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本更低的那部分观点赞同,但是补充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零几年就拥有了自己的手机,那个时候手机普遍是T9,而且输入法没有“学习”,想要的某个字往往固定在某一行的某个位置,所以T9用习惯后我甚至可以把手机藏课桌里盲打。
那个时候使用电脑的时间比手机更长,26键打字更快,所以我也会买T26的手机,但是明显感受到操作上的不便:1.拇指移动频率增加(T9一个位置是三个字母),2.无法单手打字(T26都比较宽)。人就是趋懒的,我趋的是肌肉上的懒,所以我就一直用9键。
2010年开始我就使用智能手机了,以前输入法的默认布局是26键是因为这样更好做词典,现在仍旧如此(我知道是因为每次下载输入法都必须手动切换布局),说明这个布局使用的人更多。有跟我同样用过按键机的朋友,后来也转到了26键,说白了就是9键的学习成本和输入成本都更高,对于已经非常熟悉它的人来说尚且如此,更别说从没接触过的……
讲这个经历是想补充另一个观点:人的趋懒分为认知层面的和肌肉层面的。我懒得动更多肌肉,所以比起语音(不仅手要点击,嘴和肚子、胸腔还得动)或手写(写字费的力气更多)这种费肌肉的,我更愿意去付出认知成本。但是输入法这个事情却呈现的是大部分人“比起认知成本,更愿意付出肌肉成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