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黄钊hanniman
29关注4k被关注6夸夸
前腾讯PM,12年AI、15年互联网,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7年),干货首发公众号“hanniman”(10年),25年拜仁球迷
置顶
黄钊hanniman
8月前
耗时半年,终于发布了!咱们新版的《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飞书知识库)

整理不易(总计3000+篇、28万字),请轻拍,欢迎反馈建议和意见~

详情介绍在:mp.weixin.qq.com

也可直接进入手册主页:etimq7i0d2.feishu.cn (或扫描图一的二维码)

不论是了解AI通识或最硬核干货、转型或入门AI产品经理,都可以来这里查找;

从深度、广度、体系化、可实操性等多方面来说,可能是你最值得参考的“AI知识库”了,值得收藏!

1、特别是下面几个小节,几乎囊括了过去1、2年,业内所有最精华的深度硬核AI干货,星球会员同学,千万别错过了——

-第一章 AI产品经理和AI产品方法论 的「1.2.1 AI-native」、「1.2.4 做(AI)设计」、「1.2.5 (AI)商业化」

-第三章 AI技术通识的「3.2.1 (大模型)核心原理」

-第四章 AI产业通识的「4.1 AI产业现状」

-第七章 成长的底层逻辑 的「7.3.3 PM成长」和「7.3.4 AI PM成长」

2、还可在“第二章 AI产品通识”里,从30多个领域分类中,找到自己正在从事的领域。

3、非星球会员,仍可免费阅读「第一章 AI产品经理和AI产品方法论 」(etimq7i0d2.feishu.cn )中的4万字

和 “第五章「5.1 AI产品工具(严选)」小节(etimq7i0d2.feishu.cn )的6万字。

【欢迎加V交流】:hannimam721(或图5二维码),麻烦备注“即友”二字。
690
黄钊hanniman
5天前
分享一个反直觉的原创认知:

多数人默认以为,重要的事情,就应该耗费非常多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反而会不断拖延、迟迟不开始那件重要的事)

但其实,有些非常重要的事,不仅不需要每天投入太多时间,甚至就不应该投入太多时间(反而会影响效果)——我指的,还不是“锻炼身体”等常规容易想到的事,而是,包含以下特征的事:

1,它是你未来重要的“新辟现场”,比如事业的第二或第三曲线。

2,它“需要时间”去“消化”一些东西,否则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比如吸收心法和深度认知,比如建立情感连接和信任,比如培养人才,等等。

如果能 get 以上这些,我们可以每天 80% 的时间,去做 base 的事,20% 的时间,去做这种“本来就不应该花太多时间”的、长期重要的事。

如此,日常生活和内心空间,会和谐、自洽一些。
21
黄钊hanniman
22天前
文君@文兄MattWen 又一次的神来之笔——预判“OpenAI砍ChatGPT模型选择菜单,是非常大的失误!”

1、OpenAI终于宣布,再次把GPT-4o设为所有付费用户(Pro、Plus)的默认模型;同时回归的,还有GPT-4.1、o3和o4-mini。

并且奥特曼郑重承诺:如果OpenAI未来再次移除GPT-4o,一定会提前通知大家。

(详见:mp.weixin.qq.com


2、但其实在6天前,文君就发文说,(把菜单砍得只剩GPT-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步子太大了……是鲁莽,以及在产品管理上的不成熟。

(详见:mp.weixin.qq.com


3、这背后的深度且微妙之处在于:

1)一般用户或从业者,最多只是吐槽(体验不爽),或模糊的觉得“不太好”;

但文君直接充满力度、清晰地说出暴论(这是“非常大的失误”)。

——这两者的区别,无比巨大。

2)更有力度的还在于,他不是在私下随便说说,而是用自己的公众号,公开发文;相当于,他是在用自己的个人信用和口碑,为这个bet下注。

而一般的从业者,根本不敢如此表达。

——这里面,蕴含了极大的能量。


4、而且,这不是文君第一次有这种显现。

在文章《AI时代,“投资”的核心逻辑,可能会被重构掉》( mp.weixin.qq.com )里,有介绍:

(文君)在2024年3月就写了文章,说朱啸虎的局限在于,严重低估了这次AI技术曲线的陡峭程度、曲线保持上扬的时间跨度,以及曲线最终能摸顶的高度……简而言之,他不相信Scaling Law 。

而今年,朱啸虎才承认,之前认知局限性、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ps,文君老师,是咱们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的核心分享嘉宾,之前有过2次内部视频分享:

1)1.5小时视频「从n走到n+1:未来5年,AI创业公司CEO和产品经理的生存法则」 ,详见:t.zsxq.com

2)2小时视频「团长、文君老师和你一起学播客“这轮AI Agent进化新范式”」,详见:t.zsxq.com
00
黄钊hanniman
29天前
《因deepseek推荐我的AI内容、进而带来新用户——对AI商业模式的一点idea探讨》:mp.weixin.qq.com
00
黄钊hanniman
1月前
感谢大家支持,hanniman公众号的用户数,过3万了~

重度垂直于“AI产品经理”(+AI产品认知),能有这个量,感觉已经比较难得了……在这个方向,输出文章11年,我还会继续下去的。

ps,「黄钊的AI日报·第八季」的早鸟票,今晚即将结束(并恢复正价),已有382读者,可免费试读3篇,入口在:xiaobot.net (或扫图2底部的二维码)

每天花2个小时,纯手工输出AI日报,这是我的「基本功」,已持续26个月——欢迎加入看看,24小时内,无条件退款
10
黄钊hanniman
1月前
「黄钊的AI日报·第八季」,昨晚开启早鸟票,已有 292 读者了[合十],3篇免费试读,入口在:xiaobot.net

今早刚开始第一天的推送~

1、在我们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内,AI日报已运营了26个月,很多同学把其当成自己的“第一AI信息源”,真的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只要连续看2、3个月,会明显比身边朋友同事,有更多认知差和信息差。

2、第八季早鸟票,详见:mp.weixin.qq.com

ps,之前口碑好评在

汇总1:mp.weixin.qq.com

汇总2:mp.weixin.qq.com
00
黄钊hanniman
1月前
mp.weixin.qq.com

在智能的“深度”上,我们常规“以为”AI只有7、80分位,但其实,可能已到95分位了——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用(Prompt)不出AI的这个“潜能”。

这个认知,是绝大多数人,之前都没意识到的。

一旦意识到,对很多核心问题的判断,以及产品思路,可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在不同阶段,是优化模型,还是优化Promp?是技术主导,还是产品或评测驱动?
00
黄钊hanniman
2月前
看到一个很好的观点:把“是否变得更喜欢自己”作为核心判断指标,而不是“是否赚到更多钱(或其他表层结果)”

so 突然想到,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 prompt 问题是:在哪些场景条件下,自己是真的喜欢“那个状态的自己”的?

以及,现在的 gap 在哪?可以如何调整(搭建那个系统)?
535
黄钊hanniman
3月前
关于看书,分享一个心法技巧:

什么时候停?不是规定好时间(几分钟)或篇幅(几页纸),而是——遇到一个自己能敏锐意识到、是“新的、自己还没完全消化、值得深挖”的认知点(或心的境界)。

这时,不用贪多,把书放下,让这个点进入自己的身心,至少给一个晚上的时间来消化、酝酿。

如果每天能“吞入”一个new的东西,其实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进步了。
314
黄钊hanniman
3月前
《曾被问“有AI产品经理课程推荐吗?”,我都说没有,直到发现了今天这个……》:mp.weixin.qq.com

这是第一个,我真的愿意个人背书、公开宣传之的AI产品课程。我会尽量客观、真诚地介绍其优劣势,供你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XkptP8AyOImMEdVmkVXjww

00
黄钊hanniman
3月前
【直播回放_一招致胜的AI产品方法论 & 产品经理转型AI路径 _嘉宾张和】详见:mp.weixin.qq.com

昨晚直播回放来了~👆🏻,关注AI评测相关干货的同学,可以重点从29分钟开始看。

今晚8点半,还有张和老师的第二场直播,欢迎参加,详见上面链接里的介绍。

【回放视频1】一招致胜的AI产品方法论(1小时37分)

0:00~6:56 开场及嘉宾介绍
6:56~29:18 行业背景:AI产品化真的很难
29:18~01:03:18 【重点,讲了34分钟】关键1:真正牛逼的评测和数据体系
01:03:18~01:13:18 关键2:黑客级竞品调研体系
01:16:01~01:25:57 关键3:AI产研的极致沟通和组织体系
01:25:57~01:37:55 总结

【回放视频2】AI产品经理转型路径和赛道分析(1小时36分)

【嘉宾介绍】张和,11年工作经验,8年AI产品负责人(兼AI评测和数据负责人)
-AI创业公司创始人,AI出海产品稳定赚钱中
-曾负责“小米手机操作系统”AI大模型落地
-曾作为小米汽车前20号以内筹备骨干,负责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团队&数据体系
-组建过3个AI产品团队,面试过超600名AI产品经理,给40+企业机构提供过AI落地咨询建议
-小米AI集团级年度最受欢迎讲座No.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