牌,时间已经超过一年零七个月多月,并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法律会考虑保护我们的权益。 根据专业意见,如果罗永浩老师的商标注册成功,在商标公示期,我们可以提出异议,依据"使用在先"原则来厘清品牌归属。我们也不愿意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这些,但如果品牌混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这段时间积累的内容与认知,我们会考虑依法维护权益。 3)是否改名: 朋友关心询问最多的问题:“你们要改名字吗?”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们的决定是: >>> 不改名。 这个名字,连同它绿色的Logo,是属于我们的独特印记。 改名,就意味着我们承认过去一年多为“十字路口”所付出的一切可以轻易被一位名气更大的人重新定义。 所以,我们想邀请你做一件事: **请把我们的「十字路口」分享给你身边的一位朋友。** 告诉 TA,这里有一个不一样的十字路口:它关于 AI,关于新一代 AI 创业者,关于希望在新时期积极行动的价值观。 再次谢谢每一位朋友的关心,我们下期节目见。 -Koji & Ronghui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