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Latticelin
79
关注
554
被关注
7
夸夸
18Yrs.
尝试专注
产品梦想家
工业设计Maker
Latticelin
3天前
“找搭子”的本质是有损压缩人和人的链接过程,强行把一个场景降维处理成数据标签。
想做 AI+画像分发 的解题思路应该是 缩短从 10000 人 - 100 人的路径长度,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 缩短 100 人 - 10 人的路径长度。就足够了。
做加速,不做压缩。
10
1
1
Latticelin
5天前
开始定投标普 500。
暂时场外尝鲜,过两个月去香港转场内。
5
1
0
Latticelin
2月前
拍照的 intention 太弱了,比较赞同编辑后的内容。交互应该演变的更加 smooth。换个例子,一直觉得 NFC 的使用体感比 QR Code 强很多,扫码的时候会有交互流程上的断点。反「断点」应该是降低门槛增加体感的一个 okr。
李继刚: 如何才能降低 LLM 的使用门槛,让更多 C 端用户进来? 当前卡点是很多用户不会提问,面对输入框无所适从,随便问了一句“明天天气如何”就再也不用了。 输入框 ⇒ 提问 ⇒ LLM 回答, 这个脉络提炼一下,背后的 Pattern 是什么? 信息 ⇒ LLM ⇒ 输出 输入框提问,只是信息输入的一个场景坍缩。 有没有另外的一个场景,人人会用,零门槛,抬手就能完成提供信息这一步呢? 当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近乎于显而易见:拍照。 拍照 ⇒ LLM ⇒ 输出。 ━━━━━━━━━━━━━━ 和llm讨论后,它的观点是: 问题的核心不是简化输入,而是重构有机交互的基础范式。 让LLM"隐形",使其成为环境中自然存在的智能助手。最好的交互是用户感知不到交互的存在,就像我们感知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
3
0
0
Latticelin
2月前
“Apple 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品味,是有着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能够做到最优解的产品策略。只是一味地照搬某种方案,那便只是个拙劣的模仿者。”
8
1
1
Latticelin
2月前
个性化分发 是相较于前面跃迁最大的,timeline → 热度 还是在二维(一个条件下),个性化 就到三维(更多条件下),所以应该没有那么线性和丝滑
王半城: 门户⇒UGC(博客空间)⇒UGC的timeline(web2.0 )⇒UGC的热度分发(热评)⇒UGC的个性化分发(推荐) 这是个丝滑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是革命性的,不能因为崇拜张一鸣而孤立只关心最后一环 很显然,用AI来续写这个历程的下一步,也是顺理成章的唯一光明大路,也是killer产品诞生的必然出处。 但不知为什么,总有一些蠢货,一边故意精准避开这条路,一边抱怨没有kilker产品诞生
3
0
0
Latticelin
3月前
挤地铁的时候被动观察每个人刷手机的一些 交互细节 和 页面停顿、使用节奏,感觉比只后台看数据多获取到了一些维度上的信息。
12
2
0
Latticelin
3月前
旁氏骗局不发展成为骗局的话,是一个很巧妙的方法论。我觉得思路都有,主要看有多大的 vision 和 field control ability。
8
3
3
Latticelin
3月前
一个系统的内部注意力权重分配问题
从第一视角,要实现全局最优解,所以根据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比例和达到的难度系数,去分配工作的时间精力。这个数值是主观的。
主观假定的数值在局部和客观情况存在差异,多关注几乎无 alpha,少关注会出问题。
“没必要的事情” 往往在不做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影响。
很多时候在同一套流程模式、不同的内部对象下,要调整系统各个部分的注意力权重。一旦保持惯性就灾难了。
9
0
0
Latticelin
4月前
最近有在考虑 DCA 定投的方式买美股/美债基金去理财,因为之前看过好多讲“越早开始越好”的复利效应的例子,但其实好像算一下数,刚紧凑温饱的账户即便定期拨出一点点本金,放两年后可能还没有依靠技能增长获取工作,普通方式攒下再放入基金的多。
对我来讲现在的「长期定投」可能是投自己的思考和技能更靠谱。
6
0
0
Latticelin
4月前
万即,一顿火锅有偿求 现所思科技 CEO,前锤子科技设计总监 罗子雄 的 wechat。 🥹
4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