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的人,更需要缓解紧张:
1. 觉察紧张的信号
过度警觉总是无意识的,而改善的第一步是恢复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
重建和身体的连接每天可以花几分钟觉察身体哪个部位在紧绷,例如:此刻我有没有在不自觉地耸起肩膀?下颌是不是咬得紧?还是在无意识地咬口腔内侧?眉头是否是皱在一起的?我的呼吸是否吸到了腹部,还是浅浅地停留在胸口?
当你发现身体某个部位总是在偷偷用力,可以尝试缓缓地深呼吸,让这个部位一寸寸地放松下来。
2.经常给身体做放松练习
觉察只是起点,要真正解除身体的警报状态,还需要定期清除身体里储存的紧张,让身体真正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否则只要身体还绷着,神经系统就仍会误以为我们正处于危险中。
对于身体的放松更能够「釜底抽薪」,它能反过来向大脑传递信号:我们没事了,可以松一口气。
可以尝试:
• 身体放松:睡前可以进行全身拉伸放松,通过温和的伸展,让僵紧的肌肉变柔软,也可以定期去做按摩;
• 正念冥想:可以在通勤地铁上、午休的时候进行一次正念冥想,关注自己当下的身体感受、情绪状态,读懂身体传递的信号;
• 渐进性肌肉放松:依次按照「收紧-放松」的方式扫描身体各个部位,比如先收紧脚趾、再放松,然后是小腿、大腿……尤其适合睡前练习,有助于缓解身体残余的张力,也可以跟随引导音频来进行。
3. 在关系中体验安全
最后,也是最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真正能让我们彻底放松下来的,是关系中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里写道:安全和恐惧是不相容的。当我们害怕时,我们信任的人的声音和结实的拥抱,比任何事物都能让我们平静下来。
找一个安全的人,一段被允许「真实做自己」的关系,是最治愈紧张体质的方式。这种关系可以帮助身体学会什么是安全,慢慢把「松弛」内化成新的默认状态。
毕竟,身体会记得创伤,也会记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