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
m.okjike.com),思考在AI的影响下,2025年出生的孩子会如何看待人机交互。
今天刷到一个小红书帖子,提到现在很多初中生竟然习惯用手写和语音输入,刷了几百条评论,发现还挺普遍。我以为9键和26键才是年轻人的主流输入方式,手写和语音输入是老年人的专属,这件事确实颠覆了我的认知。
仔细想了想,思考出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一代的初高中生,基本上是在2010年以后出生,我们就按2010年出生算,到小学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大概是2016年左右,那一年,苹果已经发布了iPhone 7,小米发布了MIX概念机,开启了全面屏时代,智能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或许是刚上小学,拼音还没学全,也不会写几个字,所以他们一开始使用手机就是用语音输入,学会写一些字之后,他们学会了用手写输入。
又或者是大部分孩子由老人家带,而老人基本上都用语音输入或手写输入,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也是用这两种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小学早就学完了拼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初中生高中生还在使用手写、语音输入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现在很多家庭没有电脑,他们根本没有使用键盘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对键盘没有先入为主的偏好。
第二,我看评论区,有人提到一个现象,不涉及隐私的时候可能会使用语音输入,涉及隐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手写输入。大家都知道,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对于现在25岁以上的人来说,上小学的时候,键盘是唯一的输入方式,即使不会拼音或五笔,也得硬着头皮学。而对于他们来说就很不一样了,当他们上小学的时候,语音和手写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学习成本更低的一种输入方式,当习惯了这两种输入方式之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拼音输入,是一种痛苦,切换成本很高。
对于这件事,我有很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从小习惯使用键盘打字,初中有了智能手机之后,我也一直使用26键。当时学校里有一些同学从小没怎么用过电脑,我发现,他们有了智能手机之后,默认的输入方式是9键。我当时就在想,这玩意打字怎么可能比26键快,结果现实却打了我的脸,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用9键打字的速度比我还快很多。为了不服输,我就尝试用了一两天9键,看看能不能体会到这玩意的美妙,结果在使用的过程中,简直痛苦无比,时常会想,这段话我用26键打起来多快,用9键打起来也太慢了,按键是少了,但是,同样是按4下键盘,9键的候选词可能性要比26键多很多,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种效率很低的输入方式,实在是不习惯,早早投降认输。
今天我们看到的,其实也是很类似的情况。在我看来,手写似乎是一种比拼音慢很多的输入方式。但是,我在评论区就找到了真实的打脸案例,有人提到,TA用拼音打字反而很慢,手写的速度要快很多,不明白拼音有什么好的。
此刻的手写,恰似当年的9键。我突然意识到,我的26键输入已经是上两代的产物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这也提醒了我一件事,很多我们这一代人认为想当然的事情,在下一代人眼里可能截然相反。正如我在之前那篇文章里举的例子一样,现在的小宝宝接触的设备都是触屏,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电视也是可以触摸的。
要想面向下一代人做产品,需要将自己充分地代入他们的身份,清空自己的记忆,从他们出生之日开始,一个一个细节去对比,相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所接触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生下来就接触最新科技的人,和一步步看着新科技从不靠谱的小玩具走向工业级产品的人,眼中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看似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可能又不是同一个世界。在主流社会关注很少的地方,或许正在发生着更深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