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联网的内容正在消失的证据+1:
去了今年的世博会之后,我就很想和上海世博会进行一下对比,就很好奇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然而当我想要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关于当年的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些零星的空洞宣传片以及开闭幕式的资料,而且发布时间都在近年。我更想要了解当年的那些展馆展示的内容到底是怎样的,但是很可惜,找不到任何细节信息。在中文世界,你只能从世博会博物馆那些只言片语的介绍来了解一点当年的情况。
要知道上海世博会是2010年啊,那时候中文互联网规模不小了啊,贴吧正火热,土豆、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也创造了早期的视频ugc生态,微博也已经成立了。
然后今天我灵机一动,在YouTube上搜了下“expo 2010”,结果竟然发现了来自15年前的第一手史料。外国博主们拍的参观vlog,展示了当年的会场和场馆的真实情况。
当年的会场是很大很宽阔,场馆外完全不拥挤。不过感觉场馆内似乎要比今年的世博会更拥挤一些,而且场馆规模都蛮大的,其实当时就很流行灯光特效和播放视频了,但表现出来可能比现在更用心吧。
那年的美国馆,就已是ppt大赛加上价值观宣传的风格,但好像从采访视频来看评价还蛮正向的(不知道是视频的刻意筛选还是当年那个大环境的真实反馈,但是因为中文互联网抹杀了记忆,我们很难知道当年的国人真实看法是什么)。
澳大利亚馆从视频来看很大,完全不像今年这样敷衍。
其实我觉得站在今天的视角去看当年的场馆,惊喜也不会有多少,甚至某些视频给人感觉风格好low。毕竟15年过去了,当年新鲜的光影技术在这个时代早已是各种博物馆、展示馆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人们的审美相比当年也多少是有进步的。
但问题就出在,今天的人类依旧是在用差不多的宣传片展示差不多的内容,我们拿不出更高级的东西。
上海世博会确实是一场伟大的盛会,看了一堆国外的vlog,竟然完全没有看到有人吐槽,大家清一色地称赞,也认为中国在走向世界。站在今天看到这样的评价,感觉很震撼。
但这样的高光时刻,却不存在于我们的互联网记忆中,我们只能透过墙外的互联网和外国人的镜头,来重温当年的风采,这好讽刺。
另外从博主的街景中,我感觉当年的上海给我感觉也好舒服啊,好有烟火气,那些古街巷也没有成为展示历史风貌的“尸体”,反而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拍摄视频的博主对于这种地域特色的风貌也是蛮欣赏的态度。
再对比今天,整洁到让人感到乏味而冰冷的街道,我觉得这是明显的倒退了。
虽然上海世博会很成功,但是上海确实没能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