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蛋黄派的日常
2k关注338被关注3夸夸
程序员 | 前端 | 奶爸 | 佛系炒股
置顶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把我博客的内容同步到小红书和即刻一下

小红书:www.xiaohongshu.com

博客:blog.dhpie.com
00
蛋黄派的日常
4天前
00
蛋黄派的日常
1月前
最近一直忙于工作和看护宝宝,很久没有更新了,今天宝宝睡得格外香甜抽空记录一下生活。

今天是宝宝出生的 41 天了,我们从月子中心出来也快一周了,月嫂下户 2 天,家里开始围着这个小可爱打转了。宝宝也变得更加的健康精神了,他从出生的 3.0kg 长到现在已经 5.2kg 了,看着他像竹竿一样的小腿到现在已经变得像小鸡腿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宝宝都会有一张像米其林轮胎的照片了,看着他每天健康的生长睡觉会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

时至今日,我和老婆抱着他的时候都会觉得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来到我们身边。相比于刚出生时,他白天清醒的时候更多了,而且会有自己的情绪,会对着人笑了,每次吃饱喝足之后就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甚至有时候他哭,我都好像能听懂他的情绪,我会问他 “是不是要换尿布” ,“是不是肚肚涨”, “是不是要睡觉” 并最终我能从他脸上看到答案,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就像在跟一个潜力很高但是刚刚训练好的 AI 对话一样。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可能也不明确的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最后你们两个彼此都能懂。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最可恶的是肠胀气。虽然这是肠道发育的正常生理过程,但是它很讨厌。前三个月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大概能生长到 1 岁体重的一半以上,但同时也肠胀气最严重的时间段。除了这点之外,宝宝还会因为它变得哭闹不安,在没有肠胀气的时候宝宝既安静又乖巧,还会卖萌。但是肠胀气的时候,他会躁动扭肚子,哭闹。不抱着就会哭,给了腹压就会吐,这一点真的很难受。

现在才发现照顾宝宝真的很不容易,我把我妈妈接来上海,原意是希望我妈能帮我晚上带带娃,我白天可以居家工作完全可以看顾一下,我老婆也可以帮帮忙,两个大人看一个小朋友还是很容易的,晚上我需要很好的休息,就希望我妈能帮我带带他。由于我们是母乳亲喂,不论白天黑夜 3 个小时老婆都需要起来一次,喂奶吃东西刷牙基本就是 1 个多小时,每天花在喂奶上的时间远大于 8 个小时,所以我也不希望她太辛苦。

结果万万没想到,我妈有点神经衰弱,她本来就会因为神经敏感而睡不好,晚上把娃放在她那边之后她更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哪怕宝宝睡得很香。我也觉得很难,我不需要我妈做饭刷碗打扫卫生,这些都 ok ,她没来之前我和老婆两个人完全可以搞定。甚至白天都可以不用她带娃,希望晚上她能帮帮我。但是她也有她的身体原因,结果就是她白天做一堆事情,晚上又睡不着,早上看着她白头发掉了一地,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然后我跟我爸又通了一番电话,我爸可能觉得我在存心使唤或者虐待我妈,让她白天干晚上干但是我也有我的难处。只能说养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努力,共克时艰。每个人都需要为了宝宝做出改变,做出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这才是真的困难。

当然,如果有钱就会多很多选择,也就不用在家庭成员之间去努力平衡关系。以前总觉得人可以慢慢变富,钱需要来得光明正大。现在才明白 “出名要趁早” 这句话,不仅是早点出名可以占据更好的位置,更是早点你才有机会享受人生。20 岁财富自由和 40 岁财富自由是完全的两种人生,人生境遇和心境以及选择会完全截然不同。人真正需要钱的年纪其实就那么几年,等你 80 岁了钱不钱的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写着写着,宝宝又开始接下一觉了,看着他摇头晃脑的哼哼唧唧真的很可爱。人生在不同阶段真的会有不同的感受,很可惜我没有见过更大的天地,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形成现在的认知,希望我能好好的培养我的小宝,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建立合适的认知,让他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建立对这个世界更加宽广深刻的认知。
10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昨天看完医生和相关信息对于医疗资源又有了新的认知,因为整个孕期我们都选择了 #一妇婴 #国际医疗部 #金钥匙 服务,再去看普通的门诊落差就有点大了。

先说说为什么我们当时选择了 “金钥匙”, 有几个原因:

1. 怀孕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明确的大型医疗支出;
2. 有过一次不好的妊娠经历,对于普通门诊的医生失去了信任;(虽然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但是医生也没有提示风险)
3. 费用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4. 相比于私立医院的医生,公立医院的国际部医生由于考评或者各种原因都要求他们不能和最新的学术前沿脱离太久,而私立医院的医生则不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了 “金钥匙” 整个体验非常不错,孕期也是有惊无险的度过,理解了那句老话 “上医治未病” 好的医生确实能在很早期的时候帮你排除风险。

有过这种体验之后,再去普通门诊就会感觉落差很大,所以我就开始做关于高端医疗险的功课。省去一些麻烦就直接说结论,进入我最后决赛圈的就 2 个产品:

1. **#和睦家 和太平洋保险合作的 “#小元宝” 计划二 12999 元**,在保额内能全额报销和睦家和三甲医院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这个直付网络不多,因此主要是和睦家使用,考虑到小朋友主要是急诊,所以和睦家也够用了。然后完全可以选择先去和睦家急诊处理,如果有必要再去三甲特需或者国际部做门诊或者住院治疗。
2. **#MSH #欣生代 计划 C 非昂贵约 16000 元**,这个直付网络多 MSH 实力也很强大。缺点是有次数限制阶梯式赔付,前 10 100% 赔付,第二档 85%,最后是 50%。优点是住院前后 15 天的门诊支持赔付算在住院费用内,这样这个门诊次数就完全够用了,而且保额高完全能 cover。

因为小朋友发生门急诊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完全不考虑有免赔额的产品,众安就被我排除了。但是后来和 AI 聊了一下,发现儿童门急诊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肠胃系统疾病,这个主要原因还是小朋友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的。虽然没有公开可靠的数据但是 AI 给我了一个范围 “0-10 岁的门急诊每年大概 4 次左右”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为了 8 次门诊而购买一个高端医疗险完全是不划算的,因为本质上我对于高端医疗资源的需求并不是日常需求,我只希望在特定的情况下能用得上高端的医疗资源。(比如医疗资源挤兑,可能的一些疑难杂症)

所以最后我换了一个思路:

> **#中端医疗险 + 门诊套餐**
> 我选择能在上海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的 “MSH 大地保险 #欣享人生 ,能享受到 MSH 的直付网络,支持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的费用理赔,这样可以 Cover 住重大医疗费用。然后门诊套餐 Cover 最基本的医疗资源挤兑时候的门诊费用。最重要的是能用医保个账购买,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

如此以来,紧急情况可以选择和睦家的 980 元/人的套餐(包含一次门诊挂号费 + 一次急诊挂号费),算上医疗费用应该不会超过 4000. 如果是严重的医疗情况,产生住院费用之后可以走 MSH 的直付网络,而且允许儿童单独投保。这个完全可以 cover 我的情况,算得上是性价比之选。

当然如果预算够,建议直接 #MSH #高端医疗险 大人小朋友一起,这样续保也稳定一些。如果从性价比的角度看,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方案。

购买方式也很简单,直接随申办,搜索 “保险码”,点击 “个账专区”,选择 “欣享人生”。

为什么我选择 MSH,因为直付网络发达。我觉得只有直付网络才能给你真正的高医体验,否则和普通医疗险的区别不大。
00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之前宝宝胀气有点印象睡眠,所以今天挂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儿内科专家号去看看。结果去了之后,专家看了宝宝的状态之后问我们为什么不挂新生儿科,然后我才知道在儿童医学中心没满月的宝宝只能挂新生儿科。央着让专家看了看,专家简单检查了小肚肚之后说问题不大,还是去新生儿科看看吧,然后指导我退了门诊号。

去护士台问了下,新生儿门诊需要先去预检台,于是又去了预检台检查,被预检台告知周日没有新生儿科,让我们挂急诊看看。在急诊看到了很多新生儿,急诊预检给我们挂了儿内科急诊....... 绕了一大圈从儿内门诊转到儿内急诊,多少有点脱了裤子放屁了。

查了一下

- 上海提供儿童医疗服务的机构共 141 家,占上海医疗机构的 35% 左右
- 其中二级以上的提供二儿科门诊医疗服务的只有 117
- 提供急诊医疗服务的仅 76

相比于成人的医疗资源儿童医疗更加稀缺,所以宝宝满月之后我需要尽快安排上医疗险。

急诊看诊的是住院医师,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总结:

1. 胀气是肠道发育的正常过程,不必惊慌。肠道菌群不健全和乳糖不耐受是常见的引起肠胀气的原因,考虑到我们已经在吃益生菌和乳糖酶就不给我们开了;
2. 幽门肥大导致的吐奶和普通的吐奶最大的区别是幽门肥大的吐奶会日益严重且成喷射状,给人的感觉是吃完就吐,而且吐得大量。就好比一根水管一头被堵住,另一头放水肯定是放多少漏多少;
3. 湿疹是每个宝宝的皮肤在适应外界环境,纽强擦擦就好了。如果很严重在考虑上激素药,但是一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4. 黄疸不超过 10 可以不用关注
5. 囟门大小的问题,单一指标不能成为依据,需要持续监测头围,按时做儿保
6. 满月就可以挂儿科了

结合我和 AI 的沟通来看,人类是 “晚熟” 或者叫 “次生性”,相比于其他动物的幼崽,人类幼崽出生之后并不成熟,出生时大脑只到成年期的 1/4 大小,而黑猩猩出生时大脑大小是成年期的八成。这种在外界继续发育的特性为人类的高适应性和强学习能力提供了可能性,这种看似“劣势”的晚熟,实际上是人类适应环境、发展智力的关键。

人类的大脑在出生后仍有漫长而剧烈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大脑皮层。这使得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能够不断学习、适应和重塑,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这种“在人文环境中发育”的大脑,为人类高级认知能力(如抽象思维、语言、创造力)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 Take it easy,一切都是生物演进的过程,持续观测及时干预就是每个爸爸妈妈能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01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今天相对清闲一点,爷爷奶奶也打视频看了看宝宝,宝宝今天也变得更好了,感觉长得更可爱了,就是放屁蹦出屎(哈哈哈哈)。

难得闲下来,用他的可爱照片做了一组表情包,哈哈哈哈,感谢 AI 技术平权。
00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今天妇科医生来查房了,对老婆的产后恢复状态表示非常乐观,再次为自己选择月子中心而感到正确且庆幸。如果是我妈来照顾宝宝和坐月子,很大可能是顾及了宝宝就顾及不到老婆,一定是吃不好睡不好,矛盾不断。

上一辈人总是把自己放在首要的位置,对后辈的爱不是看后辈需要什么,而是看她能给什么。农村的父母更多的是我把你养大了就好,不要指望我对你有什么托举。我对你最大的呵护就是我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孩子操心。

总能看到很多父母说,等我老了这些钱和家产都是你的。但是且不说这些家产和钱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等父母辈老了,我也就是 60 左右了,我要钱也没有用了,大多数中式父母的给予和子女的需求其实是错位的。

- 子女小的时候需要陪伴,父母说要挣钱给不了陪伴
- 子女上中学需要耐心和细心,父母却只能给到学业的压力
- 子女高考上大学了,需要指导和选专业,父母只能给出教师和医生这种统一的方案
- 子女大学毕业了,择业需要帮助了,父母只能说 “我不会需要你自己想办法”
- 子女需要钱来开启人生了,父母两手一摊 "我没有,你要自己想办法“

我并不是说一定要父母给钱,而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的爱其实是考虑他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帮助他,而不是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冠上一个为了他好的名号。比如小时候的陪伴,中间的细心,对未来的规划,其实他们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会做,而是他们不想做,因为这不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

今天宝宝胀气又开始反复了,我买了胀气贴并且挂了周日的儿中心内科号,宝宝整宿整宿睡不着也不行。和 AI 聊了一轮,发现宝宝有一些胃食管反流和胃胀气,这两者互相影响。#胃食管反流 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宝宝胃部没有发育好,食道短,所以容易反流。而胃胀气又会加剧胃食道反流的发生。

老婆最近也很辛苦,为了宝宝吃得舒服她每次不仅要亲喂,亲喂完还需要再用吸奶器,因为宝宝吃不了,每次喂个奶前前后后得 1 个小时,实在是太累了,母乳亲喂真的很伟大。

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严格区分时间,分时护理。

- 日常护理 -- 减少诱因
1. 少量多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稍微缩短喂奶间隔,每次喂的量略减,避免胃部一次性过度充盈。
2. 母亲饮食:母乳妈妈尝试减少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洋葱、以及过多的乳制品。
3. 益生菌:可以咨询医生,继续使用或选用针对新生儿肠道调节的益生菌,有助改善消化和胀气。

- 吃奶中 -- 从源头减少空气吸入
1. 喂奶姿势:采用半躺式或橄榄球式喂养,确保宝宝的头始终高于胃部。
2. 正确衔乳:确保宝宝深衔乳,嘴巴紧密包裹乳晕,避免从嘴角漏气。
3. 分段拍嗝:不要等全部喂完再拍嗝。 母乳喂养可以在换边时拍一次;奶瓶喂养可以在喂了大约一半时暂停,温柔地拍嗝,排出上层的空气,再继续喂。

- 吃奶后 5-10 分钟 -- 排出上层空气
1. 立即竖抱:喂奶一结束,立即、轻柔地将宝宝转为竖直姿势,可以让他靠在您的肩膀上,或端坐在您的腿上。
2. 温柔拍嗝: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背部。目标是效率而非时长,拍出1-2个嗝即可。如果5分钟拍不出来,不必强求,继续保持竖抱姿势。

- 吃奶后 10-30 分钟 -- 保持竖直,对抗反流
1. 安静地竖抱:这是防止反流的关键窗口期。在拍完嗝后,继续保持竖抱或一个较高的倾斜角度(如您说的45度,但竖直效果更好),让宝宝安静地待着,总计20-30分钟
2. 避免的动作:绝对不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挤压宝宝的腹部。不要换尿布(除非必要),不要逗他玩,不要让他坐在摇椅或汽车安全座椅里(这会使他身体蜷缩,增加腹压)。

- 吃奶后 30-60 分钟 -- 安全放下,平稳过渡
1. 安全睡姿:必须让宝宝仰卧(Back to sleep)!这是预防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最重要方法。(PS: 美国儿科协会一直这么建议,但是中国好像 SIDS 发生并不多,所以我们会选择右侧卧防止反流呛住口鼻)
2. 抬高床头:如果宝宝反流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婴儿床的床头一侧整体抬高15-30度(在床垫下垫东西,而不是在宝宝头下垫枕头),形成一个平缓的斜坡。
3. 继续保持安静:这个阶段宝宝的胃仍在排空,避免剧烈活动。

- 吃奶后 >1 小时
1. “排气时间”:此时胃部基本排空,反流风险降到最低。现在是进行所有腹部加压活动的安全窗口。
2. 可以做的活动:飞机抱, 排气操, 俯趴练习(Tummy Time):在宝宝清醒且有精神时,让他多趴一会儿,这不仅能锻炼颈部和背部肌肉,也能通过自身体重温和地挤压腹部,帮助排气。

从今天开始我会尝试这个策略。
65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今天宝宝的胀气好了一点,在减少喂养之后胀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现在在宝宝比较精神且愿意配合的时候,我试了试排气操和飞机抱都很好的帮助了宝宝排气。

妈妈对于宝宝的作用简直是无可替代,每次我安抚不下来的时候,老婆的出现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胸部没有肉的原因,每次我想把宝宝竖抱在肩膀上时,宝宝都很抗拒,两只脚疯狂蹬我。让月嫂阿姨看了我的姿势和动作,也没看出来什么问题。好消息是他比较喜欢我对他使用真香坐姿,基本每次都能拉一裤兜。

人类的亲情真的很神奇,当他拉便便的时候我居然会觉得开心,哪怕是拉在我身上。可能这就是为人父母吧。
00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宝宝最近这段时间肠胀气很严重,总是哼哼唧唧,睡觉也睡不踏实。睡一会就醒了,然后为了让他不那么难受,我们奶也不会吃到太饱。

但是宝宝还是不可避免的胀气,月子会所的儿科医生让我们去查一下幽门,看看有没有幽门肥大或者幽门狭窄,或者考虑蛋白质过敏。然后我和 Gemini 沟通了几轮发现,肠胀气本身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过程之一,本质上是肠胃发育不够完全导致的,蛋白质过敏也可以考虑但是本身如果过敏不严重的话检测结果不会很准。

幽门有必要考虑,但是如果宝宝增重正常,并且没有喷射状吐奶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等他发育健全就会好很多。

为了让宝宝不那么难受,我们每天都是吃完竖抱 15 分钟,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做排气操,然后还有热敷袋每天给他敷一敷。总归溢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哼哼唧唧和肠鸣打嗝还是不少,他好像放屁不多,但是打嗝多,所以总是不太舒服,听起来好可怜。
91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由于前面拖更太久了,宝宝这段时间肠胀气很难受,老父亲除了各种竖抱、趴窝、热敷之外有时候还会去化验便便,所以没空写一些内容。大体上都是为了缓解肠胀气做的一些努力,但是宝宝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当然也没有变得更加严重。

暂时先跳过这段时间的日记吧~
20
蛋黄派的日常
2月前
因为自己吃了学英语的苦,所以决定现在就开始给宝宝做英语启蒙。在 AI 的帮助下我制定了大体的学习策略:

选择一种语言策略并坚持:
- 一人一语(OPOL - One Person, One Language): 这是目前最被推崇且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家长(或主要抚养人)只对宝宝说中文,另一位家长(或主要抚养人)只对宝宝说英文。例如,妈妈固定说中文,爸爸固定说英文。强烈推荐您采用此方法,因为它为宝宝创造了清晰、稳定且可预测的语言环境。
- 时地分语法(T&P - Time and Place): 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说特定的语言。例如,在游戏时间说英文,在吃饭、洗澡时说中文。这个方法可以作为OPOL的补充,但如果作为主要方法,对家长的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 少数语言在家(ML@H - 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 全家人在家中都说少数语言(英文),出门在外则使用主流语言(中文)。考虑到中文是母语,这个方法可能不太适合我。

- 保证“有效输入”的质与量: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可理解的有效输入”。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让宝宝听到声音,而是要在互动和交流中让他理解语言的意义。与宝宝面对面交流、唱歌、阅读,都比单纯播放音频要有效得多。
- 创造积极有趣的语言环境: 语言不应该是任务,而应该是爱与沟通的桥梁。用充满爱意的、有趣的方式和宝宝互动,让他把语言和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OPOL(One Person, One Language)的核心在于为宝宝创造一个可预测的语言关联。

- 对宝宝: 宝宝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当我跟妈妈互动时,我听到的是中文”;“当我跟爸爸互动时,我听到的是英文”。这种清晰的对应关系,是宝宝大脑能够高效区分和处理两种语言系统的关键。
- 对家庭成员之间: 和老婆之间的交流,宝宝也会听到。当他听到爸爸和妈妈说中文时,他会理解到“中文是这个家庭环境的主要语言”,这正好符合您希望“中文为母语”的目标。同时,他也会观察到“爸爸虽然和妈妈说中文,但只要一转向我,就会切换成英文”。这非但不会让他混乱,反而会让他更早地理解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交流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社交语言学启蒙。

总结一下,主要是三点:

1. 语言是桥梁,本质上是传递亲子之间的亲密和爱意,所以不要把它当做任务和作业;
2. 输入应该有效,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使用英语,提高每个场景的有趣程度;
3. 严格的 OPOL 本质上是建立宝宝对于稳定反馈的预期,比如爸爸的脸就和英语绑定;

从以上原则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不要害怕说错。宝宝学习能力很强错误的部分他可以从其他输入来纠正,家庭里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语言环境
2. 单纯的中文家庭也可以培养双语习惯,有问题我们可以查,可以学这也是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只用对宝宝说英语就好,其它家庭成员的对话可以用中文。这样宝宝可以建立不同的人说不同语言的预期
4. 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5. 不能一个人同时说英语和中文,因为这样会打破宝宝的预期,它会陷入一定程度的语言混乱
6. 不用给宝宝解释英语,他自己的推理能力可以构建词与真实世界的对应关系,这是双语宝宝独有的优势

所以从第九天开始,我就开始跟宝宝使用英文对话,比如 `Tummy Time`, `Bed Time`。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