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终于把上半年买的票都看完了,可以歇两个月,到8月底再开始新一轮
《破地狱与白菊花》,其实一开始没买,后来朋友安利说很好看,又发现尾场还有票就去看了,第一次看独角戏,演员就是编剧本人,还发现她就是《香港式离婚》的编剧,她自己描述说因为和这部独角戏的导演吵架,所以写了离婚,把那位写成渣男,哈哈哈哈。独角戏的故事其实是东亚家庭共有的问题,说的方式像栋笃笑,又有共鸣又好笑,笑看这些破烂事,说下一次演应该是两年后的二十周年,到时候应该还会再去看,还想买剧本集。
《规划香港》,戏剧方式说规划挺有意思的,期间会根据入场时候佩戴的手环随机分配小组,演员会扮演一些角色,我第二次居然分配到一个认识的人,看着“假人”模仿真人说话,真是好奇怪,朋友说他就是发现这个,就故意不过来这边(笑),这部剧方法是有意思的,给行业的人也看到不同视角,但是也有一些既要又要还要的表达,就过于理想化了。
《大殉情》,时隔十多年才再上演的剧,大概因为《大状王》有不少人买了这部剧的票,我也是冲着高岑组合买了,梗太多,台词太密,字幕只有歌词,看的时候会让人脑容量不足,很港式恶搞,最后屈原乱入殉情组,怀疑是端午时编的故事。
《再世红梅记》,终于买了日场的粤剧,三个半小时看夜场回去我应该很累,但其实看日场也很累,中间跑出去喝了杯咖啡又回来继续看。还是低估了自己对粤语文言文的反应理解程度,没字幕我还是看不太懂,已经下了个带字幕的视频恶补剧情。香港的粤剧圈不少是上年纪的人,但是感觉他们的心和现在追偶像的年轻人差不多,快结束的时候就有一群人冲到最前面拍谢幕,有点被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