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jcake
138关注95被关注0夸夸
置顶
hjcake
6月前
文字因为缺乏表情、语气、动作的辅助,常常会言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
我要是说了什么犯傻冒犯你们的话,点开我头像看到这条,就算我为表达能力道歉了
如果真的是我有心冒犯,那你们就看不到这条了,因为我拉黑了
10
hjcake
17:42
一向不喜欢畅销书,除非是特别喜欢的作家出新作品
大多数的畅销书都经不住时间的洗礼,只能成为一时的谈资
所以一般都是过几年之后,如果还有人推荐才拿来看

这本书听的挺多了,去年还有人放在了推荐书目里,加入书单的时间也很长了,前两天才抽出时间来看了一下,比较好读,差不多也是两个多小时
有点用吧
话说美国这样的书太多了,每章后的表格很像《羊皮卷》,7个习惯第1条和第2条基本上和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中的17条成功原则前两条是重合的
都是先设论点,再阐述,射箭画靶子的流程
可能美国人挺喜欢演讲的,也有人为此付费。

倒是有两个地方让我有了一些别的思考。
一个是双赢思维的那个习惯,举的甘地和埃及总统的例子,通过甘地和埃及总统的让步实现了共赢,明显是以立场定对错,完全的西方本位的思维模式,为什么不能是英国和以色列退步来取得双赢?
所以有人说只辩对错,不论立场,根本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表达都有立场,只不过有的立场隐藏的比较深而已,这种习惯性的表达听多了,我们就会被同化,放弃自己的立场站到别人的立场上。就好像好莱坞90年代的电影,永远是白人拯救世界,反派都是一张中东脸。时间长了,我们比白人更接受不了黑美人鱼。

另外一个是统合综效里面提到的一个例子,关于员工培训的,大概20多年前,当时有一个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和未经过培训的员工,在职时间是有差别的,因为经过培训的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更高,更有归属感。其背后原因是通过培训筛选了和公司理念不合的人,这样保证大家一起走得更远。但是很多公司在培训的时候放弃了核心理念的沟通,只注重仪式化的形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比如德国电影《浪潮/挥手礼》(看恐怖片我都没吓着,让这部片子给我惊出一身冷汗),里面设计的大量的仪式性的动作和标识,完整的CI系统

7个习惯
01 积极主动
02:以终为始
03:要事第一
04:双赢思维
05:知彼解己
06:统合综效
07:不断更新
知道这7个习惯,这本书基本上就不用看了

我本来还在想这么简单的书为什么这么火?刚才突然灵光一现,他在国内有咨询公司啊。就跟当年的《联想内幕》和《蒙牛内幕》一样,书不是靠内容变现的,只是广告,是靠背后的产品变现的。
10
hjcake
09:08
接上一条动态
第1种:身体上的懒,不愿出力气
第2种:思考上的懒,不愿动脑子
第3种:意志上的懒,不愿扛压力

今天正好即刻小报有人又拿遥远的救世主里的刘冰举例,顺手拿过来做例子
第1种懒对应“行”,第2种懒对应“知”,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从行到知,从实践反馈到理论,所谓知行合一,但连接知与行的就是耐压,甚至知与行本身都需要人耐压,“身体已经很辛苦了,能不能承受更辛苦?”“已经思考够多了,能不能承受更多的思考?”,但相对于知与行转化的压力来讲,在单一的知与行上,因为行为惯性的原因,再进一步,承受的压力要小一些
比如卖大力气的低收入劳动者宁可用白酒麻醉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思考怎样用有效的行动取得更佳的结果
一些纸上空谈的知识分子,你让他去做,他是绝对不做的
因为转换,意味着离开舒适圈,意味着更大的压力

我们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读书也好,听课也好,刷抖音百度也好,都还在知的范畴
在这个范畴里,比较轻松的知识摄入是小说和电影,而小说和电影不会过多的描述“行”,武侠电影里的少年练功,镜头一切换,已经长大成人武功大成了,日复一日的汗水艺术是不会表现出来的
而除了亲身体验,真正的压力也表现不出来,贞子爬出井的那一刻,我们可以把播放器关掉
所以我们很难注意到丁元英在古城那一屋子的信息打印纸,抽掉的那一盒盒烟,我们以为他算无遗策,但中间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可控风险,只是这种风险带来的压力,他愿意,敢于去承受,因为他的意志力更强

知,行和耐压三者结合在一起。是区别这个社会顶尖的那1%(不只是财富,也有可能是学识,某一技能的顶尖匠人)和其他人的分界
而三者中任两者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中间的大部分人
11
hjcake
5天前
昨天在小报又看到有人讨论人穷是因为懒吗?正好最近几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早上在床上没全醒的时候突然想通了。
以下所有结论都是以这个人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为基础的。

先给懒分个类
第1种:身体上的懒,不愿出力气
第2种:思考上的懒,不愿动脑子
第3种:意志上的懒,不愿扛压力
三种也可以对应肯干的,会干的,敢干的

穷和富只是相对世俗化的标准,也适用于某种技能的精通,某种学术的研究程度等等,方便阐述还是以穷和富来举例子

对于普通人来讲,身体不懒,生活基本有保障了,这个社会只要肯出力气,还是饿不死人的。思考上如果不懒的话,认真分析一下,让自己的汗水效率更高,混个中小企业的中层应该问题不大,这样基本上也就能混到中产了,这也是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或者也不能说选择大于努力还是努力大于选择,而是努力和选择相乘的关系。
能做到第1种和第2种不懒的很多,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第3种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在意志上偷了懒,不愿主动去扛这个压力。我们明知道100%得到50块和30%的可能得到200块相比,后者从数学计算上来讲,要比前者多10块钱的收益。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100%的50块,是因为不愿承担那70%的心理压力。
主动的增加自己的压力,会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我们想想,在同样的条件下是不是更愿意把机会给能扛事儿的人?
在这点上确实富裕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是有差异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有退路,他的抗压起点就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高,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超越富裕家庭的孩子就要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抗压才行。
01
hjcake
10天前
前两天突然想起尾鱼,查了一下她写书的顺序,准备从头看一遍
看完了怨气撞铃,现在在看七根凶简,确实和后边的西出玉门和司藤比起来,行文上还略显拖沓,有讨好读者的痕迹,已经有了大女主的意识,但是还不够自信,现在很期待她在司藤之后的那两本书了

另外,也很好奇,一个海边的女孩子,作品背景差不多都是大西北,即刻有见过本人的吗?
00
hjcake
12天前
在书单里躺了一年,但是因为优先级比较低,前两天才找了个电子版看了看

先定性,可能期望太高了,没有想的那么好,几乎没有新的东西

再分类,适合有营销需求的新手,社会阅历少的年轻人,容易被营销策略忽悠消费防守力比较弱的人读

综述,没有超出经典心理学的范畴,典型的美式畅销书,和现在很多的自媒体号很像,抽出一两个经典理论,稍作延伸,举一堆例子就成书了,阅读门槛比较低,这点可以保证受众广,典型的非学术型书籍的特点,容易产生阅读快感,属于半休闲式阅读,我个人累计用了大概两个多小时读完,没有时间的可以去听读书号的讲解,这么想,其实那些5分钟读书视频也挺好的,可以充分的节省时间。

目录
01 影响力的武器
讲影响力重要性的,里面有一个对比的案例,挺像前几年有一个业态,出租丑女,或者丑伴娘的,都是通过对比来凸显主体。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一些错觉实验,包括颜色长短大小,有兴趣的可以找相关的图片来看。
02 互惠
这个卡耐基讲的也挺多的,我有一个前同事,男性,快40了,因为之前从事的工作长期要和年轻小姑娘打交道,兜里永远装着零食和糖,确实短期有用,但长期合作还是要看人品
现在老太太听讲座送鸡蛋也是一样的套路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特别擅长这点,他和人家交往总是先付出,但是精确的计算付出和回报的量的差异,最后得到的回报一般都比付出的多,这些年做生意做的也挺好的
03 承诺和一致
销售常用的策略也是经常先向对方提一个小要求,举手之劳,一般人都会同意,再提个稍微大一点的,到最后提出真实的目的需求,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一些演讲高手也经常会拿一些简单的问题先得到听众“是”的回复,等听众回复三个事之后,这个演讲者再说什么得到“是”的概率都会大得多,比如1+1=2是吧?2+2=4是吧?4+4=8是吧?8+8=18是吧?当然第4个问题不会像这个这么明确,对错是有一定迷惑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保持一致性的倾向
04 社会认同
心理学上的从众概念,或者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可以参考阿希实验
但是里面举的那个街上女人被杀的例子不太合适,那个应该属于责任分散效应,或者叫三个和尚没水喝效应
我有个朋友,我不太喜欢她这种方式,但是我也承认非常有效,她在开会提出一些提案的时候,会提前和自己的亲信沟通,让自己的亲信先跳出来明确表达支持,通过的概率会高很多,虽然有时候会影响参会者的利益
05 喜好
一部分是光环效应,一部分是说服里面的信任作用
关于和销售的对象保持一致这一点去读原一平的书,讲的更细,对于被推销者来讲,如果你开始喜欢这个销售人员了,那你就得注意自己的钱包了,换到一些意识形态,理论和知识的传播上,如果你开始喜欢这个人了,你就要认真考虑一下他说的是否是对的了,所以艺术媒介的宣传远远大于政治口号式的宣传,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好莱坞就是美国的中宣部的原因
我有一个前同事,我同情他的境遇,欣赏他的能力,但是特别警惕他的风格。因为家庭教养的原因,他是伪装成讨好型人格的利己主义者,每次跟他说超过三句话,我就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别喜欢他,他总是充满真诚的表达对我的认同,而且认同的地方正是我自己还挺骄傲的点,骚在我的痒处
06 权威
这一章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可能因为太经典了,所以书中反倒没有提,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已经拍成电影了,也可以看一下。
这章和第5章完全可以去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说服理论,比这个讲的要清楚详细多了,还可以包括一点点的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07 短缺
不用多说,喜欢小米的都熟
关于截止期,本质上双11购物节的设定,也是先假定一个期限,这样就有了截止期限,给人一种消费上的紧迫感

虽然讨厌术,但确实术的教授更容易通过模仿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就是注意学术的同时别止于术
11
hjcake
16天前
就个人花钱来讲,我建议区分为投资和消费,类比企业的投资和费用
投资考虑的是值不值,消费要考虑有没有。
只要投资值,有足够的回报,可控的风险,借钱也要干。要是手里没有,消费再舒服也不掏钱。
现在有很多人是搞反了,投资时想的是我现在反正有这笔钱,先投了再说,不调研回报,不考虑风险;消费时想的是主观的值不值,“我喜欢”就值了,借钱也要买。
00
hjcake
19天前
突然想到了程心和维德
用文学评论的语言来描述
刘慈欣塑造这两个人代表了极致的感性和理性,通过最后维德把控制权交给程心,并最终引发了世界的毁灭,表达了刘慈欣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没有理性的感性会毁灭世界,但没有感性的理性不配拥有世界
10
hjcake
19天前
完蛋了,今天又有即友评论我爹味儿,第2个了
很恐怖,现在有点怀疑自己真的老了
一晚上都在回忆以前是怎么和别人讨论问题的
120
hjcake
20天前
大概十几年前吧,稻盛和夫批评日本的年轻人不够努力
忘了是去年还是今年上半年,有报道说,日本的街头采访有些年轻人甚至希望人老了就应该去死
我现在有点疑惑,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有觉得老年人是浪费资源或者是挡了他们的路吗?
273
hjcake
21天前
倾诉只是止疼片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