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林卿LinQ
297关注1k被关注8夸夸
📕 5年小红书经营实战经验
🧑‍🏫 小红书种草学&电商学习中心讲师
✨ 小红书最年轻的操盘手|00后里最懂小红书的小老师
🛰️ LinQUvU
置顶
林卿LinQ
3月前
置顶一下新的自我介绍 🔝
20
林卿LinQ
9天前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保持高效的?

说实话,我不是什么时间管理大师,之所以看着如此高效,靠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秘诀,而是一些细水长流、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

今天就把我保持的27条工作习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这些习惯帮我沉淀知识、高效协作、保持心力,可以说,它们构成了我职业能力的底盘。

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启发。

01.保持“定向捕捞”式输入

我每周一会固定花一些时间,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看看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看完觉得不错就收藏。

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文章、微信朋友圈、即刻、知识星球……

关键词:小红书、品牌、营销、运营……

02.定期回看聊天记录

我大概每隔1-2天就会重新翻看一遍自己的微信聊天记录。

回看的目的有3个,

- 看看有没有漏回的消息?回复一下
- 看看有没有遗忘的待办事项?记到待办清单
- 看看有没有值得收藏的信息?及时保存

这件事儿花不了几分钟,但却可以帮我减少不少的麻烦。

03.对外的内容,先在备忘录“排练”

不管是写什么内容,我都会先在备忘录里写好、改好。

核心就三点:

- 尽量一次性说清楚,减少来回问
- 讲逻辑,分点分段
- 注意可读性,适当断句换行

说白了就是尊重对方的时间和阅读体验。

04.在沟通的时候,把“你”换成“我们”。

一个称呼的变化,姿态就从“对立”变成了“同盟”,沟通会顺畅不少。

05.在同步日期的时候,在日期后最好加个“星期X/周X”。

比如“17号周一下午15点”,这样对方就不用再打开日历查星期几,减少一步,就是减少一点沟通成本。

06.重复性工作,尽快沉淀成SOP流程。

如果一件事情重复做了3遍以上,就值得花时间把它整理成SOP流程。

下次再做的时候,直接按照步骤执行就行;

如果需要交接给别人的话,直接发SOP流程就行,可以省去不少沟通协作成本。

07.联系别人的时候,别问“在吗”,而是尽量直奔主题、说清来意。

如果对方愿意帮忙的话,自然会回;不愿意帮忙的话,大概率会装作没看见。

08.微信发长消息的时候,记得分段。

没有人喜欢看一坨密密麻麻的文字。

分段、空行、加小标题,都是在降低对方的阅读负担。

09.学会摸鱼,保护心力。

一个人每天高效工作的时间其实是有限的,适当摸鱼不是偷懒,而是为了保护心力,把心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10.微信沟通尽量少发语音。

除非对方同意,或者情况特别紧急,否则尽量打字。

语音听起来省事儿,但是对于接收方来说,信息获取效率很低。

11.想法来了,立刻记下来。

灵感、任务、临时想到的事情……第一时间记下来。

可以用备忘录、可以语音……方式不限,但是别用脑子记。

12.给自己留白放空。

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不处理信息、不思考工作,纯粹放空。

有时候答案不是在忙碌里找到的,而是在空白里浮现的。

13.偶尔和不同领域的朋友聊天,你会发现世界其实很大。

14.包里永远有笔和纸。

虽然现在手机万能,但是纸笔在快速草图、即兴记录的时候,依然无可替代。

15.把常用信息存在微信收藏里。

比如自我介绍、收件地址、收款信息……统一存在微信收藏里,需要的时候,秒发。

16.对有些事儿没头绪的时候,试试纸笔。

在纸上写写画画,比在屏幕上更容易打开思路。

17.用好你的朋友圈、知识付费产品……

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别自己憋着。组织好语言,发个朋友圈,或者在你加入的知识付费产品配套的微信群聊里提问,说不定就解决了。

学会借助外力,是成年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18.手机静音/免打扰/关机,保护专注力。

我的手机就是常年静音、免打扰,不让自己被打扰、切割自己的时间。

19.不要只输入,也要输出。

教是最好的学。

输出会倒逼自己整理思路、查漏补缺。

20.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多点头。

21.多说谢谢。

22.准备多个版本的自我介绍。

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准备好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让别人快速知道“你是谁”、“你可以提供什么价值”。

23.把工作当成提升的途径。

工作不只是赚钱,更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源的过程。

换个视角,心态会松弛很多。

24.适当拒绝,保持心力。

不是所有人、所有关系都值得维系。

把心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儿和事儿。

25.建立自己的资源圈。

如果在一个领域里做了一段时间,还只停留在公司的资源里,那成长会很有限。

所有人都需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资源圈 —— 付费的、免费的都可以,去获取信息、置换资源、拓展视野。

26.写一份“个人使用说明书”

把所有协同的工作事项全部写成SOP流程,这样别人就知道怎么和你配合更高效,降低沟通成本,就是提高协作效率。

27.尽量集中回复消息

设定固定时间段集中处理消息,避免随时被消息打断,保护自己的节奏。

这些习惯,有些很小,有些看起来是常识,但就是这些细节的叠加,让我更高效。
00
林卿LinQ
10天前
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梁博

和好朋友一起去音乐节🎵听梁博
@河林 @是鹿鹿呀
00
林卿LinQ
13天前
真实的消费者是口嫌体直。

今天是双十一最后一天,在朋友圈和群里看到好多人唱衰,说双十一热度退了、不想参与了、不行了…
但说实话,从我自己切身的观察来看,双十一的消费狂欢虽然有所消退,但是购买力依然“恐怖如斯”。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小区的菜鸟驿站已经爆仓了,快递已经堆到门外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我最近每天进出快递,都能撞见快递员推着小车,里面塞得满满当当,一趟接着一趟😂
换成平常的话,基本上在电梯里碰不到快递员。

所以大家嫌弃归嫌弃、吐槽归吐槽,该买还是照样买。
而且还不是零零散散地买,而是集中、大批量的下单。

所以别在互联网上光听消费者怎么说,而要看TA们怎么做。
表达者依然是少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才是真实的消费者。

当然,双十一的消费狂欢消退也是事实,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今天买东西的逻辑已经变了。

以前是供小于需,是“缺东西”,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追求低价、追求效率。
但是现在供大于需,是“东西过剩”,加上拼多多什么的,基本上天天是低价,所以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对低价已经麻了,开始追求性价比、质价比,开始追求情绪价值、精神价值…

所以下一轮的消费竞争,不再是价格,而是在性价比、质价比的基础上,真正“懂用户”。
00
林卿LinQ
20天前
新品测试期,别总想着“全都要”。

前期可以多方向测试,但是一旦跑出数据,跑通有效链路之后,就一定要果断聚焦,集中火力打透一个点 ——尤其是预算有限的品牌,更要这样做。

我见过好多品牌在新品测试的时候,这也想要,那也舍不得,结果资源一分散,什么水花也看不见。

其实现在打品就像用鱼叉捕鱼,而不是撒网,需要我们看准一点,狠狠扎下去。

小预算就更要如此,更要学会“单点击穿”,先把一个渠道打透、一个卖点打穿、一种内容打爆,之后再说其他。

有时候也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时间精力有限,资源有限,子弹有限,所以必须一颗一颗地全部打中靶心。
10
林卿LinQ
22天前
和好朋友一起吃饭、喝酒🍻

我爱你们,哈哈[旺柴](真爱了,工作日打车1小时只为一起吃顿饭、喝杯酒…

@河林 @荷妮创业版 @乐一RoyS @是鹿鹿呀 @Sylvia.舒舒
20
林卿LinQ
28天前
在我心里,有时候线下讲课/分享,其实是讲给1个人听的…

在讲课/分享的过程,和谁持续对上眼神/反馈,那就是讲给TA 1个人听的。
20
林卿LinQ
1月前
跳出我们现有的世界和认知,拥抱外部,遍地是机会、是黄金。

但是“跳出”是最难的,因为世界是个巨大的茧房,因为偏见会蒙蔽双眼。
00
林卿LinQ
2月前
其实好多赛道在小红书上想获客、想转化的话,并不需要做什么复杂内容,只需要站在用户消费决策链路去倒推内容就好。

想用户所想,给用户提供所想。(搜索🔍)

当然,也只是说得轻巧而已,本质上吃的还是洞察和呈现。
00
林卿LinQ
2月前
问题不是AI解决的,问题是会解决问题的人解决的。
01
林卿LinQ
2月前
知识本身不值钱,展示知识的方式才值钱。

网络上没有任何一条知识是不对人开放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看呢?

因为你要么对它没兴趣,要么觉得它晦涩难懂,要么学了也不知道用在哪儿。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