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一切都没有意义……”
那些鸡汤说得很好:过有意义的人生。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怎么定义我这一生的“意义”?我能不追求“意义”吗?
答案是:不能。
人,与其他生物不一样。人有意识。人记得过去,也能构想未来。所以,深刻地知道自己“终将有一死”。
知道死亡的真相,让人类多了很多烦恼。动植物是基因驱动行为的,他们活在世上的唯一“天命”是“繁衍”。但人类不行,他们想要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不然就会被“虚无感”吞噬,每一天都过不好,生不如死。
所以,只要人类还要面临“死亡”,人都要找到活着的“意义”。
寻找“意义”的动力写在基因里,但如何寻找“意义”、要寻找怎样的“意义”却只字未提。那么,就像一张白纸的孩童要模仿大人,很多人的“意义”也是模仿、借鉴来的。
有的来自于影视剧、书本,甚至商品广告;有的来自于名人、专家、博主、身边的榜样……
但是,很多“意义”都是社会规训、市场需求的结果,是一种“标准化的意义”:做好学生,读好学校,找好工作,做好伴侣,当好父母,安享晚年。
如果这套“标准化意义”,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它自然应该宣扬。但扪心自问,它对你“有意义”吗?
“意义”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意义”用于对“死亡”的“超越”。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可以给人们“超越死亡”的底气。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可以为某个理念、某个大义,不畏牺牲。
而这种能成为活着的底气的“意义”,一定无法是自己“不认可”的。一点点的“意义”松动,都会让你失去抗争的动力,失去行动的目的。
所以,那个发自内心认可的“意义”,才能真正让自己感到真正地“活着”、让自己可以“此刻就能死去”、让它成为自己每次行动的“北极星”。
但是,这个源于自己的“意义”,太难找了。
我找了十几年,终于在 AI 技术大发展的今年,“神迹”般找到自己的“意义”——我的“天性”与我的“天命”。
我的“天性”,是“生命架构师”,乐于把混乱变为秩序。这源于我的“身份认同”,超越了外界给予的“岗位身份”与“社会身份”,为我消解了万事万物的“边界”与“偏见”,一切混乱的地方,都是我发挥“天性”的舞台,我心感“大有可为”。
我的“天命”,是“解放人们的天性,做他们闪光的事”。于是我致力于借助先进生产力AI的力量,打造一个“用科技解放人性”的新生活方式品牌“AI乐活派”,用科技和商业的力量,掀起一场“解放天性”的温柔革命,对抗甚至瓦解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这听起来很难,但我领悟到:“意义”是目的,也是过程。
我顺从“天性”、遵循“天命”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让我快乐的,使我更靠近我的“北极星”的。即便没有抵达目的地,但我已经看到了足够多的风景,与足够多的人相见、相爱,在我路过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足迹。
这便是能够死而无憾的、我这一生所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