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hjcake
88关注108被关注1夸夸
置顶
hjcake
11月前
文字因为缺乏表情、语气、动作的辅助,常常会言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
我要是说了什么犯傻冒犯你们的话,点开我头像看到这条,就算我为表达能力道歉了
如果真的是我有心冒犯,那你们就看不到这条了,因为我拉黑了
10
hjcake
07:52
从融资视频到初代产品
00
hjcake
1天前
野草莓
00:05
00
hjcake
3天前
今天看到这句话,突然有种震了一下的感觉
00
hjcake
3天前
好多父母都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实际上还是要添点麻烦的,不趁着现在添麻烦,等真到老了不得不添麻烦的时候,孩子恐怕接不住的
要从走路慢了开始,就要给孩子添麻烦,让他等等自己,让他慢慢的接受父母在不断的老去,总有一天可能会卧床不起,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作为子女,也不妨去跟父母沟通一下这个事儿,别到时候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父母给个大的
00
hjcake
7天前
我一直认为,对影像录音文字来说,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记录,只追求美,就舍本逐末了

另外,只要有记录就有立场,立场和矛盾一样,有主次之分,以主为主。时间拉长看,次有很重要的记录和警示意义,有它的衬托,主才为主,后人才知道为了主,牺牲了什么,而这个牺牲是应该被牺牲的,但同时他也应该是被尊重和纪念的
00
hjcake
7天前
书这个东西啊,并不是开卷有益,读了点书,但是没读透的,很容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河北俗话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没窥见世界运行的本质,反倒生出了愤世嫉俗之心。
就是古人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但是走到这一步,既然开了蒙就退不回去了,只能不断的阅读,实践去印证,再阅读,再印证。
最后才能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地步。
否则一肚子别人的言语,还不如ai,徒然招笑。
00
hjcake
14天前
最近正好也想过这个问题

就人情世故来讲,我们对别人好,本不应该希冀别人回报什么,就如飞狐外传中袁紫衣教训胡斐一样,如果心存回报,那就叫市恩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长期不计回报的对别人,这得多大的心力?
多数时候能先主动对人好的就已经很少见了,一次,两次,三次,没有反馈就算了

我们受西式教育这么多年,受西化的影响其实已经很重,虽千万人吾往矣,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傻子。因为西式人文科学的根底就是理性人假设,而理性人就是讲利害的

五一前正好读了一篇小说,讲的是主人公的妻子要跟他离婚,理由是这个男人不能提供情绪价值,于是这个男人正好借着为父亲办事儿的一段时间来思考什么是情绪价值,这只是推动人物的主线,本质上作者借这事儿思考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和人与人相互的理解和以己度人的局限。
以上一段是题外话,我们只说情绪价值,情绪价值是这几年讲的特别多的一个词儿,都有点用烂了,以至于小说中这个妻子要借着这个词儿和丈夫离婚

其实我个人理解情绪价值就是兴趣相投,恐怕还到不了价值观相同那个地步。
某种角度讲,渣男渣女是最会提供情绪价值的,利用情绪价值来换取肉体或财物的回报。对于他们来讲,情绪价值是有量化标准的,我提供多少要回报多少,是要将投入产出比的
对于真的兴趣相投的人,投入本身就是产出,表达本身就是反馈

对于自己来讲,不应要求别人对自己有付出的回报,只不过自己承受不起了,就躲他远点完了。只筛选,不教育。
对于别人来讲,别人对自己的好还是要记在心。可量化的物质别人给的要给回去,或者要有基本等量的其他东西还回去,所谓“情绪价值”,或者其他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安然享受的话,那就有点太双标了。事实上最近也遇到过这类人,换个角度,你愿意跟这种人长期交往吗?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把认识的人分成朋友和熟人,如果按题主的说法,朋友之间大抵意气相投,是没有价值交换的,很多朋友有时候几年都不联系,但只要见面照样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喝酒吃饭。
但是熟人,有人也叫人脉,则需要常常维护,偶尔打个招呼也是一种价值吧(满足对方的存在感),年龄大了,慢慢的这部分人也就越减越少了
所以这么一说,朋友也有“价值”了,朋友的价值就在于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个人,不是被物化的

最后三个问题
多少价值才算价值?都是价值。
价值永恒不变吗?肯定不是,连钻石都降价了。
价值能持续多长久?不同的价值,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相同的东西,价值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随时随势随人而变吧。
漂母那一碗饭算多少价值?持续多长时间?

最后再说一句关于价值交换物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答案,我们虽然强调以人为本,但生活中物化确实又实实在在的存在
招聘的时候,大专生和本科生不同的薪资起点
请客的时候,对方的身份确定的饭店等级
结婚的时候,不同新娘子彩礼金额的差异

人人义正言辞,又人人裹挟其中
前两天看有人说一句话:真小人眼里都是伪君子。
年纪大了,常喜欢做小人语,但倒未必眼中都是伪君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罢了
为什么前几天劝年轻人不要参与政治,这都是政治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王香菇: 在任何关系中讲“价值交换”都是不好的,既物化自己又物化他人,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多少价值才算价值?价值永恒不变吗?价值能持续多长久? 这些都没有答案。

00
hjcake
16天前
我这屎一样的笑点
63
hjcake
18天前
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年人喜欢政治和讨论政治?
政治不创造生产力,至少不直接创造,但它是生产力的搬运工
对于中年人来讲,已经失去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但是混迹多年有了一定资源和人脉,适合搞这种掮客式的事儿,说到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

另外年轻人在最生气勃发的年纪,如果热衷于政治而不直接参与创造,可是有点没劲
12
hjcake
19天前
据说董小姐的瓜又带出一个天才少女韩博士,有点意思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当时中专还是个香饽饽,有些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但是没钱上,或者想上高中考大学,就会把自己这个学籍卖给有钱人家的孩子,于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顶着这个孩子的名儿去上学,回来该分配分配,最后找个合适的机会把名字改回来
这里面可能还有像河南那个保安大叔一样,干脆都没拿到钱,直接就被人顶了

大概17年的时候,有个高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同学校同专业的学生里面农村的孩子平均要比城里孩子多考十几分。跟我儿子说这个事儿的时候,我儿子脱口而出“信息差”,让我对他还有点刮目相看。所以这个高校老师当时做的一个公益项目是帮助农村孩子如何填报志愿,让自己考试分数的利益回报最大化。

前两年看过一个案例,是讲一个海淀的妈妈,他家孩子如果按正常渠道走的话,分数要差一点,这个妈妈就找到了一个志愿填报机构,花了很多钱,最后硬是找到了一个极小的没人关注的渠道,进到了想去的学校,细节我记不太清楚了,但肯定是合法的。

我一个同学去年为了孩子考研专业的事,专门去杭州找了一趟赵雪峰。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前年参加高考,分数够不上211,选来选去他哥给了一个建议,报的上海海关学院,恰好在他们省只招一个孩子,录上了,学校名儿听着挺low吧,毕业直接对口分配,入学就发制服,基本出来就是公务员。

我认识的一个小学老师,他毕业的学校在北京现在只要470多分,但是甘肃的孩子要多考100分才能进来,他是第一批以非师范生身份考入教育系统的老师,因为他家好几口人都在教育系统里,现在想以非师范生的身份考进去难度就大多了。

乱世大家凭运气,一旦太平了,秩序逐步的建立,对于了解秩序的人来讲,处处都是捷径

对于家庭给不了支撑的那些孩子来讲,可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拿到一样的回报,所以我不知道那些支持高中生双休的人兴奋个什么劲儿,快乐教育是阶层固化的一部分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