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七鹿AI
104关注2k被关注0夸夸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公众号同即刻,V星:aiqizilu
置顶
七鹿AI
24天前
大家有需要SEO工具的,可收藏下,长期有效,目前见过最低的了。

similarweb pro,只要65元/月,送Semrush。
ahfres 只要113元/月。
从下面链接进去注册后,在付款页使用对应优惠码:

-dash.seogroup.club

1、 similarweb pro版本,优惠码:FAFAFA , 可看16个月数据 直减63元,65元每月。送 semrush, 咨询客服获取。

2、ahfres,付款输入优惠码:AHFAFAFA ,原价129元月,8.8折,只需113元月。

3、单买semrush 输优惠码:SEMFAFAFA 直接减12元, 18元/月。

(注意区分大小写)
213
七鹿AI
1天前
# 一个年增17%的赛道,六种截然不同的玩法

海外 H5 游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H5 游戏在经历 flash 之变移动浪潮后,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至2021年又经历一次彻底改变。

对于所有身处H5游戏行业的中国开发者而言,“出海”已从一个可选项,变为一个必选项。

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全球 H5 游戏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3.2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4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7.20%。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高增长赛道。

然而,增长的背后是格局的剧变。
不同于国内小游戏的固有路径-产品开发-发行宣传-渠道投放,海外也由早期的“开发-上传-分发-投放”的简单模式,
开始逐渐进化演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各大平台、各种大小的开发者,组成的复杂丰富的商业生态,里面各种角色各有其生存法则。

选择进入哪一个生态,遵循哪一套规则,决定了我们出海的游戏是石沉大海还是快速破圈。

小游戏国内太卷?一文梳理海外H5游戏6大模式,让你少走90%弯路

00
七鹿AI
2天前
倦了,疲了,焦虑了,
就读读毛主席语录。
30
七鹿AI
3天前
补充几点思考:

1、ph上挖掘需求不太可靠,都是同行的尬吹,平台本身要出圈还有段时间。

2、同理竞品分析,也不太准,没准这些产品的开发者也是瞎掰的,也在把你的产品当竞品。

3、ph上架从营销的角度,可以作为一个起点,就像小孩出生,告诉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至于未来还得靠产品自力更生。

4、本质不是构建与营销,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要验证需求是否真实存在,不一定非要开发个产品出来,一篇带钩子的深度文章,一个活跃的社群,一个门页工具,一个fiverr 或者gumroad 在线虚拟服务都可以验证。

5、当下ai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力,让制造产品的门槛急剧降低,各种垃圾产品几天制造出来,美其名曰快速迭代验证需求,但其实忽视了背后行业积淀和专业知识,这些才是真的门槛。

罗锴: 来自Reddit 的分析:500个Product Hunt上的SaaS产品发布后,487个已经失败。 总结:Product Hunt已成为一个披着庆祝外衣的墓地。

00
七鹿AI
6天前
社群营销的本质,不是营销,是参与,不是索取,是贡献。
------
这句话在哪里都合适。
商业如此,做项目如此,团队管理如此,与人交往也是。
人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生命体,只有先对生态有贡献,生态周边的小花小草才会依赖你,离不开你;一定是先有价值输出,才有价值输入的。

西里森森: 零广告预算,如何月入 2.5 万美元? 一个叫Avneesh的程序员,曾经在微软、Instagram、Dropbox这些大厂工作,后来辞职创业做了个帮人省钱的工具SaveWise。 结果产品做出来了,用户却一个都没有。 他发了三四百封邮件给各路大V,却只收到一封回复。他的产品在Product Hunt、Hacker News这些平台上线,来了一些流量,结果跳出率高达95%,并且没有得到任何他真正想要的反馈。 但15个月后,他的月收入达到了2.5万美元,而且没花一分钱广告费,仅仅只靠Reddit和Facebook。 他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为什么做出来的产品没人用? 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些餐厅门庭若市,有些却门可罗雀? 很多时候不是菜品问题,而是选址问题。比如你把川菜馆开在不吃辣的社区,生意能好吗? Avneesh一开始就犯了这个错误。 他把产品发到了Indie Hackers、Product Hunt这些平台,但这些地方聚集的是什么人?都是创业者、产品经理、程序员。 他们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吗?感兴趣。 但他们是你的目标用户吗?不是。 Avneesh的产品SaveWise是帮人赚信用卡积分和航空里程的。 谁最需要这个?是那些经常网购、想要薅羊毛的普通消费者,而不是天天讨论技术架构的程序员。 换句话说,你得去你的用户在的地方,而不是你自己熟悉的地方。 Avneesh总结了一套方法,这套方法的核心其实就一句话:先成为社群的一份子,再谈你的产品。 第一步:画出你的用户地图。这一步看起来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好。 他用了一个叫Map of Reddit的工具,你输入一个相关的subreddit,比如"信用卡",它会把所有相关的社区都显示出来,像一张蜘蛛网。 他找到了Rakuten Stacks这个Facebook群组,里面有上千人每天手动查找优惠信息。 这些人花大量时间做的事,正好是他的产品能自动完成的。 第二步:先潜水观察,不要急着说话。 Avneesh在每个群组里潜水了好几周,他观察群友们怎么说话,用什么词汇,讨论什么话题,什么内容受欢迎,什么会被骂。 第三步:明确你要什么。这一步听起来像废话,但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进入一个社群,目的是什么?是收集反馈?找种子用户?还是直接卖产品? 目标不同,策略完全不同。 Avneesh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早期他在Reddit的每周问答帖里征求反馈,连续发了三个多月,这些反馈直接指导了产品开发。 产品成熟后,他才开始引流。 第四步:设置关键词提醒。 他用了一个叫F5bot的工具,设置关键词提醒。 只要有人在Reddit上提到这几个关键词时,他就会收到邮件,然后他就会去阅读Reddit和Facebook上的整个帖子,看看是否有机会获得关于他正在构建的产品的反馈,或者更好地了解他的目标用户群的需求和愿望。 这个方法的妙处在于,你总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 比如有人问"怎么赚信用卡积分",你马上就能出现提供帮助。 这不是广告,是雪中送炭。 第五步:先给予,后索取。这是整个策略的精髓。 Avneesh用SQL查询整理了一份优惠信息表格,免费分享给Facebook群组。 表格里有各个商家的返现比例、信用卡优惠等信息。群友打开表格,看到这些有用的信息,顺便注意到数据来源是他的网站。 就这一个帖子,带来了1500多个访问。 这个过程特别像爬山,你不会一开始就冲顶,而是先适应海拔,逐步攀登。 Avneesh先在评论区活跃了三个多月。每周的问答帖,他都会参与,分享经验,回答问题,偶尔提到自己的产品。 慢慢地,版主和群友都认识了他。 三个多月后,他私信版主,申请发主贴,版主同意了。 因为他已经是社群的活跃贡献者,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广告党。 这个主贴的效果,直接让他的用户从几千涨到几万。 Avneesh还分享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消费者讨厌订阅制。 他最初推出的是月付订阅服务,结果用户纷纷要求终身会员。 现在,97%的收入来自终身会员,而不是月付或年付。 在SaaS圈子里,大家都在推订阅制,说这样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更高,现金流更稳定。 但消费者的心理是,他们已经厌倦了每月扣费的各种订阅。Netflix、Spotify、各种App,钱包被掏空的感觉很糟糕。 一次性付费,反而让他们感觉掌控感更强。 Avneesh说,理解目标用户,不只是为了做产品功能,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他们。 你的用户在哪里?他们在网上的行为模式是什么? 知道这些,你才知道去哪里找她们,用什么方式和她们对话。 社群营销的本质,不是营销,是参与,不是索取,是贡献。 当你真正成为社群的一份子,真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商业上的成功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 更深一层,这涉及到人类学家邓巴提出的"邓巴数"理论。人类的大脑只能维持约150个稳定的社交关系。 在一个几千人的社群里,如果你能成为那150个"熟人"之一,你的影响力会呈指数级放大。 Anish从0到月入2.5万美元,没花一分钱广告费。 他做的,只是在对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有价值的人。

00
七鹿AI
9天前
这个站长,流量蹭到极致了,
蹭品牌(抄不可耻)蹭到百万级流量,
22年就注册域名开始玩ai的老手,
还做了域名防守站,
我等思路还是没打开啊!
44
七鹿AI
9天前
世界就是个概率容器,
每个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必然的,
都因外界条件和自身生长而演化,
不管是人,还是物,还是事,
人的成功有自身努力,也要时代趋势;
没有成功,不一定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做的事,在当下不存在成功的要素。
项目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坦然面对失败。

个人努力的价值在于提高与当下行业环境、节奏、用户、合作伙伴等这些要素的匹配度,进而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那个关键要素没有匹配,目标的概率也会极速降低。

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
教员讲矛盾论,万事万物都有矛盾

到最后,你会发现:万事万物都相通—对立而统一。
00
七鹿AI
12天前
国内的互联网现状行话:
运营就是玩套路,
获客就是买量,
活动就是诱惑,
推广就是投流,
营销就是蹭热点,
品牌就是砸央视,
产品就是竞品分析,
设计就是像素复刻,
公关就是收买,
合作就是资源互换,
创新就是互抄。
曾几何时!!!
(欢迎补充)
00
七鹿AI
12天前
关于海外h5游戏的流量怎么玩
-----
(手机敲的,朋友们将就看)
不管什么业务,跑通流量模型永远是最优先的。
没有用户进来,再好的产品和技术都是白搭。

流量分为主动型流量和被动型流量。

被动型流量:
像谷歌seo,tiktok视频,这种不直接触达用户,依赖平台分发的获客方式,都属于被动流量。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赖平台的推荐和分发。
这里还可以再区分TikTok 视频和谷歌seo,两者其实也是有区别的。
从用户视角来看,
TikTok 视频,用户是被动接受的,相比谷歌seo用户主动搜索的行为,TikTok 的获客方式更具有爆发性,SEO 悠久而漫长。

主动型流量:
像reddit x等社媒平台发帖,roblox 或者itch
ng等社交游戏平台发布游戏,还有直接的付费投放等都属于主动型流量。
不管是通过产品吸引还是资本诱惑,核心特质都是缩短获客链条,直接触达到用户。
理论上链条越短,获客效率越高,但往往伴随着成本也越高。
比如roblox 社交游戏,虽然可以不用花钱投流,但他对产品(游戏)的质量要求很高,因为都是真实的用户投票,必须开发精品游戏,而这又需要投入较大的开发成本。

对比看,被动型流量更需要迎合平台,所以才有了seo这门“玄学”,才有了喂养tiktok账号。

主动型流量需要迎合用户,核心要靠产品来打动用户,中间的平台,只是起了撮合的作用,不下场参与流量,让用户来投票哪些游戏好。

理解了这个流量的差异,对于我们做h5游戏出海有什么参考意义呢?

核心要看你的核心能力和优势在哪?
比如像七只鹿游戏的玩法,目前我们暂时还没有做产品(游戏开发)的能力,那主动型获客就比较难了,因为游戏是别人开发的,游戏的质量和精品度就没办法把控,而你如果在早期要去判断评估一款游戏的精品度,目前几乎不可能。再加上投入资金去推爆一款游戏,对于中小团队,性价比太低。
所以只能去挖掘精品游戏,那些有一定用户量的,或者依赖平台的指标去判断。也就是拿别人的游戏去推广套利了,因此目前我们只能玩被动型流量。

如果你的优势是游戏开发,那我更建议你去做主动型流量,想办法直接触达用户。
为什么?
一、海外h5游戏市场比较开放,不管是社交游戏平台还是休闲游戏平台,都比较开放,允许个人或中小开发者入驻推广游戏,分成也都还不错。有些朋友说入驻资质门槛高,那是你的游戏确实质量太差可能。
二、大中小的平台都有,大的有poki itch
,中的有game pix,NG等,小的还有类似gd、gm等游戏b2b分发平台。
三、能充分发挥你的研发优势,避开获客短板。这点就不说多说了。
四、你还可以建设你的社媒账号,直接触达你的游戏客群,听取他们的意见,来不断打磨优化自己的游戏。

怎么做呢?
刚开始你完全不需要像那些专门做推广搞流量的团队一样,到处找渠道找素材做内容,分析转化数据,你只需揣摩用户心里,迭代产品,然后老老实实的向玩家表达它交流它。
然后把.1.0版本游戏上架到各种平台,能上的都上,这一步关键是收集用户反馈,打磨质量。

对于不能上的,就不纠结它。

第二步,建社媒账号,discord x pin ig Reddit

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你的游戏产品本身,是不是足够精品,是不是足够打动玩家。

就像最近ng目前很火的一款游戏:underwheels一样,之前itch上的crazy cattle3d等,开发者并没有做太多推广,别说付费的,就免费的也没多大力度。
毕竟好玩的优质的游戏在哪都是稀缺的,只要好玩,自然会有一帮人帮你推,比如tik或者油管上的游戏网红,比如七鹿目前玩的h5游戏站群,毕竟他们都是搞流量的。
(这里仅限海外,国内游戏圈据说卷的不行,七鹿不太熟悉)

实践出真知,方法给了,干起来吧!

(欢迎朋友加 七鹿交流:aiqizilu
03
七鹿AI
13天前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基于价值交换的,这个价值不是说一定要金钱或者资源,哪怕是信息互换。
00
七鹿AI
14天前
H5游戏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思考,推导目前出海游戏选词的4个方向

从矛盾二分思维,分为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

1、 需求层面,也就是从用户行为信号触发,是挖掘现有需求,还是洞察还没有的需求?

1-a 用户行为挖掘现有需求,
就要从用户视角出发,通过用户的H5游戏行为输出去挖掘比如谷歌趋势的搜索数据,或者社交媒体上面的视频播放和评论数据,这些是现有用户明确的需求新号。有一定难度,对数据要求比较高。

1-b 洞察还没有的需求,比如用户对游戏的评论帖子/视频关注/IP衍生。这种难度大,创新成本高,但如果成功收益也最大。

2、 供给层面,从市场的供应平台触发,是找到供给缺口或薄弱的地方,数量不足,或者服务不完善的地方。

2-a 供给缺口,找到大平台新出的游戏,最近点击量快速猛增的游戏,模仿跟随,这时候供给是缺口的。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SEO工具挖掘平台的热门游戏页面,roblox/ITCH/newgroung上的新游戏榜单,APP Play的免费新榜,都属于这种。这种方式最保险,需求已经过验证,但竞争也很激烈。因为你能看到,别人也能看到。拼的是勤奋。

2-b 供给服务不完善,广告多/加载速度慢,游戏繁多没法快速筛选,导致体验差 。比如现在很多站的游戏加载动不动十几秒。这种属于在确定需求上的产品结局方案创新,相比直接用户洞察,成本稍低,风险稍小,未来成功的收益也会很大。这种方式对需求洞察和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强。

综上,以上的四种方式。

1、 我们推荐的方式优先级顺序:1b-2a-2b-1b
为什么?
一般玩家,进入H5游戏行业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既要能找到相对准确的需求,还要避免跟那些顶级玩家高度竞争。
我们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任何,那些游戏词可以作为种子词,那些适合社媒传播,哪些数据相对可以作为参考,比如谷歌趋势和社媒的传播和播放数据,结合定性和定量,从用户视角直接挖掘,就是性价比高的方式了。
当然这种方式必须借助数据工具进行量化筛选再批量上站,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

2、 但对于纯新人或者刚进入这个行业的。
首选2a ,也就是借助大型游戏平台的数据进行挖掘。
难度低,但竞争大。
新人对行业感知弱,认知还比较处理,跟随平台,做确定的需求,风险最小,虽然收益不高,竞争大,但初期主要的目标是练手,入场,而不是追求高收益。
另外,要注意,这个词可能只是在平台内火,还没有出圈。这样的词要结合游戏本身的传播性判断,再借助趋势和社媒进一步评估。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