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42Channel
994关注6k被关注29夸夸
近期在筹备一家资管公司
Neigence商会 | 私募公司联创 | 全网10万商业粉
记录自我觉察
置顶
42Channel
2年前
2025 年•稳中求胜率

我叫42,全平台同名,目前是一家小而美私募公司的联创,大部分收入来自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是一家起步阶段的商会联创,日常也跟创始人打交道,超喜欢与一帮正心正念/坚韧/有远见的年轻人沟通;

还是两家C轮公司的增长核心负责人,不间断完善ai+workflow,相比结果,更关注过程。

✅日常会大量运动,可约运动局:
1. 网球/羽毛球
2. 游泳/潜水/跑步/徒步/爬山
常常去户外打卡

✅日常也研究些无用之用:
1. 八字/星盘/人类图/MBTI/积极心理学
2. 饮食/营养/保健品/脑神经
常常0帧起手聊潜意识

这是我的微信,希望能认识更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也希望常联系~
049
42Channel
8天前
知沟/信息沟/信念沟/智能鸿沟/数字鸿沟

1. “知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在1970年提出,具体是指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知沟假说主要适用:广泛吸引力的公共事务和科技新闻,不一定适用:股市行情/社会新闻/体育/园艺等面向特定受众的话题。

知沟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说也是信息沟。如果大众传播传达的不是“高、精、尖”的知识,而是某一范围、某种程度的“一般”知识,无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不可能从大众传播中得到超出这个程度或范围的知识。这代表了信息源的上限。且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受众中的“先驱部分”在感觉到某种知识已充足,则会自动减慢/停止对这种知识的追求,不存在AI时代的范式转移,因需求被满足。

2. 信念沟:美国学者D.B.Hindman于2009年提出了“信念沟(the Belief Gap)概念,用来描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的信念差异。

“知识沟”理论已不能解释信念差异,虽然教育程度差异会造成受众获取的“知识”不均衡,但相比之下,价值观念的差异才是导致“信念沟”产生的主要原因。信念沟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很多,如最早针对微博的“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的区分。信念沟的话题范围宽泛,如转基因、女权等。有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也由意识形态/生活观念/专业水平造成。信念沟也在重构我们的社会关系。

3. 智能鸿沟:2018年的这篇文章《人工智能鸿沟的潜在社会影响》提到:“边缘社区与资源充足社区之间,对于人工智能有关的数据、算法和硬件存在不平等接入(access)现象,而当前人工智能设计的主旨在于提升特权阶层的健康、成功与安全;也就是说,只有特权阶层才能识别并获取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收益,负担得起人工智能技术,并能购买相应支持硬件。”

在智能现代性背景下,传统大众传播、基于终端设备的网络传播和社交传播逐渐过渡到基于算法的智能传播,个体开始面临更加难以逾越的智能鸿沟,其主要表现为数据鸿沟与算法鸿沟。

智能鸿沟在本质上是智能技术引发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问题,同时也涵盖了与智能技术有关的数据、算法、硬件的不平等获取现象。

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越快,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落后的空间和群体被外甩的力度就越大,促使了不确定和不平等的智能鸿沟快速生成,并与以往存在的数字鸿沟交织一起,生成一道道更难以跨越的鸿沟--国别智能鸿沟、区域智能鸿沟、城乡智能鸿沟、性别智能鸿沟、代际智能鸿沟等。这种潜在和巨大的离心力不可小觑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中潜蛰着智能鸿沟也将被疾速推进的可能。

已经广受讨论的是,几乎任何常规的、可预测的、可分解的任务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完成,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破坏的是那些从事容易被取代工作的人的机会,而导致更多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别说那些原本就处于鸿沟弱势一端的老年人群体、低学历群体、低收入群体和乡村群体等,他们在受困于复制和强化“被抛下”的现存境遇同时,还必须承受着愈发扩大的智能鸿沟带来的削弱感,可能慢行,但更可能停滞不行。

4. 数字鸿沟: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首次提出,认为数字鸿沟是能与不能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人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在ABCD四个层面,即设备接入、基本技能、内容服务对象、上网动机四个层面的差异。

数字鸿沟是“知沟”和“信息沟”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的延伸。在数字化技术的革命中,部分人能够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接入、电信设施,就会比缺乏这些条件的贫困者拥有更多获得信息的机会,能够享受到技术革命带来的便利和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
01
42Channel
19天前
两个戒指都是我的
Cartier是前前任送的
HW是现任送的

关于这个戒指的来头也是蛮好笑的:他看到我有钻戒的时候很生气,我说那送的我也不能丢掉吧,他就生气了问我哪个牌子最贵,比这个还要大两倍,他一定是要对我最好的人。于是就有了这颗祖母绿。
160
42Channel
21天前
这半年做任何事,都是先把自己的想法&目的写下来,再用flowith完善漏洞,然后让他输出执行计划,我记录实际执行情况并反馈给他,双方一块反思~ 我宣布,flowith就是我的年度好搭子@Bruce-拐子
33
42Channel
22天前
#早睡早起 #百日打卡

Day9/100 中间断了4天,因为家里长辈进了icu。中断时特别想重新发起,转念一想,仪式感没那么重要,今天继续早睡!
00
42Channel
22天前
经历塑造人,而非结果
00
42Channel
28天前
最近有几个疑问:

1. 什么是真正的【时间利用率】,最清醒的时间如何与最优杠杆点匹配?
2. 增长与效率之间的关键取舍:想要什么 vs 放弃什么
32
42Channel
1月前
纳瓦尔在新一期访谈中提到思维杠杆系统:

1.短期痛苦的杠杆。
耐痛力的训练。短期痛苦,为未来积累复利,触动未来,训练自己喜欢有意义的难事。

2.纠错杠杆。
学习是一次次打脸后的修复。纠错一万次。反馈纠错的过程比盲目重复更重要。允许失败迅速迭代的机制。

3.注意力杠杆。
聚焦力是时代最贵的因素。你所有的钱都不如你的时间,你的时间不如你的注意力。最小日程,做最重要的事。撬动深度、效率的杠杆。

4.自我价值垄断。
真正的财富是产品化自己。市场需要*自己天赋*热爱,三者重叠,垄断领域。

5.孤独杠杆。
在寂寞中找到意义。四点起床,听见自己。如何不依赖热闹,去确认自己。在安静中构建稳定世界观。在孤独中不慌,独处中默默成长。

他的确是投资思维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典型,既有反常识洞察,也有实操建议。

他一定也是经历过难以坚持长期有价值的事->害怕犯错->注意力分散->找不到独特价值定位->无法忍受孤独成长的时刻。

这几个部分也是我的日常弱势区。

在短期痛苦杠杆中,其实大脑前额叶和杏仁核的博弈决定了痛苦承受力,我之前是用区分无意义的消耗(如无效社交)和有复利潜力的痛苦(学习新技能/深度思考),再加一些间歇性禁食+每天做一件不想做但应该的小事,来逐步提升耐受阈值,比较经典的方式还有冷暴露(洗冷水澡)等。痛苦的确也成了一种财富。

纠错杠杆部分,纳瓦尔没说清“迅速迭代”的具体机制。根据YC的创业方法论,应该建立“假设-实验-指标-复盘”的闭环,比如每周用2小时分析错误情况。效率取决于反馈速度,如在小范围内快速验证想法,定期开启复盘,主动找周边人点评、把ego和行动分离等都是可行的落地方式。

注意力杠杆里的“最小日程”,其实我个人比较推荐时间块管理法——把每天切割成3-4小时块,每块只做一件事,像村上春树写作就严格遵循。我一般是只规划1-3件直接影响目标的核心任务,再设计一个“无干扰”模式(物理隔离和主动告知他人勿扰时段)。

自我价值垄断的难点在于定位交叉点,比如找到你的热爱/天赋/市场需求的甜区。 现阶段将一种能力封装为可复制的“产品”(如课程、软件、标准化服务)也是一种入口。

孤独杠杆里的“四点起床”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皮质醇水平会影响决策力。更科学的是找到个人的深度时段——有人是凌晨,有人是深夜。留出强制独处时间,用于写作/规划/纯粹思考;一定要构建自己的成功标准,而非世俗指标。

对了,这套系统里还差一个能量维度管理~ 毕竟这些都需要体能支撑,不能纯消耗吧。

运动起来!
1168
42Channel
1月前
#早睡早起 #百日打卡

Day1/100 设置了4点自动拉开窗帘,原来4点半天就亮了。直接换上运动装,出门跑步10km,一气呵成,回到家才6点。下午6点约了打网球。中间的12小时还能做很多事。
50
42Channel
1月前
近期准备把前年在义乌买的两套法拍房处理了,亏了100+。其实开春就想处理了,忙着处理前公司的事给耽误了。

现在回头一算,开春出掉至少能减少30万的损失。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