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吴佩在天涯
172关注237被关注0夸夸
INFJ/P 玛雅:电力红蛇 盖洛普前五:思维、理念、体谅、自信、伯乐。
关注:心理学、个人成长、小而美项目、自媒体
公号:天涯的实验室
置顶
吴佩在天涯
1年前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建议,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一个人做决定。

我关注7年以上的有三个人,李笑来、武志红、阳志平。

李笑来,教会我写作和销售,武志红,教会我放下头脑拥抱体验,阳志平,教会我寻找知识的源头。

回顾过往7年 我在李笑来的影响下,17年开发了自己的app,建了第一个付费社群,持续写作,如今做了两年的编辑。在武志红的影响下,我和原生家庭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今年已经告一段落。在阳志平的影响下,我重新燃起了知识分子的热情和心气。

无疑,三个人的作品和文字给我很多启发。

但三个老师的"毒",同样很重。

李笑来的世界只有逻辑没有感情,让我一度觉得如果没有在年轻的时间财务自由好像对不起家人的培养,对不起亲人的期待。

武志红的世界,对于原生家庭批判过多,过度推崇精神分析和体验就是一切。让我在19年gap大半年。在身心灵圈子里晃了大半年。

阳志平的世界,学术概念太多,读书太猛,过度推崇学术的源头,让我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方向,很是盲目,探索概念,没有止境,耗费的许多精力,却距离三五年的重大目标相去甚远。

这三个老师,让我有所得,同样有所失。我得到了很多不错的影响,但最大的损失是自我的主体性丢失严重。

这让我不得不反思,这三个老师,一定是有自己缺点,或者说并不适用于我的人生的地方。

后来我从这三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发现了一些细节。

李笑来是一个极其擅长学习和销售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一切技能皆可学,一切都是习得的。但他的致命弱点是:不会与人合作,不会处理关系。我从他的书里看出,他做过很多家公司,也做过一些社群。很多公司最后都因为与人利益没有分配好,关系没有处理好,都散伙了。他的所有的书籍和课程里都散发着一种:我不需要靠任何人,我就可以成功的潜意识和信念。只靠自己,不靠任何人。李笑来缺了与别人怎么处理好关系的经验和渴望。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在他一本早期写的一本书《七年就是一辈子》里面找到了答案。李笑来说过,他30岁之前,通过做销售,已经年薪几十万了,甚至于百万。但是每年都是钱到手就没了。因为他的爸爸在医院里。那些年他一个人挣钱,都是为了和死神去斗争去救他爸爸的命。

我猜想那个时期的李笑来可能是对社会的关系是相当绝望的。或许没有人能够帮他,他只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也正是他,人生信念的来源之处。

武志红之所以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他也讲过。他的书里总会提起他的父母。他说他的爸妈在家族里一直都是不孝顺的典型代表。因为这个事情,他的爸爸想过卧轨自杀,他的妈妈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所以我发现武志红几乎所有书的主题都是用精神分析那一套来解构中国所谓的传统孝道对于人的伤害。难怪他的成名作叫做《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的人生信念是:成为你自己,活出你自己,去追寻那些人生不一样的体验,去真实的世界丰富自己。

他的弱点是太过强调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容易让人陷入使用精神分析流派的缺陷,只做分析,只找解释,但是没有办法给出你改变的方法。

阳志平呢,确实喜欢读书,他在他的公开作品里面写过,在家里有1万多本的藏书。从小呢,他的外公比较喜欢读书,所以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他上大学的时候,每天都是逃课去国家图书馆读书。大学时期,在认知心理学这一块发表了一些专业影响力的学术作品。后来呢,一直是把认知心理学拿来去做应用做创业。他相当推崇从学术研究,从科学理论里寻找人生问难题的答案。可以说他是在学术和应用还有创业方面都做得不错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很多理论和学术词汇,有些艰涩,用起来很难。他读书太多,给了我巨大的压力,他的作品很多理解起来很费劲,应用起来呢,并没有那么容易。一度很打击我学习的自信心,让我觉得好像,永远赶不上他。

如今,经历了10年,我的个人阅历和人生经验已经增长了不少。我决心换一种方式来和这些老师学习。

学习,无论老师多么厉害,或者对自己影响有多大,他一定有自己的局限的。

我决心找会自己的主体性。

我在我的世界是君王,他们再厉害,也都只是我的谋臣而已。

碰到任何的难题,我会来这三个老师寻找答案。

但我会选择让他们打起来,让他们的观点和经历相互打起来。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局限的。

盲从老师,也会被老师害了,这和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道理。

我的主体性永远大于这些老师,如果丢失了自己,那还不如不学习。

正如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所说:六经注我。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同时有两到三个不一样的老师。我现在也在这么做。我这样的容器更大,容错率更高。

还是那句话:

听多数人的建议,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一个人做决定。

因为,人生的结局只有一种,所有的代价和结果都是自己一个人来承担。

人生,只能是自己给自己负责。
1355
吴佩在天涯
2月前
“主体感”帮你面对自己,“积极主动”帮你引导自己。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这是事实:总有一天你会死的。

有件事是错的:你只能活一次。

精通某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

如果你活到88岁,11岁之后你还有11个成为某领域大师的机会….…

这就是你一生里的许多辈子……

大多数人贪生……

还有很多人怕死......

也有些人认为自己早就是行尸走肉了

可是你的一生可以有很多辈子啊!

用一辈子写诗

用另一辈子造物,

用一辈子探寻事实,

用一辈子探寻真理,

这就是你一生中的许多辈子……

不活白不活啊!

——你的11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就只有那么几个大哉问

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不过,普通人和厉害的人的差别在于,前者不敢去面对这个大哉问,而后者勇敢真实地去面对。终其一生的探索,他们的伟大不过是在自己的心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比如,

为什么世间皆苦?这是释迦摩尼的。
为什么众生皆是佛,却找不到佛。这是慧能的大哉问。
为什么破心中贼那么难,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大哉问。
为什么人不能活出当下的力量,这是托利的大哉问。
为什么不能从那些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中获利,这是巴菲特的大哉问。
为什么不能和这个世界反着想来获得超额收益,这是查理芒格的大哉问。
为什么不能有尊严地做房产中介,这是左晖的大哉问。
为什么自我学习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李笑来的大哉问。
为什么不能一辈子写自己喜欢的小说,这是村上春树的大哉问。
为什么一切美好事物不能来自于深度关系,这是武志红的大哉问。
为什么人不能靠内观自己来解脱,这是葛印卡的大哉问。
为什么不能用卡片笔记来创造辉煌的学术人生,这是的大哉问。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是上面这些人物,而不是其他人。

因为,我只有上面这些人物的书在我的书桌上。

那么,请问?

你的大哉问又是什么呢?或许,你的问题和他们一样,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而更重要的是,你的答案呢?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写作疗愈

自我怀疑和创造力是交织在一起的。所有我认识的拥有创造力的人,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怀疑自己的一无是处。

要知道,哪怕是成熟的作家,也一样生活在绝望和怀疑之中。
1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写作是一种治疗方式;有时我想知道那些不写作、作曲或绘画的人是如何逃避人类处境中固有的疯狂、忧郁、恐慌和恐惧的。

格雷厄姆·格林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为自己打造一个产品或服务,

向自己进行销售,

向自己写信。

吸引与你相似的人,因为这是你能帮助最多的人。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身体是情绪的容器。
病就是未被释放的情绪。
因为外部环境的束缚,那种冷冰冰的人事物,所产生的情绪,没有释放出去。精气神,三位一体才是人。转化成现代:物质、能量、信息。
西医只在物质层面解决问题。
中医对人理解的不同,延伸出来不同的对待方式。身体物质(精)、情绪能量(气)、心念信息(神)。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念头是信息,信息掌控着能量,能量决定物质。修行即修心,心是明还是无明、是真心还是妄心,是以念头来呈现的,认知的高低、心静与否可决定念头的真妄。所以,修行也即善护念,如何护到每个念,取决于觉知力,如何做到时时保有觉知,取决于心是否寂静,如何让心时时寂静,就看能否时时制心一处,专注每个当下。事实上,反观自己,反观别人,很难做到制心一处,这就是我们要用功的地方。
00
吴佩在天涯
5月前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的是,AI 不会让内容创业者失业,只会让那些敢于坚持真实表达的人更加稀缺。
00
吴佩在天涯
11月前
公园的大爷,下象棋很开心
#失业日记
00